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絮凝砂滤—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石化二级出水中试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絮凝砂滤—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石化二级出水中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石化废水经生化工艺处理后二级出水中仍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环护部在2015年颁布了《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大幅度提高了石化二级出水的水质,亟需对其深度处理,满足新排放标准,减少有机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本文采用微絮凝砂滤-臭氧催化氧化联合工艺深度处理石化二级出水,探讨了单元技术优化及联合工艺的运行效能,主要结论如下:(1)微絮凝砂滤单元试验结果表明,PAFC比PAC处理效果好,在其最优投量为10 mg/L时,COD去除率为13.8%,TOC去除率为1.7%,氨氮去除率为26.5%,TP去除率为50.6%,SS去除率为50.6%。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石化二级出水中荧光类有机物主要有类芳香族蛋白质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两类物质,微絮凝砂滤对这两类物质去除效果不佳。GC-MS结果表明,试验阶段内所用石化二级出水中共检出主要特征有机物7种,微絮凝砂滤对这7种特征有机物去除较差。(2)臭氧催化氧化单元采用市售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负载Cu等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试验研究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36 mg/L,回流比为100%时最优。在该条件下,试验期间进水平均COD为78.8 mg/L,出水平均为46.0 mg/L,去除率达41.6%,去除单位COD消耗臭氧最低,为1.10 g O3/g COD;TOC去除率为71.4%;色度平均值为26.3度,去除率52%。进、出水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臭氧催化氧化对类芳香族蛋白质和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去除显著。GC-MS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对石化二级出水中特征有机物去除显著,出水中仅检出1种主要特征有机物。(3)联合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间COD、氨氮、TP去除率分别为50.3%,25.4%,58.5%;出水COD为45.8 mg/L,氨氮为1.4 mg/L,TP为0.14 mg/L。出水水质满足《石油化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技术经济性分析表明,试验用深度处理装置的运行成本为0.64元/吨。
【关键词】:微絮凝砂滤 臭氧催化氧化 深度处理 石化二级出水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9
- 1.1 石化废水简介10
- 1.1.1 石化废水特点及危害10
- 1.2 石化废水处理技术概述10-14
- 1.2.1 石化废水的预处理和生物处理10-11
- 1.2.2 石化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11-14
- 1.3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14-18
- 1.3.1 臭氧氧化机理14
- 1.3.2 臭氧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4-16
- 1.3.3 臭氧催化氧化技术16-18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18
- 1.5 研究路线18-19
- 2 试验装置、采样方法及测定方法19-24
- 2.1 试验装置及采样方法19-22
- 2.1.1 试验装置与运行19-21
- 2.1.2 水样采集方法21-22
- 2.2 试验方法22-24
- 2.2.1 常规指标及测定方法22
- 2.2.2 特殊测试指标及测定方法22-24
- 3 微絮凝砂滤单元试验研究24-36
- 3.1 不同药剂对COD的去除24-25
- 3.2 不同药剂对TOC的去除25-26
- 3.3 不同药剂对氨氮的去除26-28
- 3.4 不同药剂对TP的去除28-29
- 3.5 不同药剂对SS的去除29-30
- 3.6 溶解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特性30-32
- 3.7 特征污染物去除特性32-35
- 3.8 小结35-36
- 4 臭氧催化氧化单元试验研究36-62
- 4.1 静态臭氧氧化试验研究36-44
- 4.1.1 COD的去除36-37
- 4.1.2 TOC的去除37-38
- 4.1.3 UV_(254)的变化38-39
- 4.1.4 色度的去除39-40
- 4.1.5 溶解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特性40-41
- 4.1.6 进出水特征有机物的去除情况41-43
- 4.1.7 臭氧转移率和利用率43-44
- 4.2 连续流不同回流比臭氧氧化优化试验研究44-52
- 4.2.1 COD的去除44-45
- 4.2.2 TOC的去除45-46
- 4.2.3 UV_(254)的变化46-47
- 4.2.4 色度的变化47-48
- 4.2.5 进出水溶解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研究48-49
- 4.2.6 进出水特征有机物的去除情况49-51
- 4.2.7 臭氧转移率和利用率51-52
- 4.3 连续流两级曝气臭氧氧化优化试验52-60
- 4.3.1 COD的去除52-53
- 4.3.2 TOC的去除53-54
- 4.3.3 UV_(254)的变化54-55
- 4.3.4 色度的变化55-56
- 4.3.5 进出水溶解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研究56-57
- 4.3.6 进出水特征有机物的去除情况57-59
- 4.3.7 臭氧转移率和利用率59-60
- 4.4 小结60-62
- 5 微絮凝砂滤-臭氧联合运行研究及技术经济性分析62-67
- 5.1 微絮凝砂滤-臭氧催化氧化联合优化试验研究62-64
- 5.1.1 COD的去除62
- 5.1.2 氨氮的变化62-63
- 5.1.3 TP的变化63-64
- 5.2 微絮凝砂滤-臭氧催化氧化联合工艺经济技术分析64-66
- 5.2.1 砂滤单元能源动力消耗分析估算64
- 5.2.2 臭氧单元能源动力消耗分析估算64-66
- 5.3 小结66-67
- 结论67-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伟;王小艺;王藩;刘载文;;基于线性自抗扰的城市污水脱氮控制仿真[J];化工学报;2016年03期
2 李雪冰;付浩;林朋飞;汪隽;瞿强勇;陈超;张晓健;;水中典型磺胺类抗生素的活性炭吸附性质探究[J];给水排水;2016年01期
3 武福平;张超;王倩;张国珍;刘萌;刘光;唐鑫;;O_3/UV/H_2O_2对石化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5年10期
4 朱晨;吴昌永;周岳溪;伏小勇;陈学民;邱延波;吴晓峰;;微好氧水解酸化在石化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2015年10期
5 罗丹;晏云鹏;全学军;;膜分离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15年08期
6 王翼;吴昌永;周岳溪;张雪;董波;陈学民;;Fenton氧化深度处理石化废水厂二级出水研究[J];环境科学;2015年07期
7 曾丹林;刘胜兰;张崎;胡江生;赵磊;龚晚君;王光辉;;Fenton及其联合法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5年04期
8 刘莹;盛飞;陈文婷;陈雪;李向南;于聪;张宝林;;UV_(254)在煤制气废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9 邱松凯;范举红;黄开坚;陈新芳;陈泽枝;文晓刚;刘锐;陈建孟;陈吕军;;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垃圾焚烧渗滤液可行性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10期
10 陈璐;曾韬;李竹;杨林;;臭氧化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2014年S1期
本文关键词:微絮凝砂滤—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石化二级出水中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7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46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