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流域信息特征提取及水文水质模拟研究
本文关键词:灞河流域信息特征提取及水文水质模拟研究
【摘要】:近年来,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加速了水环境恶化,加之人们治水理念的偏差及对水环境功能的认识不足,各类水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城市河流更是面临严重问题。本课题选取典型城市河流灞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把握研究区概况前提下,基于GIS平台以分辨率为90m的SRTM_DEM数据为依托,提取流域地形和水系信息特征。利用ENVI软件,从分辨率为30m的TM影像中提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结合相关资料获取流域土壤类型及降雨数据,建立流域CN值统计表,验证SCS水文模型对灞河流域的适用性。同时,以2014-2015年对灞河流域水质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WASP模型,模拟流域富营养化水质指标氨氮(NH3-N)和溶解氧(DO)的变化,并基于水质现状模拟设定不同类型的情景模拟。最后,综合上述信息提取及水质模拟结果,明确灞河流域地形特征和水质污染分布特征,提出土地规划利用建议和水质改善意见。灞河流域坡度小于25°的地区占流域总面积的87.12%;平坦地面占流域总面积的56.25%,东向坡面积最小,仅占8.43%。统计地形起伏度,小起伏山地占流域总面积的31.98%,且多分布于流域东南部;流域地表粗糙度变化范围为1~1.9。河流水系提取阈值确定为3000,依据河网分布特征将流域分别划分为42个集水区域和9个子流域,子流域面积误差范围为0.07%~0.95%,提取结果精度高。经监督分类,灞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占27.86%)、草地(占27.41%)、耕地(占24.21%)、城乡居民用地(占12.4%)及水域(占8.12%)5种类型。流域土壤以B类和C类为主。全流域平均水平条件(中等湿润状况)下CN值取值范围为68.88-88.16,结合年内降雨数据,应用SCS模型模拟灞河流域降雨径流,合格率高达80%。将流域河流划分为14个河段进行NH3-N和DO水质模拟分析,各河段DO值全年均高于7.3mg/L,满足水质标准。河段NH3-N值变化各异,上游河段在丰水期无法满足Ⅱ类和Ⅲ类水水质指标:中游第10河段NH3-N值全年高于0.5mg/L,不达标;下游第12河段枯水期部分时段NH3-N值高达5.6mg/L。以灞河水质达标为目的,基于模拟结果,设定了污染负荷消减、边界条件改变和水文条件优化三种情景模拟。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分析流域不同地形土地利用方向及不同河段污染特征,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为灞河流域水土资源管理提供依据,并为灞河流域水资源数字化管理方法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灞河流域 流域信息特征 SCS WASP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符号说明8-11
- 1 绪论11-20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2.1 流域信息特征提取研究现状13-14
- 1.2.2 SCS模型研究现状14-16
- 1.2.3 WASP模型研究现状16-17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17-20
- 1.3.1 技术路线17-19
- 1.3.2 研究内容19-20
- 2 研究基础20-28
- 2.1 灞河流域基本概况20-22
- 2.2 灞河水文水质特征22-23
- 2.3 研究方法23-28
- 2.3.1 3S技术应用23-24
- 2.3.2 水文预测方法24-25
- 2.3.3 水质模拟方法25-28
- 3 流域信息特征提取分析28-40
- 3.1 流域地形信息提取分析28-34
- 3.1.1 微观地形因子29-31
- 3.1.2 宏观地形因子31-34
- 3.2 流域水系信息提取分析34-39
- 3.2.1 无洼地DEM生成34
- 3.2.2 汇流累积量计算34
- 3.2.3 水流长度计算34-35
- 3.2.4 河网提取35-37
- 3.2.5 流域分割37-39
- 3.3 本章小结39-40
- 4 流域水文模拟与分析40-46
- 4.1 SCS模型建立40-44
- 4.1.1 土壤湿润程度40-41
- 4.1.2 土壤类型41
- 4.1.3 土地利用类型41-42
- 4.1.4 灞河各子流域CN值42-44
- 4.2 水文模拟验证与分析44-45
- 4.3 本章小结45-46
- 5 流域水质模拟与分析46-64
- 5.1 现状模拟与分析46-59
- 5.1.1 条件假设46
- 5.1.2 污染负荷分析46-48
- 5.1.3 河流空间概化48-52
- 5.1.4 现状监测52-53
- 5.1.5 模型建立与运行53-55
- 5.1.6 模拟结果输出与分析55-59
- 5.2 情景模拟与分析59-62
- 5.2.1 情景一 污染负荷消减59-61
- 5.2.2 情景二 边界条件改变61
- 5.2.3 情景三 水文条件优化61-62
- 5.3 本章小结62-64
- 6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64-66
- 6.1 结论64-65
- 6.2 创新点65
- 6.3 展望65-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7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4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eclan Conway;Maarten Krol;Joe Alcamo;Mike Hulme;刘伟;;埃及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前景:全球、区域和流域尺度的驱动力在尼罗河流域的相互作用[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6年05期
2 孟伟;张远;张楠;蔡满堂;黄艺;;流域水生态功能区概念、特点与实施策略[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5期
3 龙笛;国外健康流域评价理论与实践[J];海河水利;2005年03期
