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31 16:22

  本文关键词: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九寨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摘要】:水体景观是九寨沟的核心,水质的状况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演替和景观的美学价值。浮游植物作为水体环境中的初级生产者,能对水体状况进行迅速响应,对水环境监测和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于2014年7月25日至8月6日选取九寨沟自保护区内的主要12个湖泊,对各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长海和五花海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的湖泊,共鉴定浮游植物138种,隶属7门69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42属108种,绿藻门15属17种,蓝藻门5属6种,其它门共7属7种,其中偶然性浮游植物-着生硅藻占主要类群,真性浮游植物多为中心纲的硅藻和其他门类的藻类。各湖泊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除了则查洼沟内的长海,其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真性浮游植物长海小环藻(Cyclotella changhai)和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日则沟和树正沟内的多数湖泊均以偶然性浮游植物-着生硅藻为主。树正沟的各湖泊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相似,均以硅藻门的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Cyclotella changhai,Delicata delicatula,Denticula tenuis为主要优势种。日则沟内的湖泊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各不相同,部分湖泊出现非硅藻门的优势种,其中箭竹海主要优势种为甲藻门的裸甲藻(Gymnodinium sp.),熊猫海的优势种有甲藻门的多甲藻(Peridinium sp.)和金藻门的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ns),五花海的优势种出现绿藻门的衣藻(Chlamydomonas sp.)。长海和五花海浮游植物空间分布的研究显示:长海浮游植物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受到人为干扰较小,主要受到湖泊本身构造和水体理化条件的影响呈现规律性变化,浮游植物丰度(ind./L)受到长海小环藻的影响,在水平分布上沿入水口至出水口方向逐渐增多,沿岸区高于湖心区,垂直分布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浮游植物生物量(mg/L)受到长海小环藻和角甲藻的共同影响,在水平分布上呈现湖泊中部生物量高于出水口和入水口区域的格局,垂直分布上水面表层生物量最高,随着深度下降,呈现先增加后减小。五花海浮游植物丰度的水平空间分布上的趋势,显示观景平台附近的浮游植物丰度最大,主要是衣藻和偶然性浮游硅藻为主,呈现边缘区域向湖心区扩散减小的趋势。综合各种水质评价方法,可以得到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湖泊的多数水体清洁,贫营养化。五花海沿岸区域轻度污染。通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来判断湖泊生态类型,熊猫海和箭竹海湖泊藻型化趋势明显。
【关键词】:九寨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48.8;X8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前言9-16
  • 1.1 九寨沟概况9
  • 1.2 浮游植物概况9-11
  • 1.3 影响浮游植物的因子11-12
  • 1.4 九寨沟藻类研究现状12-13
  • 1.5 水质评价概况13-14
  • 1.6 草型湖泊与藻型湖泊14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14-16
  • 第2章 长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16-34
  • 2.1 研究方法16-19
  • 2.1.1 样点布设16-17
  • 2.1.2 样品采集与处理17-18
  • 2.1.3 水质理化测定18
  • 2.1.4 数据统计与分析18-19
  • 2.2 结果与分析19-31
  • 2.2.1 长海水体理化数据19-20
  • 2.2.2 长海浮游植物种类组成20-22
  • 2.2.3 长海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水平分布22-23
  • 2.2.4 长海浮游植物优势种23-25
  • 2.2.5 长海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垂直分布25-27
  • 2.2.6 长海水质状况评价27-31
  • 2.3 讨论31-34
  • 第3章 五花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34-44
  • 3.1 研究方法34-35
  • 3.1.1 采样点布设34
  • 3.1.2 样品采集与处理34-35
  • 3.1.3 水质理化测定35
  • 3.1.4 数据统计与分析35
  • 3.2 结果与分析35-42
  • 3.2.1 五花海水体理化数据35
  • 3.2.2 五花海浮游植物种类组成35-37
  • 3.2.3 五花海浮游植物丰度水平分布37-38
  • 3.2.4 五花海浮游植物优势种38-40
  • 3.2.5 五花海水质评价40-42
  • 3.3 讨论42-44
  • 第4章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主要湖泊浮游植物比较研究44-55
  • 4.1 研究方法44-46
  • 4.1.1 样点布设44-45
  • 4.1.2 样品采集与处理45
  • 4.1.3 水质理化测定45
  •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45-46
  • 4.2 结果与分析46-53
  • 4.2.1 各断面水体理化数据变化46
  • 4.2.2 各断面浮游植物种类变化46-48
  • 4.2.3 各断面浮游植物丰度变化48-49
  • 4.2.4 各断面浮游植物优势种变化49-53
  • 4.3 讨论53-55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5-57
  • 5.1 总结55-56
  • 5.2 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红娟,郭生练,胡传林,刘跃;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海洋与湖沼;2001年03期

2 孙军,刘东艳,杨世民,郭健,钱树本;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峡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2年05期

3 邬红娟;任江红;卢媛媛;;武汉市湖泊浮游植物群落排序及水质生态评价[J];湖泊科学;2007年01期

4 田琪;陈政;;洞庭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J];内陆水产;2007年08期

5 张玉宇;吕颂辉;齐雨藻;;2003~2004年大亚湾澳头养殖区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动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6 林峰竹;吴玉霖;于海成;线薇微;;2004年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海洋与湖沼;2008年04期

7 李扬;吕颂辉;江天久;李欢;萧云朴;尤胜炮;;2006年春夏期间浙江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9年01期

8 宋淑华;王朝晖;付永虎;谷阳光;;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微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9年02期

9 刘冬燕;林文鹏;赵敏;;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10 钱奎梅;王丽萍;陈宇炜;;太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有机碳生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湖泊科学;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邦钦;;中国海典型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中尺度物理过程的响应[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2 杨柳;刘正文;陈非洲;;不同生物修复措施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涛;刘胜;黄良民;练健生;严岩;王友绍;;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对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吴琼;钦娜;吴波;李晓波;王全喜;;上海市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钟超;黄邦钦;;2010年春季南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黄邦钦;;南海中尺度物理过程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朱为菊;李晓波;周晓梅;王站付;陶晶晶;王全喜;;上海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岑竞仪;吕颂辉;;海口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何学佳;高亚辉;彭兴跃;;应用光合色素标记物研究2001年2月-6月厦门西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10 欧林坚;林丽贞;王丹;杨听林;黄邦钦;;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磷酸盐胁迫与限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静;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微藻鉴定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肖利娟;华南地区两座大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与演替机制比较[D];暨南大学;2011年

3 金海燕;近百年来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沉积记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游江涛;热带亚热带典型水库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颗粒物脂肪酸组成特征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赵秀侠;太湖蓝藻水华形成过程中的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6 李秋华;大镜山水库水质改善生态工程效果及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D];暨南大学;2008年

7 孙育平;营养盐加富、滤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对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芝娟;调水调沙对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和环境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朱明莹;宁夏沙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张力文;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庄道阔;镜泊湖流域浮游植物群落和功能类群特征及水质评价[D];河北大学;2015年

5 李景;温棚高产凡纳滨对虾池塘浮游植物群落和水质因子的特征[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张松艳;上海港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与时空分布特征[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7 欧腾;贵州3座深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8 乔芮;基于镜检和浮游植物色素分析的贝类食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9 吴芳仪;华阳河湖群和升金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10 李沂幰;白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粒径谱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66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766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