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流场数值模拟的生态浮床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本文关键词:基于三维流场数值模拟的生态浮床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产量不断增加,水处理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湖水体,远远超出了部分水域的自净能力,氮、磷营养元素富集,导致营养盐浓度过高,使水质恶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降低生物多样性;危害人体健康;加剧水资源危机,引发水质型缺水并影响社会经济与发展。生态浮床技术基于无土栽培,以浮力材料或轻质材料为载体,在富营养化水体水面上种植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通过基质的吸附作用、植物根系生长吸收以及根系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途径,消减污染水域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实现水质净化。本论文通过浮体材料的选择与试验、结构框架的测试,设计出一款立体三层结构的生态浮床结构;根据浮床栽种植物的有利因素,着重对三种水生植物黄菖蒲、千屈菜和美人蕉进行特性分析,对这三种植物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内对TN、TP的去除效率进行静态小试试验。利用Visual MODFLOW对水体在生态浮床系统内部的水流状态进行模拟,模拟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水质点在生态浮床系统内的流速和停留时间。再根据静态小试试验结果比选出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最优浮床设计规模,并进行结果测试验证,为野外生态浮床工程方案设计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浮体材料选用直径10cm,孔径1.5cm的硬质泡沫浮球。经试验浮球在水中反复周期的冰冻和融化能承受破坏,结构基本无影响,作为生态浮床的浮体材料能长期稳定的漂浮于水面中,能耐受住低温,具有一定的抗冻性。采用双向拉伸塑料土工格栅作为支撑框架。经初步结构试验分析采用土工格栅作为框架的双层浮床要比单层浮床的浮力大,且浮球个数越多,所能承受的重量就越大。综合考虑刚性浮床浮体结构单一、消能性能差、以及经济成本,提出了一种复合功能三层空间柔性生态浮床结构。浮床整体主要由土工格栅、浮球、土工布等构成。通过植物的特性分析,千屈菜、黄菖蒲和美人蕉三种水生植物生长期较长则水质净化期长,耐污性能强,植株成熟期具有独特优美的景观效果,故选定这三种作为浮床种植植物。对选用黄菖蒲、千屈菜和美人蕉进行静态小试试验,结果表明美人蕉、千屈菜和黄菖蒲这三种植物在试验期间内(5-6天内)对TN、TP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利用Visual MODFLOW模拟生态浮床系统内流场平均运行速度,结果表明当水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21m/d时,最佳布置1个浮床单元,浮床上共栽种250株植物;当平均速度为0.43m/d时,最佳布置1个浮床单元,浮床上共栽种250株植物;当平均速度为4.35m/d时,最佳布置4个浮床单元,浮床上共栽种1000株植物;当平均速度为20.80m/d时,最佳布置21个浮床单元,浮床上共栽种5250株植物。对预测方案进行验证,在流速最大接近1m/s的的河道内布置了4个生态浮床单元,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TN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在5天后达到最大去除率7.42%,这与小试试验中TN的去除趋势一致,证明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以及模型模拟水流在浮床系统内部流动的可行性。
【关键词】:生态浮床 Visual MODFLOW 水力停留时间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1 绪论12-20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3-17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3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3-17
- 1.3 Visual MODFLOW简介及应用情况17-19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9-20
- 2 立体式生态浮床结构设计20-34
- 2.1 结构设计原则20
- 2.2 浮体的选择及浮体材料冻融试验20-28
- 2.3 结构框架的测试28-32
- 2.4 结构设计成果32-34
- 3 生态浮床植物的选择与试验分析34-49
- 3.1 植物的选择34-35
- 3.2 植物的特性分析35-40
- 3.3 植物的生长试验40-43
- 3.4 不同停留时间条件下植物去除TN、TP的效果43-49
- 3.4.1 供试植物43
- 3.4.2 试验设计43
- 3.4.3 试验水样采集和分析43-48
- 3.4.4 结论48-49
- 4 生态浮床流场数值模拟49-56
- 4.1 生态浮床系统模型概化49-50
- 4.2 边界条件确定50
- 4.3 含水层参数的确定50
- 4.4 水流模型计算50-56
- 5 方案设计及结果验证56-60
- 5.1 方案设计56-57
- 5.1.1 设计依据56-57
- 5.1.2 设计结果57
- 5.2 方案结果验证与分析57-59
- 5.3 结论59-60
- 6 结论与展望60-62
- 6.1 主要结论60-61
- 6.2 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霞;;人工浮床栽培植物的生长与功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2 曹勇;孙从军;;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2期
3 刘万鹏;浅析运行浮床[J];工业水处理;1986年02期
4 宋业林;;再谈浮床改造及运行[J];工业水处理;1987年03期
5 宋业林;;阳浮床再生中省去“正洗”的探讨[J];水处理技术;1987年04期
6 宋业林;;浮床运行中的一点体会[J];水处理技术;1987年05期
7 罗固源;郑剑锋;许晓毅;曹佳;舒为群;;4种浮床栽培植物生长特性及吸收氮磷能力的比较[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2期
