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6 00:13

  本文关键词: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问题频出且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推动并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合理的生态目标并为之而奋斗。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要立足于人口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绿色生产力较低的国情,本文正是从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对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挖掘,在研究中以较全面的观点梳理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系统脉络,尝试从具体问题出发寻找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速度迟缓的具体对策,探寻出中国社会主义生态发展的新道路。本文正文分为四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导论部分主要包括文章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学界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内容、论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等;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和目前我国严峻的生态突出问题,在充分肯定我国过去几十年在生态保护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前提下,分析了当前我国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仍然存在的严重问题;第二部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及其实现可行性做出分析。根据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期、中期以及长远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坚持党的领导的优越性,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保护理论的指导下,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和谐思想,不断推进国家生态化创新战略实施发展,拓宽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第三部分,分析了当前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从我国国情方面的人口问题和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态观念、生态制度体系建设等四方面展开阐述。客观国情上我国人口基数大、环境问题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绿色化转型任重道远等对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生态理念普及化程度不够,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生态法律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仍需不断改革与完善。因此,全面彻底地找出问题的根源将是快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第四部分,当前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结合文章第三部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限制因素的分析,通过扩大绿色优势、发展绿色经济、树立生态观念、加快生态制度建设以及增强国际交流合作五个方面来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这对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可持续发展 实现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5;X321
【目录】: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5
  • 绪论15-23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5-16
  • 二、研究综述16-20
  • 三、研究方法20-21
  • 四、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21-22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22-23
  • 第一章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现状23-35
  • 一、 当前我国生态建设领域取得的积极进展23-28
  • (一) 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逐步完善23-25
  • (二) 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取得显著成效25-28
  • 二、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28-35
  • (一) 资源短缺突出28-30
  • (二) 环境污染严重30-33
  • (三) 生态系统脆弱33-35
  • 第二章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及其实现可行性35-47
  • 一、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35-37
  • (一) 短期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态改善要求35-36
  • (二) 中期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美丽中国梦36
  • (三) 长远目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坚实生态基础36-37
  • 二、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可行性37-47
  • (一) 深厚的理论土壤37-42
  • (二) 有利的战略机遇42-44
  • (三) 坚强的制度保障44-47
  • 第三章 当前制约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47-58
  • 一、人口与环境现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47-50
  • (一) 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短缺的资源能源矛盾尖锐47-49
  • (二) 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恶果短期难以有效消除49-50
  • 二、经济发展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50-52
  • (一) 粗放型经济对生态的制约50-51
  • (二) 绿色生产力创新技术的制约51-52
  • 三、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尚需普及52-54
  • (一) 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亟待转变52-53
  • (二) 绿色发展的理念还不够深入人心53
  • (三) 坚持节约与保护优先的理念有待加强53-54
  • 四、制度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54-58
  • (一) 生态法律法规建设还需加强54-55
  • (二)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有待深化55-56
  • (三) 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仍需完善56-58
  • 第四章 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58-76
  • 一、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扩大生态环境的“绿色优势”58-61
  • (一) 加强生态建设,制定科学目标规划58-59
  • (二) 加强环境保护,不欠新帐、多还旧账59-61
  • 二、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61-64
  •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广循环经济61-62
  • (二) 推行市场化机制,引入第三方治理62-63
  • (三)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63-64
  • 三、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进人民群众的“绿色福祉”64-69
  • (一) 倡导生态文明消费理念,推进思维方式的生态化65-66
  • (二)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塑造公民生态道德文化66-68
  • (三) 增强公民生态参与意识,提升公民生态实践能力68-69
  • 四、加快形成“绿色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69-74
  • (一) 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70-71
  • (二) 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管理与监管制度71-72
  • (三) 建立和完善生态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72-74
  • 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建“绿色地球村”74-76
  • (一) 提高合作认识,创新合作模式74-75
  • (二) 推动建立国际生态环境建设新秩序75-76
  • 结语76-78
  • 参考文献78-84
  • 致谢84-8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5-8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2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3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7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9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10 王玉芹;刘磊;胡爱荣;;浅谈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J];江苏环境科技;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 罗国杰;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N];科技日报;2000年

3 常绍舜;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最高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种筱娜;生态文明村带旺生态旅游经济[N];珠海特区报;2006年

6 记者 乔宇 欧春坪;五年内生态文明村百分之百[N];珠海特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乔宇;一村一策建特色生态文明村[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9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10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宁芳;露天煤矿污染源分布特征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汪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吴巨培;马克思生态思想中国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高蕾;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吴菲琼;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徐元莉;贵阳市生态文明评价与实施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4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484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6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