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工艺研究
本文关键词:印染废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工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印染废水 升级改造 Fenton试剂 曝气生物滤池
【摘要】:本文以安庆市某印染废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状废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找出了处理构筑物在运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应的措施(如降低进水pH值、延长水利停留时间、清理构筑物中淤积的污泥、增加PAC的投药量等)提高了处理构筑物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使得COD的出水浓度达到了原设计值,NH3-N、TP及SS的出水浓度达到了国家最新的排放标准(GB 4287-012),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深度处理工艺,使得COD及色度的出水浓度也达到国家最新的排放标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该印染废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对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其中对COD、色度、NH3-N、TP及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81.24%、45.67%、60.28%、61.33%、84.83%;由于进水pH高及水利停留时间短,导致出水COD的浓度略高于(GB 4287-1992)标准,进水TP变化幅度大且PAC加药量不足,使得出水TP远高于设计值,生化处理工艺对色度的去除效果不是很好,使得出水色度长期超标:(2)通过调整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使得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明显的提高。降低进水pH值、适当延长构筑物水力停留时间、清理构筑物中堆积的淤泥及增加PAC的投药量,使COD的平均去除率提高到86.63%,出水达到了原设计值;NH3-N、TP及SS的平均去除率提高到77.56%、85.08%、92.46%,出水浓度达到了(GB 4287-2012)标准;(3)以印染废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Fenton试剂氧化法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及应用,通过单因素影响实验确定最佳运行参数。在pH值是5、七水硫酸亚铁加药量是3.63g/L废水、H202的投加量是2mL/L废水、反应时间是30min的条件下,去除效果最好,COD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是65.38%和91.89%,出水值分别是55.39 mg/L和25倍,都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直接排放标准;虽然Fenton法对COD及色度的去除效果很好,但是处理成本较高,达到了3.774元/吨废水,这对企业而言是难以承担的;(4)实验选用在废水深度处理领域应用较广的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处理印染废水,通过调节气水比、水力负荷等影响因素,分析BAF工艺的运行效果变化规律,优选出曝气生物滤池最佳工艺参数。气水比是3:1、水力负荷为0.07m3/m2.h时,对COD及色度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是55.52%和48.34%,此时COD的出水浓度达到了(GB 4287-2012)直接排放标准,但是色度仍不达标;(5)研究了用次氯酸钠对色度进一步处理,通过单因素影响实验确定最佳运行参数。次氯酸钠对色度的去除率随着加药量的增加先大幅度提高后保持不变,从处理成本考虑,选择加药量是1.2mL/L废水,此时对色度的去除率是75%,出水色度是40倍,达到了(GB 4287-2012)直接排放标准;
【关键词】:印染废水 升级改造 Fenton试剂 曝气生物滤池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91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7
- 第一章 绪论17-25
- 1.1 印染行业的发展背景17
- 1.2 印染废水的概述17-20
- 1.2.1 印染废水的产生18
- 1.2.2 印染废水的主要成分18
- 1.2.3 印染废水的特点18-19
- 1.2.4 印染废水的危害19-20
- 1.3 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20-21
- 1.4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21-23
- 1.4.1 物理法21-22
- 1.4.2 化学法22-23
- 1.4.3 生化法23
- 1.5 课题提出与研究内容23-25
- 1.5.1 课题来源23-24
- 1.5.2 课题研究内容24-25
- 第二章 安庆市某印染废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效果分析25-36
- 2.1 印染废水处理厂概况25-26
- 2.2 试验用水及水质26
- 2.3 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26
- 2.4 结果与讨论26-35
- 2.4.1 印染废水处理厂现状进出水水质分析26-31
- 2.4.2 实际运行进水水量分析31-32
- 2.4.3 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实际运行能力分析32-34
- 2.4.4 该印染废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34-35
- 2.5 本章总结35-36
- 第三章 印染废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艺方案分析研究36-44
- 3.1 印染废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主要内容36
- 3.2 升级改造方案分析研究36-37
- 3.2.1 升级改造方案选择原则和设计36
- 3.2.2 升级改造方案思路36-37
- 3.3 升级改造方案分析与确定37-42
- 3.3.1 混凝剂的选择37-38
- 3.3.2 二级处理构筑物运行参数的改变对污染物的去除38-39
- 3.3.3 对TP的去除效果39
- 3.3.4 对COD的去除效果39-41
- 3.3.5 对NH_3-N的去除效果41-42
- 3.3.6 对SS的去除效果42
- 3.4 废水的深度处理法42-43
- 3.4.1 Fenton法42-43
- 3.4.2 BAF法43
- 3.5 本章总结43-44
- 第四章 Fenton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44-50
- 4.1 概述44
- 4.2 实验材料和分析方法44-45
- 4.2.1 废水水质44
- 4.2.2 主要测试对象44
- 4.2.3 Fenton试剂氧化实验44-45
- 4.3 Fenton试剂最佳反应条件的确定45-49
- 4.3.1 初始pH对COD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45-46
- 4.3.2 Fe~(2+)加药量对COD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46-47
- 4.3.3 H_2O_2投加量对COD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47-48
- 4.3.4 反应时间对COD和色度去除效果的影响48-49
- 4.4 Fenton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存在的问题49
