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芳香性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征与理论计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5 23:04

  本文关键词:芳香性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征与理论计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上海师范大学》 2013年

芳香性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征与理论计算研究

黄健华  

【摘要】: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简称SERS)是人们将拉曼光谱应用于表面科学研究中所发现的一种特殊表面光学现象。近年来,SERS效应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有了很大进展,已成为拉曼光谱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一个分支。SERS效应能有效地消除拉曼散射光谱量测中的荧光背景,加之SERS光谱测量自身所具有的高灵敏度特点,能检测到吸附在纳米尺度结构金属表面的单分子层和亚单分子层的分子,又能给出细致且丰富的分子结构信息,因此,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表面研究技术。单分子层自组装(Self-assembled monolayers,简称SAMs)技术可以通过对自组装分子的设计,达到人为控制表面组成、结构及其功能化的目的,为功能化界面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良好的平台。把谱学方法与常规电化学方法相结合的谱学电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现场表征和研究电化学体系的一种常用的联用技术,它在研究电极表面吸附分子物种的取向和键接,鉴定参与电化学过程的分子物种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光谱电化学技术在当前化学修饰电极和生物电化学研究领域中运用广泛,同时也是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手段之一。 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现已深入到化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使得传统的化学研究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衍生出来一门称为“计算化学”的科学。量子化学的发展为计算化学在化学结构计算方面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条件。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简称DFT)是一种研究多电子体系电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方法,由于密度泛函包含了电子相关,它的计算结果要比HF方法好,计算速度也较快,可以用于描述化学体系的结构、性质、能量及反应性能,适用于含有几十个原子的分子体系以及涉及过渡金属的计算,且具有相当的准确度,在量化计算和分子模拟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因为其计算成本比较低,又可以计算比较大的体系,因此,密度泛函理论也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研究中。 由分子结构中含有芳香性杂环的有机或生物分子所形成的单分子层膜体系在当前化学修饰电极和生物电化学等研究领域中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此,我们选取了4,4-’二硫联吡啶(4,4-dithiodipyridine,简称PySSPy)、组氨酸(Histidine,简称HIS)和硝基咪唑硫嘌呤(Azathioprine,简称AZA)分子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光谱电化学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 具体而言,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4,4’-二硫联吡啶的常规拉曼光谱理论计算基础上,利用势能分布(Potential energy distribution,简称PED)方法对4,4’-二硫联吡啶常规拉曼光谱做了归属分析。结合电化学现场SERS光谱数据,讨论了在不同电极电位下在金电极表面金纳米粒子组装体系中起连接分子作用的4,4?-二硫联吡啶SAMs的SERS光谱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赝势理论计算和分子轨道理论,分析了SERS光谱特征所反映出的PySSPy与基底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初步的SERS光谱增强机理分析。研究发现,在金基底表面PySSPy的吸附方式类似于4-巯基吡啶(4-MPy),与金表面形成PyS-Au结构,垂直于基底表面吸附。随着电位的改变,其在金表面的吸附构型发生变化。基底与分子之间的电荷转移过程可以通过前线分子轨道理论予以解释。 (2)在组氨酸的常规拉曼光谱理论计算基础上,利用PED方法对组氨酸常规拉曼光谱做了归属分析。结合电化学现场SERS光谱数据,讨论了在不同电极电位下存在于金电极表面与金纳米粒子有序膜之间的组氨酸吸附层的SERS光谱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赝势理论计算和分子轨道理论,分析了SERS光谱特征所反映出的组氨酸与基底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初步的SERS光谱增强机理分析。研究发现,在电位调节过程中,组氨酸以羧基或者羧基和氨基两者兼有的方式与金电极表面作用,通过此两种基团以不完全垂直即倾斜的方式吸附,随着电位的正移,组氨酸从以氨基和羧基共同吸附在金电极表面转变成只以羧基吸附在金电极表面。基底与分子之间的电荷转移过程可以通过前线分子轨道理论予以解释。 (3)在硝基咪唑硫嘌呤常规拉曼光谱的理论计算基础上,利用PED方法对硝基咪唑硫嘌呤常规拉曼光谱做了归属分析。结合电化学现场SERS光谱数据,讨论了在不同电极电位下存在于金电极表面与金纳米粒子有序膜之间的硝基咪唑硫嘌呤吸附层的SERS光谱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赝势计算和分子轨道理论,分析了SERS光谱特征所反映出的硝基咪唑硫嘌呤与基底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初步的SERS光谱增强机理分析。研究发现,AZA在金电极表面的吸附方式是以嘌呤环垂直于金电极表面,硝基咪唑环稍微远离金电极表面,两者互成接近90度夹角,以N5原子作为吸附位点吸附在基底表面;当电位从-900mV正移到400mV的时候,AZA的吸附构型是从嘌呤环相对垂直于金电极表面、硝基咪唑环相对平行于金电极表面转变为嘌呤环、硝基咪唑环倾斜吸附于金电极表面且两环接近相互垂直。 以上这些工作为我们小组今后的分子光谱理论计算做了有益的探索,有助于我们对更多的分子展开有关吸附作用机理的SERS光谱研究,为今后深入研究相关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57.3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春波;杜志平;李秋小;;聚乙烯吡咯烷酮及鞣酸对纳米金制备的影响[J];日用化学工业;2006年02期

