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一株降解中长链烷烃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16:05

  本文关键词:一株降解中长链烷烃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微生物修复 石油烃降解菌 分离鉴定 烷烃降解 金属离子


【摘要】:随着石油的不断开发,石油污染日益严重,这不仅损害环境,对人类的健康也伤害极大。因此,石油污染的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是既经济、环保,又高效的修复方法。但目前仍缺乏对高效、稳定、适应性强的石油降解菌的深入研究,而高效的石油降解菌又是进行石油污染治理的关键。本研究从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采集样品,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石油烃降解菌,将其命名为TWJ22。经过形态学研究、生理生化研究和16S r DNA进化分析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无荚膜,菌体呈短杆状,大小为0.5~0.8μm×0.9~2.0μm,氧化酶阴性,与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和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的生理生化特征相似度较高,经过16S rDNA进化分析,确定该菌为变形斑沙雷氏菌(Serratia proteamaculans)。本文对该菌在LB液体培养基中的最适生长条件了进行研究,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0、最适摇床转速为180 rpm。实验结果表明以1%的甘油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为该菌的最佳种子培养基(Optimum seed medium),且在最佳种子培养基中,菌株TWJ22经过2h的延迟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在16h左右到达稳定生长期。对该菌降解性能的研究发现,该菌对C12、C14、C16、C18、C20、C22、C24、C28、C32均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但对C22的降解效果最好。当TWJ22接入以C22(2%,W/V)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培养时,正二十二烷降解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7.0、最适Na Cl浓度为0~1%、最适接种量为3%,在最适降解条件下,该菌对正二十二烷的降解率可达70%。土壤中金属离子的浓度对石油烃降解菌的生长影响也很大,因此本文还研究了金属离子对菌株TWJ22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低于0.01 mmol/L的Ag+、Ni2+对该菌生长的抑制极强,表明Ag+、Ni2+对TWJ22有较强的毒性;Cr3+、Fe3+、Pb2+、Ti4+在浓度小于0.05 mmol/L时,对该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在浓度高于0.06mmol/L时,抑制作用较强;Co2+、Cu2+在浓度小于0.01 mmol/L时,对该菌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浓度大于0.03 mmol/L时,对该菌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Fe2+、Mn2+、Ba2+、K+在浓度小于0.06 mmol/L时,对该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浓度逐渐增大时,抑制该菌的生长且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Ca2+、Mg2+在浓度高达5 mmol/l时,对菌株TWJ22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其研究结果对于利用该菌株处理石油废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微生物修复 石油烃降解菌 分离鉴定 烷烃降解 金属离子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7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1章 前言9-18
  • 1.1 石油及石油污染9-10
  • 1.1.1 石油9
  • 1.1.2 石油污染现状9-10
  • 1.2 石油污染带来的危害10-11
  • 1.2.1 石油污染物的来源10-11
  • 1.2.2 石油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11
  • 1.2.3 石油污染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危害11
  • 1.3 土壤的石油污染治理方法概述11-13
  • 1.4 土壤的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13-16
  • 1.4.1 降解石油烃微生物的种类13
  • 1.4.2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优势13
  • 1.4.3 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的机理13-15
  • 1.4.4 影响微生物修复的环境因素15-16
  • 1.5 金属离子对微生物的影响16-17
  • 1.6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17-18
  • 第2章 菌株的筛选、分离和鉴定18-33
  • 2.1 实验材料18-19
  • 2.1.1 菌株18
  • 2.1.2 主要试剂18
  • 2.1.3 主要器材18
  • 2.1.4 培养基18-19
  • 2.2 实验方法19-26
  • 2.2.1 菌株的分离筛选19-20
  • 2.2.2 菌株的分类鉴定20-26
  • 2.3 结果及分析26-32
  • 2.3.1 烷烃降解菌TWJ22的分离筛选26
  • 2.3.2 烷烃降解菌TWJ22的形态学特征26
  • 2.3.3 烷烃降解菌TWJ22的生理生化特征26-28
  • 2.3.4 烷烃降解菌TWJ22的分子生物学特征28-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第3章 菌株TWJ22的生长条件和降解特性研究33-46
  • 3.1 实验材料33
  • 3.1.1 菌株33
  • 3.1.2 主要试剂33
  • 3.1.3 主要器材33
  • 3.1.4 培养基33
  • 3.2 实验方法33-36
  • 3.2.1 烷烃降解菌TWJ22最适生长条件的测定33-34
  • 3.2.2 烷烃降解菌TWJ22种子培养基的选择34-35
  • 3.2.3 烷烃降解菌TWJ22降解特性的研究35-36
  • 3.3 结果及分析36-44
  • 3.3.1 烷烃降解菌TWJ22最适生长条件的测定36-38
  • 3.3.2 烷烃降解菌TWJ22种子培养基的选择38-40
  • 3.3.3 烷烃降解菌TWJ22降解特性的研究40-44
  • 3.4 本章小结44-46
  • 第4章 金属离子对烷烃降解菌TWJ22生长的影响46-55
  • 4.1 实验材料46
  • 4.1.1 菌株46
  • 4.1.2 主要试剂46
  • 4.1.3 主要器材46
  • 4.1.4 培养基46
  • 4.2 实验方法46-47
  • 4.2.1 菌株活化46
  • 4.2.2 金属离子对烷烃降解菌TWJ22生长的影响46-47
  • 4.3 结果及分析47-54
  • 4.3.1 重金属离子对烷烃降解菌TWJ22生长的影响47-52
  • 4.3.2 轻金属离子对烷烃降解菌TWJ22生长的影响52-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55-57
  • 5.1 结论55
  • 5.2 展望55-57
  • 参考文献57-63
  • 致谢63-66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凤霞,顾振新,方维明,汪志君;苦味苷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年03期

