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制度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22:29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制度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森林碳汇 黑龙江省 森林碳汇制度 森林资源


【摘要】:当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高,使得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严峻,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人类也因此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此,各个国家的政府都在努力探索一条发展低碳经济的绿色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森林因其具有的强大的气候调节功能而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低成本和高效能特点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来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黑龙江省丰富的森林资源就好似一个巨大的碳库,为黑龙江省森林碳汇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但是,由于黑龙江省长期进行商业采伐,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质量越来越差,生态环境也逐渐恶化,使得森林的碳汇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为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发展扫清障碍,构建森林碳汇制度,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森林碳汇的研究成果的阅读、整理与研究,定义了制度、森林碳汇和森林碳汇制度的概念,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供需理论、产权理论和森林生态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制度的现状,对森林碳汇的发展现状和制度建设有了基本的了解,然后对森林碳汇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自然、社会、政策和经济四个方面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制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其次,从森林碳汇制度构建的原则、森林碳汇制度主体、森林碳汇制度内容和森林碳汇制度的运行四个方面对森林碳汇制度的构建进行了大胆的构想;最后,提出了保障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制度运行的对策建议。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在森林碳汇的发展中应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为解决环境问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通过以上的研究,为黑龙江省森林碳汇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促进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关键词】:森林碳汇 黑龙江省 森林碳汇制度 森林资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27;X196
【目录】:
  • 摘要8-9
  • 英文摘要9-11
  • 1 引言11-17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目的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5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2-13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3-14
  • 1.2.3 文献述评14-15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5-16
  • 1.3.1 研究的内容15
  • 1.3.2 研究的方法15-16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16-17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17-21
  • 2.1 相关概念17-19
  • 2.1.1 制度的概念17
  • 2.1.2 森林碳汇的概念及特征17-19
  • 2.1.3 森林碳汇制度的概念19
  • 2.2 理论基础19-20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19
  • 2.2.2 供需理论19-20
  • 2.2.3 产权理论20
  • 2.2.4 森林生态价值理论20
  • 2.3 本章小结20-21
  • 3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30
  • 3.1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制度的现状21-24
  • 3.1.1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的现状21-22
  • 3.1.2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制度的现状22-24
  • 3.2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制度存在的问题24-29
  • 3.2.1 森林碳汇制度主体存在的问题25
  • 3.2.2 森林碳汇制度运行环境存在的问题25-29
  • 3.3 本章小结29-30
  • 4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制度的影响因素分析30-40
  • 4.1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30
  • 4.2 影响因素指标的选取和层次结构的建立30-32
  • 4.3 层次分析法32-34
  • 4.3.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32
  • 4.3.2 模型的建立32-34
  • 4.4 影响因素指标的定量分析34-37
  • 4.5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37-39
  • 4.5.1 单排序分析37-38
  • 4.5.2 总排序分析38-39
  • 4.6 本章小结39-40
  • 5 森林碳汇制度的构建40-44
  • 5.1 森林碳汇制度构建的原则40
  • 5.1.1 可持续发展原则40
  • 5.1.2 森林生态价值优先原则40
  • 5.1.3 协调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40
  • 5.2 森林碳汇制度的基本构想40-43
  • 5.2.1 森林碳汇制度的主体40-41
  • 5.2.2 森林碳汇制度的内容41-43
  • 5.2.3 森林碳汇制度的运行43
  • 5.3 本章小结43-44
  • 6 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制度运行的保障对策44-49
  • 6.1 提高森林碳汇制度主体的意识和能力44-45
  • 6.1.1 加大森林碳汇科普知识宣传力度44
  • 6.1.2 提高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力度44-45
  • 6.1.3 改变森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45
  • 6.1.4 加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45
  • 6.2 优化森林碳汇制度运行的环境45-48
  • 6.2.1 内部环境45-46
  • 6.2.2 外部环境46-48
  • 6.3 本章小结48-49
  • 7 结论49-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55-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吴丽莉;苏帆;杨志耕;;森林碳汇研究与碳汇经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S1期

2 李华;陈飞平;曹建华;;森林碳汇发展对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3期

3 张浩;郑莉琼;杨晓峰;胡文;杨佐忠;;构建我国森林碳汇市场初探[J];四川林业科技;2011年05期

4 刘豪;高岚;;推进广东省森林碳汇项目发展的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2013年15期

5 漆雁斌;张艳;贾阳;;我国试点森林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04期

6 欧阳光;赵晓伟;马焕成;;森林碳汇浅议[J];硅谷;2008年21期

7 ;森林碳汇[J];求是;2010年01期

8 谭志雄;;中国森林碳汇交易市场构建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2年02期

9 蒙光伟;;森林碳汇计测方法及其发展方向[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年04期

10 黄萍;黄颖利;李小强;成丽红;;森林碳汇资源开发潜力定量评价与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丽媛;陈钦;;中国森林碳汇研究综述[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2 方小林;高岚;赵t,

本文编号:680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680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