4 李燕;李恒鹏;;基于WEAP模型的西苕溪流域水质安全保障方案[J];水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5 于革;沈华东;;太湖流域营养盐产量演变和趋势的数值模拟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8年04期
6 孟伟;;总结“十一五” 设计“十二五”——在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编制启动会暨地方科技需求座谈会上的讲话[J];建设科技;2010年03期
7 黄来明;杨金玲;张甘霖;;我国亚热带丘陵地区流域氮素的平衡与源汇特征[J];环境科学;2010年12期
8 赵阳;余新晓;贾子利;;基于景观尺度的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水文响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11期
9 许凤冉;王成丽;阮本清;;流域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下游演递规律及其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10 赖格英;于革;桂峰;;太湖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模拟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柳;陈雯雯;史洪芳;孙然好;;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胁迫的社会经济概化因子定量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2 孙波;李硕;;遥感与GIS技术辅助下的流域养分迁移过程模拟方法[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3 王林;陈兴伟;;基于3个站点校准与验证的晋江流域径流模拟[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霞;姚孝友;张光灿;胡续礼;;淮河流域山丘区生态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技术模式[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材料[C];2011年
5 张晓明;余新晓;武思宏;王云琦;张满良;;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宗礼 甘肃省武威市水利工程局;从流域的尺度审视水资源开发模式[N];中国水利报;2005年
2 本刊记者 刘艳飞;从全流域的角度看待河流开发和保护[N];中国水利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燕宁邋通讯员 钱熊;专家呼吁重视长江生态危机[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本江;延河流域水沙演变及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2 王显丽;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洱海流域TMDL总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光逊;基于流域空间属性的水环境响应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任晓冬;赤水河流域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李云驹;松华坝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生态补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史长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唐莉华;基于地貌特征的流域水—沙—污染物耦合模型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8 郭军庭;潮河流域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杨寅群;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10 段凯;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流域干旱评估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维婷;延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对水沙变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建设背景下流域“四水”转化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刘梦鑫;基于GIS的九龙江流域水环境污染消纳潜力评估[D];福州大学;2014年
4 王红艳;采用径流曲线数模型(SCS-CN)估算黄土高原流域地表径流的改进[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韦原原;清oi河流域水环境基础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郑州大学;2016年
6 马志峰;灞河流域信息特征提取及水文水质模拟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7 王玉红;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肖杰;赤不苏流域梯级电站开发的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西华大学;2007年
9 徐亚娟;红壤区亚热带流域C、N流失特征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10 于静;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洪水径流影响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48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54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