2 刘新,尤民生,蔡志成,廖金英,魏英智;土壤中毒死蜱降解菌的诱发和持效期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4年01期

3 臧瑞玲;胡晓芳;印春生;蔡伟民;王艳;;农田土壤中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菌的分离[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年04期

4 吴智诚;佘晨兴;马秀玲;陈盛;;机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J];福建轻纺;2006年10期

5 秦华;林先贵;尹睿;陈瑞蕊;张华勇;王俊华;;接种降解菌对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降解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6期

6 张祥胜;熊涛;;烃降解菌研究进展及低能离子束应用于诱变育种的设想[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7 刘艳锋;周作明;李小林;荆国华;方柏山;;芘降解菌的分离纯化及其降解性能测定[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基成;张秀霞;房苗苗;吴伟林;赵朝成;鲁军;;两株吡啶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生态环境;2008年01期

9 张秀霞;王基成;吴伟林;房苗苗;鲁军;;一株喹啉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李丰超;唐世乔;秦小萍;王国惠;雷恒毅;;亚硫酸化坚木栲胶降解菌筛选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瑞玲;鲁春辉;胡晓芳;印春生;蔡伟民;王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降解菌的分离[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2 D.J.Vaccal;W.F.Bleam;W.J.Hickey;霍炜洁;于江;;土壤中腐植酸吸附菲的降解菌的分离[A];第六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荣;张颖;任瑞霞;李慧;王新新;史荣久;徐慧;;利用载体吸附富集方法筛选土壤中芘降解菌的研究[A];第十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赵平芝;李小会;张玲;朱晓飞;王睿勇;;溴甲烷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和分离筛选[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李体文;魏朝俊;贾临芳;赵建庄;;丙环唑降解菌筛选的初步研究[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赵东岳;李勇;丁万隆;刘敏;;人参自毒物质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初步研究[A];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野;邓新平;胡国胜;;土壤中乙草胺降解菌的培养和筛选[A];庆祝重庆市植物保护学会成立10周年暨植保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中华;梁静儿;杨建强;周君;李成华;李太武;;原油微生物群落构成及降解菌降解特性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八卷)[C];2013年

9 李宝庆;鹿秀云;李社增;马平;;甲醇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新新;白鹤;李辰;赵丽彬;吴亮;韩增;安伟;陈宇;;耐盐烃降解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十一章)[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秋蓉;极地微生物研究六年终成正果[N];中国海洋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桂萍;氟氯氰菊酯降解菌FLQ-11-1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降解机理[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2 刘芳明;3 株南极海洋石油烃低温降解菌(Shewanella sp.NJ49、Pseudoalteromonas sp.NJ289和Planococus sp.NJ41)基因组学及比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3 袁军;印度洋深海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及降解菌新种的分类鉴定与降解机理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许敬亮;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马静;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降解机理及降解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侯颖;芳氧苯氧丙酸类和氯乙酰胺类除草剂降解菌的分离鉴定、降解基因克隆表达及其代谢途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宋立超;盐土多环芳烃降解菌筛选分离及其污染修复应用基础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8 骆苑蓉;多环芳烃降解菌的降解特性与降解途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新;有机磷杀虫剂降解菌的诱发、分离与降解效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10 王云慧;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反应的生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斌;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的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吕勃熠;芳香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性质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郑瑞雨;渤海湾中柴油降解菌的降解性能及其固定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张顺;二氯喹啉酸降解菌筛选、鉴定和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黄现恩;几株微囊藻毒素降解菌和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作用效果[D];苏州大学;2015年

6 贺艳艳;红树林沉积物中磺胺间甲氧嘧啶(SMMX)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7 高悦;固定化原油降解菌的制备及其降解特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8 孙国强;固定化降解菌Pseudomonas sp.DNB-S1对DBP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9 段淑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降解菌DNB-S1的筛选和其酶制剂的初步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温荣提;尼古丁降解菌Pusillimonas sp.T2的筛选、鉴定、降解特性及代谢途径的初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79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779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3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