2 田中群,任斌,佘春兴,陈衍珍;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的应用及进展[J];电化学;1999年01期

3 胡效亚,陈洪渊;纳米团簇研究新进展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02年02期

4 周光明,盛蓉生,曾云鹗;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的分析应用进展[J];分析化学;1996年06期

5 李小灵,徐蔚青,张俊虎,贾慧颖,杨柏,赵冰;一种新型表面增强拉曼活性基底的制备方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年11期

6 丁松园;吴德印;杨志林;任斌;徐昕;田中群;;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增强机理的部分研究进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12期

7 伍林,欧阳兆辉,曹淑超,易德莲,孙少学,刘峡;拉曼光谱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光散射学报;2005年02期

8 任斌;王喜;;针尖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应用和发展[J];光散射学报;2006年04期

9 江天籁;;共振拉曼光谱学在化学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4年03期

10 骆智训;方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应用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红翠;吴启勋;;青海高原地木耳中氨基酸含量的主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2 孙海霞;周莲;;大青叶质量的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3 晁显玉;曹红翠;;清热类中药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4 邢雁;朱丽琴;张红艳;;EDTA-乙酸铵浸提ICP-OES法直接测定土壤中的交换性钾钠钙镁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5 赵丽莉;李爱华;辛国省;何立荣;赵万余;;微波密闭消解ICP-AES法测定宁夏枸杞中矿物元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王明锐;袁友明;陶宁丽;;等离子光谱法测定钙镁磷肥中有效磷含量[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7期

7 朱海;;分子自组装技术及其在表面改性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成永杰;姜秀琴;李荣;;ICP-AES法测定硅铁中五元素[J];包钢科技;2009年S2期

9 钟儒刚,赵玉芬,戴乾圜,钟儒刚;N-磷酰化丙氨酸分子内混酐假旋转异构体的MNDO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丁艳梅;许淳淳;王菊琳;;铜器文物用气相缓蚀剂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军;;无氰电镀的历史及研究现状[A];2010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秦辉;刘辉利;朱义年;李宗宁;;砷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3 杨俊丽;郝伟;孔乐;;聚合物分散液晶的制备及拉曼光谱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段国韬;苏付海;李越;王晶晶;蔡伟平;;贵金属微/纳结构阵列的构筑及其SERS效应的结构关联性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璐;张丽;王红球;易裕民;;拉曼光谱用于液态物品安检的方法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陈育新;瞿晓钢;冯艳秋;;ICP-AES法测定GH4169G中的B元素分析探讨[A];第十二届中国高温合金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冠楠;王晓丽;尹艳丽;李永哲;高飞;陈江;;油液监测技术及其在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冯旭;杨桂香;;高分辨率ICP-AES测定氧化钕中的稀土元素[A];第十三届全国稀土化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贾廷见;张庆华;王东民;莫育俊;;SERS法用于白酒的区分及真伪鉴定[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崔东艳;孟丽丽;;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ICP-AES法测定铁矿石中痕量砷、锑、铋[A];山东省金属学会理化检验学术委员会理化检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翔;激光驱动飞片点火设计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9年

2 程广贵;复合纳米薄膜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3 黄林勇;锌基氧(硫)化锌微纳米结构的合成、表征、光电性质及生长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尚永辉;主—客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光电分析及人工神经网络预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吴雷;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的核酸(脱氧核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钰;基于消失场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场增强拉曼散射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段连峰;溶剂热法合成不同形貌金属钴及磁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高立国;纳米压印在制备双色发光图案及负折射系数材料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9 石文兵;基于纳米微粒模拟酶的光分析方法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孔继周;几种纳米粉末与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和磁性能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晓辉;羧甲基壳聚糖自组装膜的制备及AFM表征[D];郑州大学;2010年

2 兰天丽;氢氟酸介质中锌缓蚀剂的研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任晓英;土酸介质中锌缓蚀剂的研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路绍琰;碱式硼酸镁晶须和六方片状氢氧化镁的水热制备及表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任红英;纳米Si-HAP分离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铅、铬、镉的研究与应用[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改云;纳米SiO_2分离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银和钯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玲娜;超声波辅助萃取菜籽磷脂酰胆碱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晓萍;马油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林峰;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抗菌塑料中的应用[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樊建梅;飞秒激光诱导Ni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靖,郭晨,刘会洲;嵌段共聚物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J];分析化学;2001年01期

2 胡家文,赵冰,徐蔚青,谢玉涛,樊玉国,李伯符,王华;水汽界面二维银颗粒表面上的单分子拉曼光谱检测[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1期

3 王树玲,于俊生;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小檗碱与DNA的相互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9期

4 徐蔚青,徐抒平,胡冰,王魁香,赵冰,谢玉涛,樊玉国;SERS活性光纤光谱微探针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1期

