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矿化垃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6 19:00

  本文关键词:矿化垃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人类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加,鉴于管理和技术上的缺陷,直接或间接流入土壤的石油也逐渐增加,而石油污染土壤成分复杂,对周边的水体、农作物、植物和空气等生态环境会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存在方法单一不能清除石油污染物的所有成分和将污染物完全分解的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利用矿化垃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以成都市长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矿化垃圾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厌氧、好氧、准好氧三种不同类型反应柱、矿化垃圾与污染土壤不同混合比例以及不同污染程度石油污染土壤三种情况研究矿化垃圾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分析其去除机理,探究矿化垃圾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最优条件,以及为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新思路和技术保障。研究表明:(1)pH值、含水率以及营养物浓度等均对矿化垃圾处理石油污染土壤的速率和程度有一定影响。(2)相比厌氧反应柱和好氧反应柱,准好氧反应柱去除土壤石油污染物的效果较稳定,最终去除率达到50%左右,故在综合考虑去除效果和运行费用的条件下,准好氧反应柱更适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3)土壤石油污染含量为3%时,对比矿化垃圾与土壤质量比分别为5:5、6:4、7:3的石油去除效果,发现质量比为6:4的准好氧反应柱的石油去除率最高,达到了50%以上。(4)矿化垃圾与石油污染土壤质量比为5:5时,对含油量分别为0.5%、1%、2%、3%、4%,综合考虑去除率和去除量条件下,准好氧矿化垃圾柱对石油含量为2%的石油污染土壤处理效果最佳,去除率达到了60%以上,去除量达到了16.93g。
【关键词】:土壤 石油污染 矿化垃圾 修复 准好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3;X7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背景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1.2.1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11-14
  • 1.2.2 矿化垃圾综合利用研究现状14-16
  • 1.2.3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16
  • 1.3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16-19
  • 1.3.1 研究目标16-17
  • 1.3.2 研究主要内容17
  • 1.3.3 技术路线17-19
  • 第2章 矿化垃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机理分析19-22
  • 2.1 矿化垃圾的性质19
  • 2.2 石油的生物可降解性19-20
  • 2.3 矿化垃圾降解石油机理20-22
  • 第3章 实验设计与方案22-24
  • 3.1 实验装置22
  • 3.2 实验方案22-24
  • 3.2.1 实验方法22
  • 3.2.2 前期准备22-23
  • 3.2.3 本研究阶段划分23
  • 3.2.4 分析指标及方法23-24
  • 第4章 不同类型矿化垃圾反应柱对石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24-40
  • 4.1 不同类型反应柱去除石油染物的比较24-31
  • 4.1.1 pH值25-26
  • 4.1.2 含水率26-28
  • 4.1.3 BDM值28-29
  • 4.1.4 石油去除率29-31
  • 4.2 各反应柱不同层位对石油类污染物去除的比较31-38
  • 4.2.1 pH值32-33
  • 4.2.2 含水率33-34
  • 4.2.3 BDM值34-35
  • 4.2.4 石油去除率35-38
  • 4.3 本章小结38-40
  • 4.3.1 实验结果总分析38-39
  • 4.3.3 建议与总结39-40
  • 第5章 准好氧条件下矿化垃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最优条件的研究40-49
  • 5.1 不同混合比例反应柱对石油污染物去除比较40-43
  • 5.1.1 pH值41
  • 5.1.2 含水率41-42
  • 5.1.3 BDM值42
  • 5.1.4 石油去除率42-43
  • 5.2 矿化垃圾对不同污染程度石油类污染土壤石油的去除研究43-47
  • 5.2.1 pH值43-44
  • 5.2.2 含水率44-45
  • 5.2.3 BDM值45
  • 5.2.4 石油去除率45-47
  • 5.3 本章小结47-49
  • 结论与建议49-50
  • 结论49
  • 建议49-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江,赵由才,边炳鑫;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对废水中磷的吸附特性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4年01期

2 郭强;柴晓利;赵由才;;矿化垃圾除磷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年02期

3 钱小青;牛东杰;楼紫阳;赵由才;;填埋场矿化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环境卫生工程;2006年02期

4 赵由才;柴晓利;牛冬杰;;矿化垃圾基本特性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0期

5 王磊;刘丹;王庆敏;;矿化垃圾柱吸附能力预测模型[J];四川环境;2006年06期

6 袁雯;方海兰;赵由才;;矿化垃圾的重金属淋溶试验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07年02期

7 潘终胜;赵由才;汤金辉;李雄;;大规模矿化垃圾开采工程研究[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7年Z1期

8 周琪;赵由才;;矿化垃圾水生植物床处理印染废水的初探[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7年Z1期

9 张丽梅;刘丹;;矿化垃圾作为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日覆盖材料的性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10 赵海涛;王小治;徐轶群;王爱礼;封克;;矿化垃圾中植物大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剖面分布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终胜;赵由才;汤金辉;李雄;;大规模矿化垃圾开采工程研究[A];第二届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全国学术会议专辑[C];2007年

2 周琪;赵由才;;矿化垃圾水生植物床处理印染废水的初探[A];第二届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全国学术会议专辑[C];2007年

3 汪明勇;郭小平;王玮璐;张平;苏昭辉;张劲松;;矿化垃圾腐殖土在绿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填埋场绿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田静思;张后虎;张毅敏;高月香;蔡金榜;;矿化垃圾填料对污水中氮磷去除能力的动力学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5 冯彦;张澄博;林伯韬;;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阳小霜;赵由才;;生活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的开采与综合利用[A];第二届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全国学术会议专辑[C];2007年

7 牛静;李广科;;矿化垃圾对植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刘丹;韩智勇;李启彬;李贵芝;尹朝阳;陈馨;;准好氧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高浓度渗滤液的研究[A];生物质能源开发应用与固废污染控制——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处理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后虎;孙勤芳;贾博;张维佳;;畜禽养殖废水氨氮驯化矿化垃圾填料后氧化填埋场CH_4的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臧广辉;杨启才;邓正强;杨丽;;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A];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填埋场绿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铁铮;矿化垃圾有望用于绿化[N];中国花卉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铁铮;变废为宝 矿化垃圾助力绿化[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岩;矿化垃圾反应床处理填埋场渗滤液工艺优化及运行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钱小青;泔脚废物厌氧两相发酵工艺及其矿化垃圾协同生物产氢过程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雯;矿化垃圾园林绿化利用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王芳芳;矿化垃圾吸附—还原铬(Ⅵ)的机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年

3 毛莉莉;矿化垃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4 牛静;矿化垃圾对玉米的毒性效应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5 刘小芳;矿化垃圾作为草坪土的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汪明勇;北京市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矿化垃圾腐殖土在绿化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黄俊龙;改良矿化垃圾在草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8 张小明;改性矿化垃圾处理含酚废水的工艺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9 张丽梅;矿化垃圾作回灌型准好氧生活垃圾填埋场日覆盖层的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刘妍妍;矿化垃圾中甲烷兼/厌氧氧化—反硝化耦合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矿化垃圾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456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f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