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人工湿地的堵塞规律研究及机理探讨

发布时间:2017-06-20 08:16

  本文关键词:人工湿地的堵塞规律研究及机理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工湿地技术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技术,基建和运行费用较低,操作管理简单,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并且还具有美学和生态价值,因此在水环境的改善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工程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堵塞是湿地运行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湿地的应用和推广。本文以人工湿地的堵塞为对象,首先研究了雨水径流人工湿地的堵塞过程及影响因素,然后借助对人工湿地堵塞现象的分类,探讨了湿地堵塞的机理,最后评估分析了闲置操作对湿地堵塞恢复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对雨水径流人工湿地进行研究,本文建立了多个模型装置,并采用了半人工配置雨水的方法。通过对模型装置的研究,结果表明可以根据堵塞机理,将湿地划分为两个区域:前端的区域Ⅰ和后端的区域Ⅱ。在区域Ⅰ,湿地的堵塞物质主要来自于悬浮物的截留作用。在该区域,微生物起缓解湿地堵塞的作用,不同的植物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而在区域Ⅱ,湿地的堵塞物质主要来自于生物膜的生长。但总体而言,前端悬浮物的截留作用是雨水径流人工湿地堵塞的主要原因。在湿地的堵塞过程中,湿地的渗透系数和累积负荷之间呈现了负指数的相关关系。随着湿地逐渐堵塞,湿地内短流区域面积、水力效率和平均水力停留时间都会略微有所增加。植物的存在通过改变湿地内的水流路径,进而影响了湿地的水力停留时间以及有效体积率的变化。(2)将人工湿地的堵塞现象进行了分类,通过对不同堵塞现象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湿地堵塞的机理,并对比分析了微生物对湿地堵塞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四种堵塞现象(无机颗粒、有机颗粒、生物膜、有机颗粒+生物膜堵塞)中,无机颗粒的堵塞是内部堵塞的过程,堵塞严重的区域位于0-30 cm区域,而其余三种堵塞现象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皆发生的是表层堵塞。生物膜的生长对湿地渗透系数的影响要远大于对湿地孔隙率的影响。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生物膜的生长不仅占据了湿地的有效空间,减小了湿地的孔隙率和渗透系数,同时还会和颗粒物质相互作用,增强湿地的截留作用,将颗粒物质粘结在一起,加速湿地的堵塞。(3)以不同堵塞现象下的湿地模型为对象,研究了在闲置操作的情况下,各自的恢复规律。结果发现除了无机颗粒的堵塞,其他三种堵塞都会出现十分显著的恢复。当闲置时间足够长时,这三种堵塞可以基本恢复到模型装置运行前的状态。其中,生物膜的堵塞恢复最快,其次是生物膜和有机颗粒共同作用的堵塞,最后是有机颗粒的堵塞。在这些装置的堵塞恢复当中,微生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生物越多的装置,堵塞恢复也越快。生物膜堵塞的恢复是由于外部营养物质缺乏,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阶段,逐渐衰减所引起的,其变化过程可以使用微生物衰减方程来进行模拟。有机颗粒堵塞的恢复是因为微生物以有机颗粒作为底物,进行降解,减少了堵塞物质所致。
【关键词】:堵塞规律 堵塞机理 雨水径流 人工湿地 微生物 堵塞恢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绪论12-24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3-21
  • 1.2.1 评价堵塞的方法研究13-16
  • 1.2.2 人工湿地堵塞机理的研究16-18
  • 1.2.3 影响人工湿地堵塞的因素的研究18-21
  • 1.3 存在的问题21-22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2-24
  • 1.4.1 研究内容22
  • 1.4.2 技术路线22-23
  • 1.4.3 主要创新点23-24
  • 2 雨水径流人工湿地的堵塞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24-40
  • 2.1 引言24
  •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24-30
  • 2.2.1 实验装置24-26
  • 2.2.2 实验过程26-27
  • 2.2.3 测定方法27-30
  • 2.3 试验结果与讨论30-39
  • 2.3.1 湿地内堵塞物的分布30-31
  • 2.3.2 湿地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31-33
  • 2.3.3 影响湿地堵塞的因素33-37
  • 2.3.4 湿地水力条件的变化情况37-39
  • 2.4 本章小结39-40
  • 3 人工湿地的不同堵塞现象研究及机理探讨40-60
  • 3.1 引言40
  • 3.2 试验材料和方法40-43
  • 3.2.1 实验装置40-42
  • 3.2.2 装置的运行42-43
  • 3.2.3 参数的测定43
  •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43-59
  • 3.3.1 人工湿地不同堵塞现象的发展过程43-52
  • 3.3.2 不同堵塞过程的对比52-59
  • 3.4 本章小结59-60
  • 4 闲置操作下人工湿地堵塞的恢复研究60-75
  • 4.1 前言60
  • 4.2 结果与讨论60-73
  • 4.2.1 生物膜堵塞的恢复61-65
  • 4.2.2 有机颗粒堵塞的恢复65-69
  • 4.2.3 无机颗粒堵塞的恢复69-70
  • 4.2.4 生物膜和有机颗粒堵塞的恢复70-73
  • 4.3 本章小结73-75
  • 5 结论与展望75-78
  • 5.1 结论75-76
  • 5.2 工程建议76-77
  • 5.3 问题和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2
  • 作者简历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阎友华;既改善生态 又节省资金 我国利用人工湿地治污取得成功[J];质量天地;2001年11期

2 陈长太 ,阮晓红 ,王雪;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3期

3 张军,周琪;人工湿地的生态休闲利用与设计[J];四川环境;2004年03期

4 邹友琴;人工湿地及其构建方法研究[J];科技广场;2004年10期

5 杨志焕,葛滢,沈琪,蒋跃平,唐宇力,王华胜,常杰;亚热带人工湿地中配置植物与迁入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J];生物多样性;2005年06期

6 于涛;吴振斌;徐栋;詹德昊;;潜流型人工湿地堵塞机制及其模型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6期

7 崔卫华;卢少勇;陈亮;唐海;;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与选择原则[J];化工之友;2006年06期

8 艾芸;;生态治污系统——人工湿地[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年03期

9 刘媛;;对城市人工湿地景观的生态性及其设计的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盖静;尚文平;郭汉全;;人工湿地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涛;郭宗楼;陆琦;邓莉;;人工湿地的多重效益浅析[A];上海市湿地利用和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方志坚;张晓峰;吴燕;徐庆贤;;保护城市人工湿地 建设绿色家园[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哲维;张政权;;人工湿地砌体砖研究与利用[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谷;吴恢碧;姚雁鸿;陶玲;曾梦兆;;人工湿地在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

本文编号:4650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4650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0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