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炭微电解法处理青霉素和磺胺类抗生素废水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铁炭微电解法处理青霉素和磺胺类抗生素废水的研究
【摘要】:抗生素是一类常见的抗菌药物,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畜牧和养殖业中。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抗生素产量也不断提高,而伴随着生产和使用产生的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的处理问题,则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因此,研究抗生素废水的有效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铁炭微电解法处理抗生素废水。首先,以还原性铁粉和活性炭粉为原料,混合一定量的添加剂,采用高温焙烧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铁炭复合材料。实验以某一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甲基嘧啶)为处理对象,分别考察了铁炭质量比、铁炭含量(占总质量百分比)及焙烧温度对抗生素去除率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制备条件,即铁炭比为1:1,铁炭百分比为80%,焙烧温度为900oC。而且扫描电镜(SEM)及BET比表面积检测结果显示,新制备的材料为多孔材料,孔径小且比表面积大,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目前,实际工程中仍主要采用传统的铁屑-活性炭物理混合堆积物作为微电解材料,因此本研究采用一定浓度的阿莫西林(AMX)、氨苄青霉素(AMP)和青霉素G钠(PG)溶液作为模拟废水,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铁粉-活性炭粉组合材料对三种抗生素的去除情况。首先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pH、铁炭质量比及曝气对铁粉-活性炭粉组合材料去除三种青霉素的影响。然后通过对照试验,分析了铁炭微电解的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微电解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含电化学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和混凝吸附作用,其中Fe3+的混凝作用约占21.8%。最后对比了铁粉-活性炭粉组合材料及新型铁炭复合材料对三种抗生素的去除效果,发现复合材料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铁粉-炭粉材料。为了进一步探讨铁炭复合材料在微电解法中处理抗生素废水的特性,实验以一定浓度的磺胺甲基嘧啶(SM1)、磺胺甲恶唑(SMX)和磺胺对甲氧嘧啶(SMT)溶液作为模拟废水,通过单因素影响试验得出了其最优反应条件。在初始pH为2,温度为25oC,材料投加量为1g/mL,持续曝气8小时后,SM1、SMX和SMT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0%、65.8%和75.6%。通过SM1去除率变化情况和废水中无机离子的浓度变化趋势,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产物结果分析,推测了铁炭微电解法降解磺胺类抗生素的反应机理,其主要反应途径之一可能为抗生素SM1中的S-N键断裂释放出S、N原子。综上所述,新型铁炭复合材料有较好的物理性质,相比于传统的铁粉-炭粉混合材料,其多孔结构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而且在抗生素废水的处理中,铁炭微电解法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且经济实用,操作简单。
【关键词】:铁炭 微电解 抗生素 青霉素 磺胺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8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4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10
- 1.1.1 课题来源10
- 1.1.2 研究背景10
- 1.2 抗生素概述10-13
- 1.2.1 抗生素的使用现状10-11
- 1.2.2 水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及分布11-12
- 1.2.3 残留抗生素对环境的危害12-13
- 1.3 抗生素废水的处理现状13-14
- 1.3.1 物化处理法13
- 1.3.2 生物处理法13-14
- 1.3.3 电化学法14
- 1.3.4 高级氧化法14
- 1.4 铁炭微电解法的研究现状14-21
- 1.4.1 铁炭微电解法的原理14-16
- 1.4.2 铁炭微电解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16-19
- 1.4.3 铁炭微电解法在水处理中的优缺点19-20
- 1.4.4 铁炭微电解法的发展方向20-21
- 1.5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21-22
- 1.6 技术路线22-24
- 第2章 复合型铁炭微电解材料的制备24-32
- 2.1 引言24
- 2.2 实验材料24-25
- 2.2.1 化学试剂24-25
- 2.2.2 实验仪器25
- 2.3 实验方法25-26
- 2.3.1 铁炭材料的制备25-26
- 2.3.2 单因素影响实验26
- 2.4 结果与讨论26-31
- 2.4.1 单因素影响的研究26-29
- 2.4.2 铁炭材料的表征29-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铁炭微电解法对三种青霉素类抗生素的降解研究32-46
- 3.1 引言32
- 3.2 实验材料32-34
- 3.2.1 实验用水32-33
- 3.2.2 化学试剂33
- 3.2.3 实验仪器33-34
- 3.3 实验方法34-35
- 3.3.1 实验步骤34
- 3.3.2 分析方法34-35
- 3.4 结果与讨论35-45
- 3.4.1 传统铁炭材料去除青霉素的影响因素分析35-41
- 3.4.2 铁炭微电解反应体系的分析41-42
- 3.4.3 传统铁炭材料与新型复合材料的对比实验42-45
- 3.5 本章小结45-46
- 第4章 铁炭微电解法对三种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研究46-64
- 4.1 引言46
- 4.2 实验材料46-49
- 4.2.1 实验用水46-47
- 4.2.2 化学试剂47-48
- 4.2.3 铁炭材料48
- 4.2.4 实验仪器48
- 4.2.5 试验装置48-49
- 4.3 实验方法49-51
- 4.3.1 实验步骤49
- 4.3.2 分析方法49-51
- 4.4 铁炭微电解法的影响因素分析51-57
- 4.4.1 反应时间的影响51-52
- 4.4.2 铁炭填料投加量的影响52-53
- 4.4.3 反应温度的影响53-54
- 4.4.4 初始pH值的影响54-55
- 4.4.5 曝气条件的影响55-57
- 4.5 铁炭微电解法降解磺胺机理初探57-62
- 4.5.1 pH变化的分析57-58
- 4.5.2 TOC、TN浓度变化的分析58-59
- 4.5.3 无机离子浓度变化的分析59-60
- 4.5.4 降解中间产物(SM1)的分析60-62
- 4.6 本章小结62-64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5.1 结论64-65
- 5.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2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72-74
- 致谢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秋华;刘敏超;;Fe/C复合规整型微电解材料去除废水中的Ni~(2+)[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2 叶必雄;张岚;;环境水体及饮用水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健康影响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年02期
3 叶杰旭;李伟;何志桥;杨林辉;姜辉;;微电解/混凝/臭氧氧化强化生物工艺处理制药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10期
4 王金荣;王志高;亓秀莹;彭文博;张宏;;膜分离技术深度处理抗生素废水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4年03期
5 时永辉;苏建文;陈建华;许尚营;王俊超;王彩冬;郑浩;贾秀粉;;微电解-Fenton深度处理制药废水影响因素与参数控制[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6 李海松;闫阳;买文宁;姚萌;;铁碳微电解-H_2O_2耦合联用的类Fenton法处理制浆造纸废水[J];环境化学;2013年12期
7 吴锦峰;潘碌亭;;铁炭内电解/两级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焦化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13年09期
8 王健行;魏源送;成宇涛;李明月;;颗粒活性炭深度处理抗生素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9 冯雅丽;张茜;李浩然;王李娟;毕耜超;蔡震雷;;铁炭微电解预处理高浓度高盐制药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10 曾化松;王艳琳;;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亮;内电解技术处理化工制药废水的效能与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聪俐;铁炭微电解预处理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栋;新型铁炭微电解材料的制备及对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3 杨津津;微电解—电絮凝耦合技术处理含重金属铅锌冶炼废水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邱珉;铁碳微电解催化还原法处理铜冶炼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胡斌;铁炭微电解—生物组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39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639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