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表面活性理论铝粉尘润湿性实验及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2:12

  本文关键词:基于表面活性理论铝粉尘润湿性实验及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表面活性剂 铝粉尘 表面张力 接触角 降尘


【摘要】:铝金属进行打磨抛光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铝粉尘,铝粉尘飞扬不仅会造成工作环境恶劣、加大工作人员患职业病的风险,过大的铝粉尘浓度遇到火星便会爆炸,造成更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将湿式除尘的方法应用到铝粉尘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举措。良好的润湿剂是必须的,水的表面张力过大,润湿效果并不是最佳的,可通过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来增强固体表面的润湿性。本文采用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对3个种类的6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溶液进行系统性的浸润性探究。从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两个角度出发,对6种表面活性剂的单体溶液和复配溶液进行表面张力的测定,同时探究其单体溶液和复配溶液对铝饼的浸润效果。得知,表面活性剂使得水的表面张力有了明显的降低,减小了铝饼表面的接触角,加强了在铝饼表面的润湿性,SDS和SDBS的复配溶液的接触角最小。但由于铝的无空隙结构,铝粉尘不具有吸湿性,湿式除尘只能通过在铝粉尘表面进行润湿从而达到降尘的作用,因此,除了探究最佳的润湿剂以外,还需要对不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润湿时间进行探究,发现在单体溶液当中,SDS溶液的保湿时间最久,在复配溶液中,SDS和SDBS的复配溶液保湿时间最持久。因此,最终选择SDS和SDBS的复配溶液作为最佳的润湿剂。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 铝粉尘 表面张力 接触角 降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内容12-14
  • 第2章 铝粉尘的基本性质14-17
  • 2.1 铝粉尘的爆炸性14-15
  • 2.1.1 概述14
  • 2.1.2 铝粉尘的爆炸机理14-15
  • 2.2 铝粉尘的浸润性15-16
  • 2.2.1 概述15
  • 2.2.2 铝粉尘的降尘机理15-16
  • 2.3 实验用铝的基本性质16-17
  • 第3章 表面活性剂的理论研究17-28
  • 3.1 表面活性剂概述17-18
  • 3.1.1 定义17
  • 3.1.2 临界胶束浓度17-18
  • 3.2 表面活性剂的类型18-20
  • 3.3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20-25
  • 3.3.1 润湿过程20-22
  • 3.3.2 吸附理论22-23
  • 3.3.3 对固体表面润湿的影响因素23-25
  • 3.4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原则25
  • 3.5 表面活性剂对铝粉润湿效果评价原则25
  • 3.6 所选表面活性剂25-28
  • 第4章 表面张力的测定与分析28-45
  • 4.1 表面张力和表面能28-30
  • 4.1.1 表面张力28-29
  • 4.1.2 固体临界表面张力29
  • 4.1.3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29-30
  • 4.2 表面张力的测定30-43
  • 4.2.1 实验仪器30
  • 4.2.2 实验方法30-31
  • 4.2.3 实验内容31-43
  • 4.3 测定结果分析43-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第5章 接触角的测定45-52
  • 5.1 接触角概述45-47
  • 5.1.1 接触角的定义45-46
  • 5.1.2 接触角的滞后现象46-47
  • 5.1.3 影响接触角大小的因素47
  • 5.2 接触角的测定47-50
  • 5.2.1 实验仪器47
  • 5.2.2 实验方法47-48
  • 5.2.3 实验内容48-50
  • 5.3 测定结果分析50-51
  • 5.4 本章小结51-52
  • 第6章 溶液保湿研究52-54
  • 6.1 保湿时间测定52
  • 6.2 保湿结果分析52-53
  • 6.3 本章小结53-54
  • 第7章 铝粉尘粒径分析与沉降实验54-62
  • 7.1 铝块抛光实验54-55
  • 7.1.1 实验方法54-55
  • 7.1.2 实验内容55
  • 7.1.3 实验结果55
  • 7.2 铝粉尘激光粒度测试实验55-59
  • 7.2.1 实验方法55
  • 7.2.2 实验内容55-56
  • 7.2.3 实验结果分析56-59
  • 7.3 铝粉尘沉降实验对比59-61
  • 7.3.1 实验内容59
  • 7.3.2 实验结果分析59-61
  • 7.4 本章小结61-62
  • 第8章 结论62-64
  • 8.1 结论62-63
  • 8.2 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菊;宫本奎;孙全胜;;金属/陶瓷的润湿性[J];山东冶金;2007年06期

2 达渔卫,罗泽平,张孝;涤棉混纺织物润湿性机理的探讨[J];纺织学报;1990年10期

3 陈广琪;;木材润湿性的测定及其应用[J];建筑人造板;1991年04期

4 何海峰,汪伟英;注入水对油藏岩石润湿性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8期

5 侯冠中;侯秀兰;康云;刘志波;;热引发的润湿性转换机理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2010年08期

6 金家锋;王彦玲;蒋官澄;徐超;张坤;魏传荣;;气润湿性的评价方法及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12年09期

7 李庆会;游艺;欧阳云丽;柯文丽;杨林江;;浅析影响煤岩润湿性的因素[J];石油化工应用;2013年01期

8 陈康华,包崇玺,刘红卫;金属/陶瓷润湿性(上)[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3期

9 李戈扬,汪磊,戴嘉维,中江秀雄,羽根哲哉;液态铝的润湿性测量[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1999年05期

10 许春富;谢刚;阎江峰;李荣兴;张雄飞;;液态铝与陶瓷的润湿性改变机理[J];云南冶金;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卫东;姚同玉;肖汉敏;郑德温;杨烨;;润湿性反转剂的吸附特性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肖锋;野城清;;旨在观察熔融镍与固态多晶Al_2O_3润湿性的改良静滴方法评价[A];海峡两岸第二届工程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辉;杨继生;;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硅胶粉体系润湿性改变及模拟油回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冒海燕;周定国;杨蕊;贾,

本文编号:6227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6227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2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