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超级电容器用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10:11

  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独特的空间结构使其表现出了优异的超级电容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但现有制备技术易造成严重的团聚现象,降低了材料的比表面,导致电解液与电活性成分无法最大化接触,从而使有效电活性成分减少,显著影响了材料的超级电容性能。本论文通过构建特殊3D结构的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从而使其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更小的传质阻力和更优异的结构稳定性,以此获得材料优异的超级电容性能。 在乙醇-水(V:V=9:1)的反应介质中,以SiO2@AlOOH为硬模板,尿素为沉淀剂,加入镍钴盐的前驱体,水热法制备了花瓣状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微球。采用扫描电子显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IR)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此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所制备的花瓣状微球由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片(厚度约10nm)自组装而成,具有多孔结构,粒径约2.5μm;在1A·g~(-1)的电流密度下,材料电极的比电容量达到1108.8F·g~(-1),明显优于普通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电极材料(710.5F·g~(-1))的比电容量。当电流密度增加到7A·g~(-1),比电容量为700.8F·g~(-1),恒电流充-放电1500次后比电容量仍高于96.5%。 在叔丁醇-水(V:V=95:5)的反应溶剂中,以尿素为沉淀剂,加入镍钴盐的前驱体,水热法制备了多孔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微球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IR)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此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所制备的微球由双金属氢氧化物外纳米片(厚度约30nm)自组装而成,具有多孔结构,且分散均匀,平均粒径约2.5μm;在1A·g~(-1)的电流密度下,材料电极的比电容量达到1698.8F·g~(-1),是普通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电极材料(710.5F·g~(-1))的2倍以上,当电流密度增加到11A·g~(-1),比电容量为1013.8F·g~(-1),恒电流充-放电3000次后比电容量仍高于95.5%。 在乙醇-水(V:V=99:1)的反应介质中,以氨水为沉淀剂,加入镍钴盐前驱体,微波水热法制备了花簇状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IR)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此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所制备的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由厚度3nm左右的纳米片自组装形成,形貌单一,呈现为极好的花瓣团簇所形成特殊的3D结构,从而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更小的传质阻力和更优异的结构稳定性。在1A·g~(-1)的电流密度下,材料电极的比电容量是普通镍钴层状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710.5F·g~(-1))的3倍以上,达到2163.8F·g~(-1),当电流密度增加到9A·g~(-1),比电容量为1800.8F·g~(-1),恒电流充-放电3000次后比电容量仍高于98.5%。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11.4;TM53
【目录】: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超级电容器简述
        1.1.1 储能机理
        1.1.2 超级电容器特点
        1.1.3 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参数
        1.1.4 超级电容器的发展现状
        1.1.5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领域
    1.2 超级电容电极材料发展现状
        1.2.1 碳基材料
        1.2.2 导电聚合物
        1.2.3 金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金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复合材料
        1.3.1 制备小粒径、多孔、超薄复合材料
        1.3.2 构建三维纳米复合材料
    1.4 课题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花瓣状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试剂及仪器
        2.1.2 合成方法
        2.1.3 电极片的制备
        2.1.4 电化学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材料形貌表征
        2.2.2 材料的结构表征
        2.2.3 电化学性能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试剂及仪器
        3.1.2 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微球的制备
        3.1.3 电极片的制备
        3.1.4 电化学性能测试
    3.2 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微球的表征
        3.2.1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
        3.2.2 X 射线衍射
        3.2.3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2.4 微球形成机理分析
        3.2.5 电化学性能表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花簇状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4.1 实验部分
        4.1.1 试剂及仪器
        4.1.2 花瓣团簇状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
        4.1.3 电极片的制备
        4.1.4 电化学性能测试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扫描电子显微镜
        4.2.2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4.2.3 材料 X 射线衍射
        4.2.4 红外光谱
        4.2.5 电化学性能
    4.3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歆;;超级电容器综述[J];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2009年11期

2 朱修锋,景晓燕;金属氧化物超级电容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2年03期

3 冉奋;孔令斌;罗永春;康龙;;化学氧化法合成超级电容器电极用聚吡咯及其工艺优化[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4 黄毅;陈永胜;;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9期

5 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6 张步涵;王云玲;曾杰;;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及其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06年05期

7 孟庆函,刘玲,宋怀河,张睿,凌立成;炭气凝胶为电极的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4年03期

8 张密林,刘志祥;沉淀转化法制备的Co(OH)_2的超级电容特性[J];无机化学学报;2002年05期

9 张方;原长洲;张校刚;章罗江;徐科;;5-磺基水杨酸辅助水热法制备Co-Ni层状双氢氧化物及其超电容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12期

10 于丽秋;陈书礼;常莎;李云虎;高胤义;王贵领;曹殿学;;泡沫镍负载的NiCo_2O_4纳米线阵列电极的超级电容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道荣;添加剂在铜电解精炼中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J];安徽化工;2002年03期

2 严怡芹,倪光明;微量铈离子在酸性电镀锡过程中沉积机理的探讨[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3 甘雄,马稳;析氢催化电极的研究概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霍莉,丁克强,王庆飞,童汝亭;掺杂Fe~(3+)的TiO_2薄膜电极的电化学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5年02期

5 张树霖,侯永田,何国山,申猛燕,钱必东,刁鹏,蔡生民;多孔硅光致发光峰值能量随HF浓度变化的台阶行为[J];半导体学报;1993年02期

6 矫彩山;孙艳;弟智;陈星云;;气体扩散电极制备及其对苯酚降解效果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9期

7 黄金昭;徐征;李海玲;亢国虎;朱海娜;王文静;;纳米晶Ni-Mo-Fe催化阴极的制备与表征[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8 赵淑红;吴锋;王子冬;张京伟;;动力电池功率密度性能测试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06期

9 王宇;王崇臣;;一种节能阴极材料的制备条件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苏岳锋,包丽颖,吴锋;C/KOH/Ni(OH)_2非对称电容器活化过程电极行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本文编号:198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98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f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