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福建省沿海地区土壤—水稻系统铅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30 17:26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沿海地区土壤—水稻系统铅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土壤Pb含量 土壤粒级 有效态Pb 水稻Pb含量


【摘要】:稻米是中国及世界多国的主食之一,其重金属Pb等元素含量超标是近年来大家关注的热点。土壤是作物重金属的重要来源,福建沿海地区土壤Pb含量高于我国其它地区,为区域性Pb地球化学高背景值区,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值得关注。本文采集了福建沿海典型水稻种植区58套土壤-水稻样品,测定了土壤、水稻中Pb等元素含量;选取典型土壤样品28件,超声振动筛分成5种粒级,研究土壤Pb粒级分配规律,对比不同粒级样品中4种浸提态Pb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b含量平均值为我国土壤Pb背景值的2.6倍,稻谷出现了一定的Pb含量超标。土壤Pb的粒级分配不均匀,具有在细粒级中富集的趋势。4种方法Pb提取态含量表明土壤Pb提取率大小顺序为:稀酸提取络合剂提取盐溶液提取水提取。对比表明,稀酸和络合剂的Pb浸提量能较好地反映土壤Pb的植物有效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b含量、pH值及有机碳含量是控制稻谷Pb的主要地球化学因素。土壤Pb和稻谷Pb相关系数为0.401,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稻谷Pb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pH呈弱负相关关系,据此建立了水稻Pb含量与土壤理化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土壤Pb是稻谷Pb的主要来源,富含有机碳、相对碱性的土壤环境可降低土壤Pb的生物有效性,减少稻谷对土壤Pb的吸收富集。本项研究为福建沿海地区建立土壤Pb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预测土壤Pb生态风险,开展水田土壤Pb污染治理修复、保障稻米食用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土壤Pb含量 土壤粒级 有效态Pb 水稻Pb含量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3;X5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前言10-23
  • 1.1 选题背景10-12
  • 1.1.1 我国水稻存在重金属Pb超标情况10
  • 1.1.2 东南沿海是Pb地球化学高背景区10-12
  • 1.1.3 研究区是福建省水稻主产区12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2-22
  • 1.2.1 研究现状12-18
  • 1.2.2 土壤Pb生态环境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8-22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22-23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23-28
  • 2.1 自然地理概况23
  • 2.2 区域地质背景23-28
  • 2.2.1 地层23-25
  • 2.2.2 侵入岩25-26
  • 2.2.3 构造26
  • 2.2.4 矿产26
  • 2.2.5 土壤分布与土地利用26-28
  • 第三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28-37
  • 3.1 样品采集28-31
  • 3.1.1 采样点布设29-30
  • 3.1.2 编号与记录30
  • 3.1.3 野外工作质量控制30-31
  • 3.2 样品分析测试31-37
  • 3.2.1 水稻样品分析测试指标31-32
  • 3.2.2 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指标32-33
  • 3.2.3 土壤样粒级干筛方案33-34
  • 3.2.4 土壤元素有效Pb浸提方法34-37
  • 第四章 土壤理化指标与元素含量特征37-43
  • 4.1 土壤理化指标特征37-39
  • 4.2 土壤元素含量特征39-41
  • 4.2.1 常量组分含量特征39
  • 4.2.2 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含量特征39-40
  • 4.2.3 土壤元素之间的关系40-41
  • 4.3 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因素41-43
  • 4.3.1 自然因素41
  • 4.3.2 人为因素41-43
  • 第五章 土壤Pb等重金属的粒级分布规律43-46
  • 5.1 不同粒级土壤中Pb等重金属的分布43-44
  • 5.2 影响土壤Pb等重金属粒级分布的因素44-46
  • 5.2.1 粗、细粒级的矿物组成对其Pb含量的影响44-45
  • 5.2.2 粗、细粒级的有机质含量差异及其对Pb含量的影响45-46
  • 第六章 土壤Pb等重金属的浸提态含量特征46-52
  • 6.1 决定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因素46
  • 6.2 不同方法提取的重金属含量46-47
  • 6.3 土壤Pb等重金属浸提量的粒级变化特征47-48
  • 6.4 各种元素浸提态量与其在水稻中含量的相关性48
  • 6.5 影响土壤Pb等重金属浸提态含量的因素48-52
  • 第七章 土壤与稻米Pb含量关系52-62
  • 7.1 水稻重金属含量分布52-53
  • 7.2 稻米安全性评价53-54
  • 7.3 水稻重金属富集系数及其影响因素54-58
  • 7.3.1 水稻重金属富集系数54-55
  • 7.3.2 影响水稻对重金属吸收的土壤理化因素55-58
  • 7.4 土壤-水稻Pb关系模型58-62
  • 第八章 结论62-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71
  • 附录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下发《2007年水稻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意见》[J];农化新世纪;2007年06期