8 孙远奎;李梅;王姗姗;;人工生态浮床技术及其应用[J];节能与环保;2009年10期
9 葛铜岗;罗固源;许晓毅;张彦海;曹佳;舒为群;;串联式菖蒲浮床去除污染河水氮磷的试验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年01期
10 罗固源;卜发平;许晓毅;曹佳;舒为群;;温度对生态浮床系统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阳俊;曹勇;陈小华;孙从军;;浮床技术在淀山湖千墩浦前置库区的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潘晓颖;葛继稳;;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3 何国富;刘伟;陈超;;世博园白莲泾生态浮床的构建及生态效应[A];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及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专刊[C];2011年
4 孟令超;刘国兴;李浩宇;李兴德;;生态植物减污浮床在水环境修复中的进展[A];2012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C];2012年
5 高阳俊;曹勇;孙从军;;南湾湖生态浮床工程设计方案探讨[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宋祥甫;邹国燕;陈荷生;;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有效性及其应用[A];太湖高级论坛交流文集[C];2004年
7 陈小华;孙从军;曹勇;高阳俊;;生态浮床技术用于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8 向坤;郑荣进;陈重军;张蕊;朱松明;;经济植物浮床-自然生态沟处理工厂化甲鱼养殖废水的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志英;黄凌风;姜丹;郑新庆;谢天宏;林玉美;洪清波;;浮床种植海马齿对富营养化海水氮、磷移除能力的初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10 王涛;翁祖风;孙亮亮;刘文生;;植物浮床对鲮鱼养殖水体净化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秀华;浮床植物“治污”显身手[N];上海科技报;2005年
2 受邀专家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杜兴华;池塘浮床生态调控技术(三)[N];山东科技报;2014年
3 受邀专家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杜兴华;池塘浮床生态调控技术(四)[N];山东科技报;2014年
4 记者 陶世安;863海洋技术两课题获重要进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吴佩佩;生物浮床治理池塘水体富营养化[N];中国渔业报;2013年
6 实习生 李哲;用陆生植物“吸”河内污物[N];文汇报;2006年
7 尹晖;“水上稻田”净化水质[N];无锡日报;2010年
8 ;科技人员用水面无土栽培技术 成功修复被污染河道[N];大众科技报;2006年
9 林金康邋通讯员 陈若霞;改变河水发黑发臭现象[N];宁波日报;2007年
10 庄荣鑫 郑红 一丁;苏州水景改造初见成效[N];华东旅游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艳蔷;植物浮床改善城市污染水体水质的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辛在军;水芹生态浮床净化功能影响因素与生态化学计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郑立国;组合型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及其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4 郑剑锋;临江河回水区富营养化预测及生态浮床治理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卜发平;临江河回水河段富营养化特性、机制及人工浮床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胡绵好;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龙;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生物膜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谭剑聪;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聂玉华;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氮元素的去除效果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刘小容;生态浮床在污水水质改善中的技术研究与示范[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5 邹祥旭;冬季浮床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净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6 蒋跃;浮床植物生态特性及其抑藻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唐漪;基于三维流场数值模拟的生态浮床系统的设计和应用[D];山东大学;2016年
8 肖华;临江河填料人工浮床生态治理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葛铜岗;菖蒲浮床系统净化临江河回水区污染河水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杨凤娟;不同工艺生态浮床技术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机制及示范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三维流场数值模拟的生态浮床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9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45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