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纳米材料基比色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食品和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4-06-29 02:13
  纳米材料是指三维尺寸中至少有一维尺寸在1–100 nm范围内,介于宏观物质和原子之间的一种材料。其中,以金纳米和银纳米材料为代表的金属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金属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取决于其形貌和尺寸,不同形貌和尺寸的纳米材料具有不同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表面催化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因此,金/银纳米材料比色传感器的构建和应用备受关注。本论文基于纳米金颗粒(AuNPs)团聚-反团聚原理、三角形纳米金片(AuNPLs)刻蚀-反刻蚀原理以及纳米银颗粒(AgNPs)催化活性抑制原理构建了三种新型的比色传感器,并将它们分别应用于食品和环境水体中超痕量碘离子(I-)、铜离子(Cu2+)和汞离子(Hg2+)以及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定量分析,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基于目标离子与离子交联剂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调控AuNPs的反团聚,建立I-<...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概述
        1.2.1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特性
        1.2.2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形貌
    1.3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1.3.1 还原法
        1.3.2 Brust-Schiffrip法
        1.3.3 模板法
        1.3.4 电化学法
        1.3.5 晶种生长法
    1.4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应用
        1.4.1 比色法
        1.4.2 纳米催化
        1.4.3 荧光法
    1.5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氧化还原反应调控的纳米金反团聚用于碘离子的可视化传感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
        2.2.2 仪器和表征
        2.2.3 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AuNPs
        2.2.4 合成精氨酸修饰的Au NPs(Arg-AuNPs)
        2.2.5 比色法检测I-
        2.2.6 实际样品的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比色法检测I-的原理
        2.3.2 Arg-AuNPs团聚或反团聚现象的表征
        2.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2.3.4 比色法检测I-
  •         2.3.5 传感器的选择性
            2.3.6 实际样品的检测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三角形金片刻蚀过程的调控与水体中Cu2+和Hg2+的序列可视化传感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
            3.2.2 仪器和表征
            3.2.3 AuNPLs的制备
            3.2.4 基于AuNPLs蚀刻的比色法检测目标物
            3.2.5 实际样品的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比色法检测目标物的原理
            3.3.2 优化实验条件
            3.3.3 比色法检测目标物
            3.3.4 传感器的选择性
            3.3.5 实际样品的检测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纳米银催化的硝基酚还原体系构建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
            4.2.2 仪器和表征
            4.2.3 AgNPs的制备
            4.2.4 计时法检测TCs
            4.2.5 比色法检测TCs
            4.2.6 实际样品的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多模式检测TCs的原理
            4.3.2 实验条件的优化
            4.3.3 多模式检测TCs
            4.3.4 传感器的选择性
            4.3.5 实际样品的检测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997005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997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c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