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崇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氮沉降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16:26

  本文关键词:崇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氮沉降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气氮沉降 功能分区 时空分布 水体


【摘要】:近年来,崇州市点源污染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水环境状况依然不容乐观,这说明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崇州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随着工业、农业等的迅猛发展,氮沉降污染有加重的趋势,对水环境构成较大的威胁。由于氮沉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污染程度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差异性,因此使得氮沉降研究变得复杂多变。若通过划分功能区的方法,研究氮沉降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以有针对性的控制氮沉降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本文将研究区划分为农业区、工业区、城市居民区和乡镇居民区等4种功能区,通过对不同功能区内降尘和降雨样品采集与数据分析,研究崇州市氮沉降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农业区水体情况,进一步探讨了大气氮沉降对水体的氮贡献和氮污染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整个研究区域TN、NH4-N、N03--N、DON的年湿沉降通量分别为64.68kg·N/(hm2·a)、26.9kg·N/(hm2·a)、14.56kg-N/(hm2·a)、23.23kg·N/(hm2·a),年干沉降通量分别为33.58kg·N/(hm2·a)、16.66kg·N/(hm2·a)、4.24kg-N/(hm2·a)、12.68kg·N/(hm2·a),年总沉降通量分别为98.18kg-N/(hm2·a)、43.44kg·N/(hm2·a)、18.76kg·N/(hm2·a)、35.98kg·N/(hm2·a);从氮的形态来看,不管湿沉降还是干沉降,均是以NH4+-N的沉降为主;从氮沉降的方式来看,各个功能区均是以湿沉降为主,并且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干沉降。(2)大气氮干沉降在空间尺度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TN干沉降通量的分布规律是工业区农业区城市居民区乡镇居民区(p0.05),NH4+-N的分布特点是农业区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区域(p0.05),N03--N的分布规律是工业区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区域,DON的分布规律是不同功能区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雨水中的氮浓度也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TN浓度的分布规律为工业区农业区城市居民区乡镇居民区(p0.05),NH4+-N浓度表现为农业区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区域(p0.05),NO3--N浓度的分布规律是工业区城市居民区农业区、乡镇居民区(p0.05),DON浓度的分布规律是不同功能区之间差异均不显著;由于研究尺度较小,氮湿沉降通量、氮总沉降通量在空间尺度上差异并不明显。(3)大气氮干沉降在时间尺度上同样表现出较大差异性,不同功能区大气TN、NO3--N、DON干沉降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均呈现出为冬季的干沉降通量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的变化规律,NH4+-N在工业区、农业区、城市居民区均表现出春、冬秋夏(p0.05),在乡镇居民区表现出冬春、秋夏(p0.05);TN、NH4+-N、NO3--N浓度均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性,均表现为干季显著高于湿季(p0.05);氮湿沉降通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总的来说TN、NH4+-N、NO3--N与DON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p0.05)。(4)研究表明,降雨中不同形态的氮浓度受降雨量的支配程度均较大,连续降雨以及距前一场降雨时间的长短对雨水中的氮浓度也均有显著影响;降雨量与大气氮湿沉降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降雨过程也会对氮湿沉降通量产生明显影响。(5)农业区大气TN沉降对研究水体的贡献为3474.05kg/a,研究水体通过大气沉降方式收纳的氮达到34.60kg/hm2。
【关键词】:大气氮沉降 功能分区 时空分布 水体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附表:本文所用英文缩写符号中英文对照表9-12
  • 第一章 绪论12-20
  • 1.1 选题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8
  • 1.2.1 大气氮沉降概念、来源及影响因素12-15
  • 1.2.2 大气氮沉降研究方法进展15-16
  • 1.2.3 大气氮沉降对水体的影响16-18
  • 1.3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18-20
  • 1.3.1 研究目标18
  • 1.3.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18-19
  • 1.3.3 研究内容19-20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0-27
  • 2.1 区域概况20-21
  • 2.2 样品采集及分析21-25
  • 2.2.1 站点设置21-22
  • 2.2.2 大气氮湿沉降样品采集22-23
  • 2.2.3 大气氮干沉降样品采集23-25
  • 2.2.4 干湿沉降样品保存25
  • 2.2.5 干湿沉降样品分析25
  • 2.3 大气氮沉降通量的计算25-26
  • 2.3.1 大气氮湿沉降通量的估算25-26
  • 2.3.2 大气氮干沉降通量的估算26
  • 2.3.3 大气氮总沉降通量的估算26
  • 2.4 气象资料的收集26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26-27
  • 第三章 不同功能区大气氮干沉降特征27-34
  • 3.1 大气氮干沉降化学形态特征27-29
  • 3.2 大气氮干沉降空间分布特征29-31
  • 3.3 大气氮干沉降时间分布特征31-32
  • 3.4 影响因素分析32
  • 3.5 小结32-34
  • 第四章 不同功能区大气氮湿沉降特征34-44
  • 4.1 雨水的氮浓度34-39
  • 4.1.1 化学形态特征34-35
  • 4.1.2 时空分布特征35-36
  • 4.1.3 雨水中氮浓度影响因素分析36-39
  • 4.2 大气氮湿沉降通量39-43
  • 4.2.1 不同形态氮的湿沉降通量39
  • 4.2.2 不同季节降雨中氮沉降量39-40
  • 4.2.3 空间分布特征40-41
  • 4.2.4 大气氮湿沉降量的影响因素41-43
  • 4.3 小结43-44
  • 第五章 不同功能区大气氮总沉降特征44-51
  • 5.1 大气氮总沉降特征44-47
  • 5.2 与世界各地氮干湿沉降通量的对比47-48
  • 5.3 与临界负荷的对比48-49
  • 5.4 小结49-51
  • 第六章 农业区大气氮沉降对水体的影响51-53
  • 第七章 总结53-56
  • 7.1 结论53-54
  • 7.2 不足54-55
  • 7.3 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63
  • 致谢63-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情况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炫;潘杨;焦锋;顾冬梅;;大气氮磷沉降量分析——以杭州北里湖为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3期

2 郝卓;高扬;张进忠;徐亚娟;于贵瑞;;南方红壤区氮湿沉降特征及其对流域氮输出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5年05期

3 黄铄淇;胡慧蓉;韩钊龙;郭绪虎;杨浩;;昆明东郊大气氮湿沉降的测定与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4 宋欢欢;姜春明;宇万太;;沈阳市区降水中氮素的组成及季节变化[J];生态学杂志;2014年03期

5 骆晓声;石伟琦;鲁丽;刘学军;莫亿伟;邓峰;;我国雷州半岛典型农田大气氮沉降[J];生态学报;2014年19期

6 李涛;于小迪;张烨红;杨亮;;离子色谱法快速分析污水中的无机阴离子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年02期

7 王金杰;张克荣;吴川;张全发;;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氮湿沉降[J];环境科学;2014年01期

8 孙素琪;王云琦;王玉杰;张会兰;于雷;唐晓芬;朱锦奇;周彬;;缙云山大气氮湿沉降组成及其变化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9 颜文娟;史锟;;大连市区大气氮湿沉降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3期

10 林兰稳;肖辉林;刘婷琳;黄美艳;刘成枝;陈沃坤;刘文超;黎艳明;钟继洪;余炜敏;詹振寿;谭军;;广州东北郊大气氮湿沉降动态及其与酸雨的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701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701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a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