5 方晔,王霆,白春礼,魏莹,唐有祺,甘鲁生;三螺旋DNA d(CT)_8·d(AG)_8·d(C~+T)_8的FT-Raman光谱[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02期

6 陈海峰,王健,蔡生民,刘忠范;GaAs基底上金纳米粒子的二维组装及其表面增强喇曼散射活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4期

7 朱志良,郜俊影,李风亭,张冰如;金属胶体吸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进展[J];光谱实验室;2003年02期

8 程红艳,谭恩忠,杜勇,方炎;C_(60)衍生物分子的拉曼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2年03期

9 郝雅琼,吴玉清,刘俊秋,任晓君,罗贵民;半胱氨酸在银基底表面吸附机理的拉曼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2年03期

10 王志国,孙素琴,周群,汪聪慧;纤维上染料的FT-Raman光谱法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彩云;张玲;李鹏伟;张靖;张振龙;莫育俊;;磷酸可待因的振动光谱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8年06期

2 章应辉;阮文娟;吴扬;;密度泛函理论研究5-单苯基卟啉分子的几何结构和拉曼光谱[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12期

3 赵朋;夏海瑞;冉栋刚;凌宗成;周城;王培吉;张仲;石绪忠;袁多荣;;Ca_3NbGa_3Si_2O_(14)晶体的拉曼散射及密度泛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6年03期

4 张俊吉;刘彩云;张敬来;李银丽;;对乙酰氨基酚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8年01期

5 蔡志鹏;杜亚冰;张玲;李朋伟;贾廷见;莫育俊;;己酸乙酯分子的振动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9期

6 孙如;李淑瑾;姚建林;顾仁敖;;4-氨基苯硫酚在金电极上电化学转变过程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其理论研究[J];化学学报;2007年17期

7 姚建林,袁亚仙,曹佩根,顾仁敖,田中群;SERS技术研究不同酸度下TU与ClO_4~-在金电极上的共吸附[J];光散射学报;1997年Z1期

8 章应辉;阮文娟;吴扬;;密度泛函方法研究meso-四苯基卟啉(H_2TPP)分子的拉曼光谱[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周文骏,蒯丽衡,沈鹤柏,杨海峰;Ag纳米微粒的组装和SERS效应[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余家康,曹楚南,林海潮;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在铝电极上电化学和SERS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荣;林居强;冯尚源;;人血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进展[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许小燕;李淑瑾;吴德印;顾仁敖;;苯硫酚拉曼光谱及其在金上的SERS量子化学计算[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李现常;李伟;沈爱国;周晓东;莫育俊;胡继明;;单个金属原子和胞嘧啶分子复合物的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惠歌;尚小红;阮伟东;王旭;赵雨;赵大庆;赵冰;;人参皂苷Rg1的振动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孙如;秦维;姚建林;顾仁敖;;PATP-nH_2O分子簇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6 沈姗姗;曲桂玉;王旭;赵冰;阮伟东;;双功能粒子载体SERS探针的制备[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程序册[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邓卫芹;曹晓卫;刘文华;钱庆庆;李欣然;赵洪侠;张玲;;硫唑嘌呤在银电极表面吸附的SERS光谱表征[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莫育俊;雷洁;李秀英;张鹏翔;;吸附于铜表面上分子的SERS及表面粗糙度对SERS的影响[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10 凌德洪;冷永章;朱涵如;顾仁敖;;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中影响增强效应因素的实验研究(Ⅱ)[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峥 李静;[N];中国食品报;2010年

2 管 鉴;[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秀 田;[N];大众科技报;2004年

4 记者 游雪晴;[N];科技日报;2010年

5 新疆 张永生;[N];电子报;2005年

6 姜国芳;[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黄爱群;[N];中国医药报;2001年

8 王艳菲;[N];科技日报;2002年

9 记者吴仲国;[N];科技日报;2002年

10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鹍;纳米银增强基底制备及分子的拉曼光谱解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雷;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技术的核酸(脱氧核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来永超;面向环境有机污染物快速分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方法[D];山东大学;2013年

4 苏乐;拉曼散射技术在单细胞检测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3年

5 朱纪春;拉曼光谱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常晶晶;古代壁画中颜料及染料的拉曼光谱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谢云飞;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在多环芳烃检测方面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8 蔡红星;基于金纳米棒的DTTC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及应用[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青青;基于聚甲基丙烯酸酯多孔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杨有铭;一类致癌性偶氮染料的SERS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健华;芳香性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征与理论计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惠歌;人参皂苷的分子光谱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郭丽;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乳腺癌血清的SERS光谱[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周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一郎;一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基底材料的制备与碱基检测[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天飞;PbWO_4晶体拉曼光谱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7 管思阳;乙醇—水溶液的拉曼光谱与分子结构分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争明;激光光镊拉曼系统中高葡萄糖对NIT-1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谭恩忠;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与紫外拉曼光谱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窦文虎;拉曼光谱在药物与食品安全检测上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芳香性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表征与理论计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4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8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