- 4.5 本章总结49-50
- 第五章 BAF法深度处理印染废水50-65
- 5.1 实验装置50
- 5.2 实验水质50-51
- 5.3 曝气生物滤池地启动51-52
- 5.3.1 生物膜的挂膜和驯化51
- 5.3.2 挂膜启动期间COD的变化51-52
- 5.4 BAF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分析研究52-59
- 5.4.1 气水比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52-55
- 5.4.2 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55-58
- 5.4.3 滤层高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58-59
- 5.5 曝气生物滤池出水色度进一步地处理59-61
- 5.5.1 实验方法和原理59-60
- 5.5.2 次氯酸钠加药量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60-61
- 5.6 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61
- 5.6.1 基础设计参数61
- 5.6.2 改造后的工艺流程61
- 5.7 深度处理工艺结构设计61-63
- 5.7.1 曝气生物滤池61-62
- 5.7.2 成本估算62-63
- 5.8 本章小结63-65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65-67
- 6.1 结论65-66
- 6.2 建议66-67
- 参考文献67-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外印染废水处理情况[J];针织工业;2006年07期
2 单国华;贾丽霞;;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07年04期
3 马春燕;谭书琼;奚旦立;;印染废水处理原则及方法[J];印染;2010年16期
4 孙晓旭,张丽娟;印染废水处理设计与实践[J];黑龙江纺织;1994年03期
5 郝旭,路艳华,刘治梅;印染废水处理综述[J];辽宁丝绸;1995年04期
6 吴燕;印染废水处理方法的现状与展望[J];北方环境;2000年03期
7 孙英;毛纺印染废水处理实例[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1年03期
8 蒋少军;印染废水处理的探讨[J];染料工业;2002年04期
9 姜方新,兰尧中;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张宇峰,滕洁,张雪英,王晓军,徐炎华;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明清;赵建国;;某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践[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杨蒲仙;;提高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工程设计研究[A];第五届全国水污染治理技术装备交流洽谈会论文集[C];1997年
3 罗国维;林世光;;集中控制区综合印染废水处理技术[A];全国小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设备)交流与工程咨询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蒋少军;;印染废水处理的探讨[A];2003“中大洁润丝杯”全国中青年染整工作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龚大国;朱永全;涂强;谢春梅;袁宗宣;;印染废水处理工程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6 毕东苏;曹亚玲;李红兵;;纳米材料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9)[C];2007年
7 李祖华;;印染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的综合开发及应用[A];2013全国染整可持续发展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相会强;马承愚;;二氧化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相会强;巩有奎;张淑敏;;二氧化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10 吴海;张朝红;张志琼;董殿波;赵哲;张华春;;印染废水处理技术[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纪;高难度印染废水处理获突破[N];中国纺织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朱小红;新大禹:致力印染废水处理工程[N];中国纺织报;2006年
3 常林;印染废水处理回用研发中心落户武汉[N];中国纺织报;2011年
4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谢海松;印染废水处理中的预处理[N];中国环境报;2003年
5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桂琪;印染废水处理技术[N];中国环境报;2003年
6 刘曙甲 刘志伟;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5年
7 王辉;印染废水处理系统问世[N];中国质量报;2007年
8 柯实;生物治水有突破[N];中国环境报;2003年
9 冯艾;印染废水处理难在哪里?[N];中国纺织报;2005年
10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席志鹏;印染废水处理工程[N];中国环境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范迪;印染废水处理机理与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俞亦政;21世纪纺织行业所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D];东华大学;2005年
3 王进;高效厌氧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思涵;印染废水工程设计方案[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涛;印染废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工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郑钟一;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可商业化分析与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4 李勇华;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建设成本及案例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姜勇;印染废水处理设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张慧芬;旗篷厂印染废水处理试验研究和工程改造实践[D];东华大学;2006年
7 赵宏玺;棉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8 赵静;磁流体用于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9 刘佑泉;印染废水处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刘艺;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59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75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