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三峡库区湖北段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05:01

  本文关键词:三峡库区湖北段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些多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实现的,不利于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001-2013年间三峡库区湖北段在经济飞速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却逐渐下降。本论文旨在探讨三峡库区湖北段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针对二者存在的矛盾提出建议,期望对该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所裨益。针对三峡库区湖北段经济发展较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本文利用环境库茨涅兹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即EKC)和生态足迹理论对2001-2013年三峡库区湖北段的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质量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重点揭示了研究区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关系差异。研究主要有以下结论:(1)研究区中仅有巴东县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存在EKC曲线,为典型的“倒U型”,即生态环境质量先随着经济增长不断退化,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值后,生态环境质量便随着经济不断增长而得到改善。而夷陵区、秭归县和兴山县经济与环境之间并未出现EKC曲线,分别是“线性”、“U型”和“倒N型”。(2)研究区的总人均生态足迹均呈上升趋势,2001-2013年问夷陵区从1.7492hm2/人上升到4.0229 hm2/人,增大2.3倍;秭归县从1.0639 hm2/人上升到2.2040hm2/人,增大2.1倍;兴山县从1.1292 hm2/人上升到2.2267hm2/人,增大2.0倍;巴东县从1.0875 hm2/人上升到1.9909hm2/人,增大1.8倍,可见夷陵区最大、其次是兴山县、秭归县第三,巴东县最小。夷陵区、巴东县的总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上升趋势,兴山县、秭归县的总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且巴东县人均生态承载力最大,2013年为2.5694 hm2/人。研究发现巴东县均为生态盈余,即可持续发展状态。而夷、陵区在研究时间段内全部为生态赤字,秭归县在2001年、2002年、2003年为生态盈余,之后年份均为生态赤字,兴山县在2001年、2002年为生态盈余,2004-2013年为生态赤字,且这三个地区的生态赤字越来越大,说明了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加剧。(3)研究区中只有巴东县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较为良好,其他地区的经济与环境关系较为紧张,因此应当采取措施缓解二者之间的矛盾,主要包括: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控制人口数并形成正确消费观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等。
【关键词】:经济增长 生态环境质量 EKC曲线理论 生态足迹理论 三峡库区湖北段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X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2-21
  • 1.2.1 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理论介绍13-15
  • 1.2.2 环境库茨涅兹曲线国内外研究进展15-17
  • 1.2.3 生态足迹理论介绍17-19
  • 1.2.4 生态足迹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19-20
  • 1.2.5 研究评述20-21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1-22
  • 1.3.1 研究内容21-22
  • 1.3.2 技术路线22
  • 1.4 研究方法与特色之处22-24
  • 1.4.1 研究方法22-23
  • 1.4.2 特色之处23-24
  • 2 研究区经济与环境分析24-29
  • 2.1 经济发展现状24-26
  • 2.2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26-29
  • 2.2.1 环境污染现状26
  • 2.2.2 生态环境现状26-29
  • 3 基于EKC理论的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分析29-42
  • 3.1 数据来源、处理与计算步骤29-31
  • 3.1.1 数据来源29
  • 3.1.2 数据处理29-30
  • 3.1.3 计算步骤30-31
  • 3.2 研究区2001-2013年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31-36
  • 3.2.1 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31-33
  • 3.2.2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33-36
  • 3.3 三峡库区湖北段的EKC分析36-40
  • 3.3.1 夷陵区的EKC分析36-37
  • 3.3.2 秭归县的EKC分析37-38
  • 3.3.3 兴山县的EKC分析38-39
  • 3.3.4 东县的EKC分析39-40
  • 3.4 区际与区内比较40-42
  • 3.4.1 区际比较40-41
  • 3.4.2 区内比较41-42
  • 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分析42-64
  • 4.1 数据来理、处理及计算步骤42-45
  • 4.1.1 数据来源42
  • 4.1.2 数据处理42-43
  • 4.1.3 计算步骤43-45
  • 4.2 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及分析45-50
  • 4.2.1 夷陵区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及分析45-47
  • 4.2.2 秭归县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及分析47-48
  • 4.2.3 兴山县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及分析48-49
  • 4.2.4 东县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及分析49-50
  • 4.3 2001-2013年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及分析50-61
  • 4.3.1 人均生态足迹计算结果与分析50-55
  • 4.3.2 人均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分析55-59
  • 4.3.3 人均生态赤字与人均生态盈余计算结果及分析59-61
  • 4.4 区际与区内比较61-64
  • 4.4.1 区际比较61
  • 4.4.2 区内比较61-64
  • 5 对策及建议64-67
  • 5.1 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64
  • 5.2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64-65
  • 5.3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65
  • 5.4 合理控制人口数并形成正确消费观65
  • 5.5 有效利用自然资源65-67
  • 6 结论与讨论67-69
  • 6.1 结论67-68
  • 6.2 研究不足68-69
  • 参考文献69-74
  • 致谢74-75
  • 附录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鲁君,叶亚平;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评方法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0年04期

2 ;“国内外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研究”征文通知[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年02期

3 杨秀春,朱晓华;灾害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灾害学;2002年02期

4 刘建军,高利军,李新琪;新疆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监测与评价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3年02期

5 李新琪,刘建军,朱海涌,王永嘉;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3年02期

6 胡炳清,孟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技术模型[J];环境保护;2004年01期

7 杨秀春,朱晓华;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朱晓华,杨秀春,刘天科;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驱动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9 马永俊;张艳明;;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演化过程的定量评价研究——以浙江义乌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刘海江;张建辉;何立环;董贵华;于洋;赵晓军;王晓斐;;我国县域尺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虹;彭少兵;;沙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2 卢耀如;;喀斯特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判——中国南方几省(区)为例[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3 王治江;;辽宁省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功能分区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张海林;;湖北省生态环境质量时空特征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王永洁;刘小鹏;;宁夏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魏丽;黄淑娥;李迎春;贺志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7 汪顺刚;查良松;;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罗春;蒋湛;邵开忠;周超平;马立实;;武汉市“菜篮子”种植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分析[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9 林琳;缪丽娜;吴惠英;倪哓芳;许盈斐;;应用遥感技术对湖州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10 马泽忠;;三峡库区忠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业部农业环境质检中心 唐书源;改进生态环境质量[N];农民日报;2001年

2 记者 潘园园;我省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名列全国前茅[N];福建日报;2013年

3 安世远 夏连琪;26县生态环境质量基本稳定[N];中国环境报;2013年

4 记者 刘加隆;全区生态环境质量银川居五市第一位[N];宁夏日报;2013年

5 记者 杨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位列全区第一[N];银川晚报;2013年

6 陈昌奉 胡玉琪;祁门连续六年生态环境质量全省第一[N];黄山日报;2013年

7 记者 李红 通讯员 叶金明 陆波波;十六措施促生态环境质量提升[N];深圳商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巴家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N];大连日报;2013年

9 记者 杨鹏;克州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N];克孜勒苏报(汉);2013年

10 记者 何一航;依法保护 综合治理 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N];郴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史光华;北京郊区集约化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梦超;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张琛;生态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3 樊晏利;开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质量评价[D];河南大学;2015年

4 胡晓雅;浙江省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5 廖丽娟;三峡库区湖北段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6 钱贞兵;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及案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崔淑卿;黄山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制图[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肖利;2000-2010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评价[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全;典型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其对人为干预的响应[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10 崔荣辉;陕西省2000-2010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估与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三峡库区湖北段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0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440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