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投影寻踪模型在再生水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17 04:32

  本文关键词:投影寻踪模型在再生水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再生水利用 投影寻踪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管理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和深入发展,我国城市的用水量增长很快,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据统计,目前全国655个城市中,有近400个城市水资源紧缺,110个城市严重缺水。与此同时,城市污水排放量也快速增加,许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湖水系,造成水体污染、水质恶化,七大江河总体呈中度污染,河湖污染状况未得到全面有效控制。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面对日益严峻的局面,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要积极"开源",通过大力开发非传统水资源,来补充城市水源。其中,我国《水法》明确提出"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大力开展污水处理回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促进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再生水利用评价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再生水利用的组成要素、运行方式及指标评价体系。结合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用电优惠政策框架研究",以促进再生水利用良好发展为目标,探讨了再生水利用评价的必要性。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基本摸清了我国再生水利用的发展水平,其中,北京、天津等地再生水利用发展较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以西安市为实例,进行了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综合评价。首先,收集西安市有关再生水利用的基础数据,包括再生水厂分布、再生水处理能力、再生水输配管网、再生水主要用水户、水价等;其次,在数据收集处理的基础上,选择投影寻踪方法作为再生水利用评价的基础方法,然后运用遗传算法对评价结果做系统分析,并通过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实现;最后,得出西安市再生水利用评价发展水平为中等水平的综合结论,并且研究了西安市再生水利用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西安市再生水利用的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开展再生水利用综合评价对我国再生水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再生水利用 投影寻踪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管理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0-12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2-14
  • 1.3 研究内容14-15
  • 1.4 技术路线15-16
  • 附图16-17
  • 2 再生水利用理论研究17-29
  • 2.1 再生水利用的构成17-26
  • 2.1.1 我国再生水利用构成分析17-21
  • 2.1.2 我国再生水利用发展现状21-24
  • 2.1.3 再生水利用存在的问题24-26
  • 2.2 再生水利用模式研究26-29
  • 2.2.1 集中式再生水利用系统26-27
  • 2.2.2 分散式再生水利用系统27
  • 2.2.3 综合比较分析27-29
  • 3 再生水利用评价模型构建29-41
  • 3.1 投影寻踪方法简介29-30
  • 3.1.1 投影寻踪方法产生背景29-30
  • 3.2 投影寻踪模型求解过程30-32
  • 3.2.1 评价指标归一化处理30-31
  • 3.2.2 线性投影31
  • 3.2.3 构造投影指标函数31-32
  • 3.3 再生水利用评价的基本程序32-33
  • 3.4 再生水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3-41
  • 3.4.1 构建原则33-34
  • 3.4.2 指标分析34-41
  • 4 投影寻踪模型在西安市再生水利用评价中的应用41-57
  • 4.1 西安市区域概况41-44
  • 4.1.1 自然地理41-42
  • 4.1.2 社会经济42-43
  • 4.1.3 水资源概况43-44
  • 4.2 西安市再生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4-54
  • 4.2.1 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49-51
  • 4.2.2 综合评价51-54
  • 4.3 西安市再生水利用发展状况综合分析54-57
  • 5 再生水利用改善措施研究57-65
  • 5.1 再生水利用管理机制57
  • 5.2 管理框架构成分析57-58
  • 5.3 再生水利用改善措施58-65
  • 6 结论与展望65-67
  • 6.1 主要结论65
  • 6.2 研究创新点65
  • 6.3 问题与展望65-67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7-69
  • 致谢69-71
  • 参考文献71-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涛;苏丽娜;西伟力;杨健;;天津市再生水利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6期

2 宋桂龙;谭一凡;谢良生;梁辉强;肖国增;苏德荣;韩烈保;;深圳特区再生水现状分析及利用对策探讨[J];节水灌溉;2009年09期

3 ;北京市再生水缓解缺水矛盾[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9期

4 于颖;张新民;陈利顶;赵荣国;;合理利用再生水缓解城市缺水压力[J];北京观察;2009年08期

5 元淑清;吕春光;赵主林;;浅谈如何发展城市再生水利用[J];内蒙古水利;2009年06期

6 吕荣胜;李璨;;城市再生水利用及市场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薛秀春;;水尽其用 方得长流——加强再生水利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5期

8 刘春洪;卢世煜;王东辉;;唐山市推进再生水利用的有益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01期

9 吕立宏;;再生水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1期

10 陈卫平;;美国加州再生水利用经验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月红;;发掘再生水价值,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沈坚;;推进浙江省再生水利用的途径及政策建议[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3 贾凤伶;刘应宗;;基于循环经济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及对策探讨[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4 唐福生;李殿海;李育宏;;天津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现状分析[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甘庆午;任丽艳;;浅谈再生水输配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6:其他相关的理论、技术、方法等[C];2012年

6 张晓峰;刘详举;赵乐军;;我国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管理特点分析[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廖昭华;张卫红;;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规划供需平衡及压力分析——以北京市大兴新城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邵辉煌;方先金;黄鸥;;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境水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彭致功;杨培岭;刘洪禄;;北京缺水危机与再生水合理利用[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京;王强;王军;;绿色北京建设发展之中心城再生水利用[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飞鹏邋杨晓斌;本市去年使用再生水3.6亿立方米[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冯劲松邋实习生 辜丽 通讯员 张军;中小规模再生水利用缘何成江城新宠?[N];长江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坤;北京:专家和市民代表建言用好再生水[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坤;北京谋划再生水供需“对接”[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汪新波 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发展再生水亟需政策支持引导[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李卫卫;谁挡住了再生水的回用路[N];中华建筑报;2006年

7 记者 景鹏邋通讯员 张轶博;本市利用再生水占用水量14%[N];北京日报;2007年

8 周振勇 轩永利;再生水成为北京的新水源[N];北京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文青;再生水:首都发展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N];中国水利报;2007年

10 杨文杰;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视察再生水利用[N];昆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马业萍;再生水入渗过程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分布及关联性分析[D];清华大学;2015年

2 刘克;北京市典型河湖再生水补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相楠;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及其环境经济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李旭;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的环境经济综合影响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唐运平;盐碱地区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改善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宋杨;西安市再生水推广利用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马进军;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D];清华大学;2008年

8 胡海珠;河湖防渗条件下包气带再生水反应运移及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9 于德淼;景观用再生水水体富营养化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青;天津市再生水建设与使用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魏益华;再生水灌溉对蔬菜品质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韩思茹;再生水资源定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峰;再生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杨雅银;再生水灌溉绿地的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雷妮;城镇再生水资源配置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志敏;呼和浩特市再生水水质动态及滴灌堵塞效应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娜;再生水—土壤—蔬菜体系中Pb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黄韵清;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水质模拟与风险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10 陈英硕;再生水补水的潮白河水环境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867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867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9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