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南四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南四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
更多相关文章: 南四湖湿地 RS与GIS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环境 景观生态 保护与开发
【摘要】:湿地处于水体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地球上独特的生态调节空间。近年来由于湿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给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合理协调湿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各利益相关因素的冲突,对湿地资源有效的开发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南四湖湿地是中国淮河以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资源,凭借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湖泊面积萎缩、沼泽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小,生态环境恶化日趋严重,因此,探索针对南四湖湿地研究区的生态保护与开发的有效措施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RS和GIS技术,以遥感数据和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源,结合Fragstats3.3景观分析软件,对南四湖湿地1987年、1995年、2007年和2014年四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对近30年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评价法对研究区水质进行评价,最后针对南四湖湿地研究区面临的生态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生态保护与开发的有效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1987-2014年近30年南四湖湿地研究区的景观类型变化显著,沼泽湿地等自然湿地面积逐年减小,水产养殖区、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湖泊/河流总面积在近10年内降幅较大;研究区内的景观格局指数表明,景观聚集度和均匀度逐渐降低,各景观类型在空间上趋于分散,优势景观的连续性下降,景观类型趋于多样化,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和景观空间异质性程度加大,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人类活动对湿地地区的干扰加强。2.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南四湖湿地研究区考察点水质的评价结果表明,30%以上水质已达到中度污染状态。其中,鲁桥镇附近和太白湖生态风景区已达到重度污染指标值。综合指标表明,南四湖湿地的水质已经接近中度污染状态。3.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针对南四湖湿地研究区近30年的景观演变趋势和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为提出具体可行性的湿地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议和措施,将南四湖湿地保护产业化,湿地旅游产业开发生态化,最终达到湿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南四湖湿地 RS与GIS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环境 景观生态 保护与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37;P9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2.1 国外湿地研究现状12
- 1.2.2 国内湿地研究现状12-14
- 1.3 研究方案14-16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方法14-15
- 1.3.3 技术路线15-16
- 第2章 南四湖概况16-21
- 2.1 南四湖区域概况16-19
- 2.1.1 研究区范围界定16-17
- 2.1.2 自然地理概况17
- 2.1.2.1 地质地貌特征17
- 2.1.2.2 气候特征17
- 2.1.2.3 水系特征17
- 2.1.3 社会经济概况17-18
- 2.1.4 生态环境状况18-19
- 2.2 南四湖湿地的类型及组成19
- 2.3 南四湖湿地资源特征及功能19-21
- 第3章 研究区遥感数据选择与处理21-30
- 3.1 数据收集与选择21-22
- 3.1.1 遥感数据21-22
- 3.1.2 野外考察实测数据22
- 3.1.3 非遥感数据22
- 3.2 数据处理22-30
- 3.2.1 大气校正22-24
- 3.2.2 几何校正24
- 3.2.3 图像融合24
- 3.2.4 图像裁剪24-25
- 3.2.5 图像分类25-30
- 3.2.5.1 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26-29
- 3.2.5.2 分类结果的精度验证29-30
- 第4章 南四湖湿地生态景观多样性研究30-44
- 4.1 研究方法30
- 4.2 南四湖湿地景观利用分析30-38
- 4.2.1 景观类型分布状况30-32
- 4.2.2 景观利用转移矩阵分析32-38
- 4.3 南四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38-43
- 4.3.1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38-40
- 4.3.2 景观格局特征分析40-43
- 4.4 小结43-44
- 第5章 南四湖湿地水质现状分析44-55
- 5.1 南四湖水质数据来源与处理44-48
- 5.1.1 考察点(水质监测点)具体布置与简介44-46
- 5.1.2 水样采集与分析46-47
- 5.1.3 水质评价标准与方法47-48
- 5.2 采样点水环境主要指标分析和水质评价分析48-53
- 5.2.1 采样点水环境主要指标分析48-51
- 5.2.2 采样点水质空间变化评价分析51-53
- 5.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区域的影响53-55
- 5.3.1 有利影响53
- 5.3.2 不利影响53-55
- 第6章 南四湖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55-61
- 6.1 南四湖湿地存在的问题55-56
- 6.2 南四湖湿地景观的保护56-58
- 6.2.1 保护与开发原则56
- 6.2.2 南四湖湿地景观保护56-58
- 6.3 南四湖湿地旅游景观的开发58-61
- 6.3.1 发挥区位优势,建设环南四湖大旅游区58
- 6.3.2 旅游产品分区开发,,突出产品优势58-59
- 6.3.3 特色湿地旅游形式开发59
- 6.3.4 雨洪湿地公园建设59-60
- 6.3.5 养生基地建设60
