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室内外变化规律
发布时间:2023-03-30 00:4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问题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合肥,一座新兴发展的城市,不仅室外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人们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室内工作生活中度过的,而室内大气受污染的程度可能比室外更严重。所以对该地区室内外大气环境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传统的PUF-GFF采样体系和八级非生物撞击采样器采集了合肥地区夏季和冬季两个季节的大气多环芳烃样品,包括气态和颗粒态,分析了合肥地区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整体水平、昼夜变化、粒径分布和室内外关系等,并对合肥地区大气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呼吸暴露健康风险评估。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合肥地区室内大气中气相总多环芳烃的年平均浓度是439.16 ng/m3;颗粒相总多环芳烃的年平均浓度是87.49 ng/m3。室外大气中气相总多环芳烃的年平均浓度是368.49 ng/m3;颗粒相总多环芳烃的年平均浓度是66.16 ng/m3,颗粒相中的多环芳烃浓度都是冬季浓度高于夏季浓度。对于气相多环芳烃来说,室...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大气中的多环芳烃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
2.1 采样点的选取
2.2 样品的采集
2.2.1 准备工作
2.2.2 样品的采集
2.3 样品的前处理
2.4 仪器分析
2.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第三章 室内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整体特征
3.1 室内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和组成形式
3.1.1 室内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
3.1.2 室内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形式
3.2 室内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昼夜差异
3.3 室内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
3.4 室内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室外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整体特征
4.1 室外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和组成形式
4.1.1 室外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
4.1.2 室外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形式
4.2 室外大气颗粒物中的昼夜差异
4.3 室外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
4.4 室外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室内外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I/O比例分析
5.1 冬季室内外多环芳烃的I/O比例分析
5.1.1 白天不同化合物、不同粒径的I/O比例分析
5.1.2 夜间不同化合物、不同粒径的I/O比例分析
5.2 夏季室内外多环芳烃的I/O比例分析
5.2.1 白天不同化合物、不同粒径的I/O比例分析
5.2.2 夜间不同化合物、不同粒径的I/O比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室内外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
6.1 等效毒性浓度
6.2 累计终身致癌模型
6.3 人群归因分值模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本文编号:3774839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大气中的多环芳烃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
2.1 采样点的选取
2.2 样品的采集
2.2.1 准备工作
2.2.2 样品的采集
2.3 样品的前处理
2.4 仪器分析
2.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第三章 室内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整体特征
3.1 室内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和组成形式
3.1.1 室内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
3.1.2 室内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形式
3.2 室内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昼夜差异
3.3 室内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
3.4 室内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室外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的整体特征
4.1 室外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和组成形式
4.1.1 室外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
4.1.2 室外大气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形式
4.2 室外大气颗粒物中的昼夜差异
4.3 室外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
4.4 室外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源解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室内外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I/O比例分析
5.1 冬季室内外多环芳烃的I/O比例分析
5.1.1 白天不同化合物、不同粒径的I/O比例分析
5.1.2 夜间不同化合物、不同粒径的I/O比例分析
5.2 夏季室内外多环芳烃的I/O比例分析
5.2.1 白天不同化合物、不同粒径的I/O比例分析
5.2.2 夜间不同化合物、不同粒径的I/O比例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室内外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风险评价
6.1 等效毒性浓度
6.2 累计终身致癌模型
6.3 人群归因分值模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本文编号:3774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77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