2 蒋学辉;;不用农药,照样控制病虫害[J];农药市场信息;2008年19期

3 姜丽娜;王强;陈丁江;李艾芬;钱士明;符建荣;汪建妹;;沼液稻田消解对水稻生产、土壤与环境安全影响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7期

4 谭小平,柏连阳,肖启明,彭丽莎,周小毛;水稻不同品种或组合对甲磺隆耐药性差异的机制研究[J];农药学学报;2002年02期

5 韩兰芝;吴孔明;彭于发;郭予元;;转基因抗虫水稻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6年03期

6 汪建沃;;水稻杀菌剂市场呼唤“王者归来”[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15期

7 郑庆伟;;预计重庆市2014年水稻一代二化螟发生程度为4级[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14期

8 张夕林;孙雪梅;;水稻中后期主要病虫不同用药技术组合示范效果比较[J];农药市场信息;2014年21期

9 陈琳;乔志刚;李恋卿;潘根兴;;施用生物质炭基肥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3年05期

10 李良果,张克,,赵义云;水稻谷壳的综合利用[J];环境保护;199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志;;浅议水稻种植对均衡计算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姚凤梅;张佳华;;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水稻种植区水稻产量的影响和评价[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郑红;张桂华;潘华盛;;水热条件对黑龙江省水稻发展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玉蓉;肖友伦;杨娟;邹丽芳;赵静雅;邹华松;陈功友;;水稻条斑病菌hrpX基因调控hpa1基因的表达[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红蕊;刘赫男;;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6 肖友伦;向勇;刘之洋;陈功友;;水稻条斑病细菌hrp基因诱导表达系统的建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保;黄思先;孙卫国;;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8 谭谈;吴昊;;九江鄱阳湖区水稻气候资源变化与区划[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9 徐化学;李绍清;朱英国;;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在水稻骨干亲本的等位性分析[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陈艳英;游扬声;罗孳孳;唐余学;范莉;;基于MODIS重庆市水稻动态估产模型的研究[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许天颖;抗水稻“癌症”基因成功克隆[N];科技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宋明;寻找水稻种植的高海拔极限[N];凉山日报(汉);2006年

3 特约通讯员 宋明;寻找水稻种植的高海拔极限[N];四川日报;2006年

4 于晓峰;后旗:水稻之乡延伸产业链[N];通辽日报;2007年

5 王志立邋安汝成 李启华;顺河乡5000亩水稻丰收在望[N];商丘日报;2007年

6 刘峰邋刘文博 记者 高大伟;镇赉水稻获大丰收[N];吉林日报;2007年

7 中国贸促会驻澳大利亚代表处供稿;专家警告亚洲水稻种植出现危机[N];中国贸易报;2004年

8 朱 澳;亚洲水稻种植业出现危机[N];中国质量报;2004年

9 YMG记者 申吉忠 通讯员 范勇 夏芳芳;海阳三千亩水稻开割[N];烟台日报;2009年

10 董玉铭 张君实;北林高台育秧大棚令农民增收[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娟;丛枝菌根—稻田生态系统对氮磷的削减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徐新朋;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和玉米推荐施肥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黎光泉(Le Quang Tuyen);两个水稻品种抗灰飞虱的遗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庞艳梅;气候变化对四川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趋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李华;水稻钾高效营养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罗金燕;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风险分析、鉴定检测及其拮抗细菌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万明国;源于水稻的链霉菌菌株F-1的鉴定及其防病潜力和防病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杜振国;三种水稻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子的鉴定和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林贤文;水稻抗螟虫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与验证[D];浙江大学;2010年

10 贾莉萌;水稻抗纹枯病资源的筛选及相关数量性状位点定位[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佳第;水稻中砷的赋存形态和转运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黄俊;水稻品种SD抗褐飞虱的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3 徐春莹;盐碱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抗瘟性的作用效应[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4 王骏;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5 刘斌;沈阳地区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品种搭配策略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6 鲁磊安;珠三角地区水稻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7 龙雯琪;南方水稻种植区径流污染测算方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王少岭;RNAi创制水稻抗黑条矮缩病材料的初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9 马周杰;东北水稻对白叶枯病菌9号小种抗性评价及病菌tale基因检测[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10 马素霞;水稻叶片光合作用与叶绿素荧光相关性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49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949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