- 6.3.6 微山岛绿色长廊开发60-61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61-63
- 7.1 结论61-62
- 7.2 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8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惟一;南四湖[J];海洋湖沼通报;1979年02期
2 郎丽如;;南四湖形成问题初探[J];海洋湖沼通报;1983年01期
3 宫德文,潘成英,刘传仁,马速成;南四湖气候初探[J];山东气象;1987年04期
4 钟仕兴;山东的南四湖不是断层湖[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9年03期
5 孙竹友;;南四湖的生境与保护对策[J];海洋湖沼通报;1989年02期
6 李德玉;;南四湖水源与环境浅议[J];资源与环境;1990年01期
7 岳传河;;渔湖民庄台工程建设在今后南四湖开发中的作用[J];海洋湖沼通报;1991年04期
8 王凤鸣,袁淑英,张润芳;南四湖水源浅析[J];水文;1992年S1期
9 徐振山;南四湖汛期来水量回归分析及时间序列预测[J];水文;1992年S1期
10 曹瑞民;;试论南四湖的淤积趋势[J];海洋湖沼通报;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文献;王素芬;李吉学;;南四湖水环境质量分析[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2 梁景f;潘志柔;;南四湖水环境刍议[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3 殷宪冬;;南四湖应作为重要湿地进行保护[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4 侯端环;张晨光;张传扬;;南四湖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5 武周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南四湖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6 武周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南四湖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王式成;闫芳阶;刘友春;黄洁;王慧玲;;淮河流域重要跨省湖泊南四湖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张祖陆;辛良杰;;南四湖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特征及其生态经济损失评估[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9 张建立;周爱莲;;济宁市南四湖流域生态安全与保护对策[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10 孙庆义;牛奔;杨丽原;;南四湖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的污染分析[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律;南四湖 梦里水乡何日重现[N];中国水利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世鹏;南四湖保护负重前行[N];联合日报;2006年
3 记者杜红志;5000万方长江水将进入南四湖上级湖[N];中国水利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王晓平;南四湖生命之歌[N];中国水利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志静;立法保护南四湖[N];联合日报;2010年
6 记者 郝明雷;集中力量加快建设南四湖水利工程[N];济宁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伟;南四湖生态会越变越美[N];济宁日报;2012年
8 记者 赵厚峰;尽快缓解南四湖旱情 确保湖区生产生活安定[N];济宁日报;2014年
9 记者 张彦彦;我市全力全速开展南四湖生态调水工作[N];济宁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董若义;山东应急调水补充南四湖[N];中国环境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梁春玲;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苗群;南四湖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3 程凤鸣;南四湖水环境污染特征及其重金属离子去除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磊;南四湖流域退耕还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罗辉;南水北调改善南四湖水流水质特性及湖滨带控污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安文超;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口沉积物的污染特征及磷吸附释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李志建;南四湖沉积物内源污染释放规律与水质响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爽;基于SWAT模型的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模拟及湖泊沉积的响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垲;南水北调通水对南四湖水环境安全的影响研究分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2 章伟;洪泽湖、南四湖沉水植物分布及其优势种的C-N代谢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解文静;南四湖上级湖水生态状况综合评价[D];山东大学;2016年
4 王月敏;南四湖下级湖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5 杜传健;山东省南四湖湿地生态保护与开发[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6 魏垒垒;南四湖沉积层污染特征及其污染释放控制修复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7 牛玉生;南四湖水安全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南四湖生态环境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7年
9 张芳园;南四湖流域水环境信息多源数据库构建技术[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10 辛颖;南四湖水质空间分布比较评价与水环境特征变化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1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76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