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重金属铬、铅、镉形态分析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重金属铬、铅、镉形态分析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郑州大学》 2014年
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重金属铬、铅、镉形态分析的应用
李雪蕾
【摘要】: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存在有效态对重金属毒性、迁移性以及危害的严重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环境样品中有效态重金属的鉴别和准确测定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将高选择性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与高富集倍率、环境友好的浊点萃取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测定土壤中水溶态Cr(III)、Cr(VI)和水中Pb、Cd的新方法。并研究了解毒铬渣及其周围土壤中铬形态和酸性土壤中有效态砷浸取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 (1)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铬 本部分建立了一种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水溶态Cr(III)和Cr(VI)的新方法。以二次去离子水为浸取剂,以3-茜素甲基胺-N,N-二乙酸(以下均简称AC)为Cr(III)络合剂,用抗坏血酸还原有效态的Cr(VI)成Cr(III),再用以上方法测定Cr(III),以此来得到有效态总铬,总铬与Cr(III)之差即为有效态Cr(VI)的含量。以OP为表面活性剂,以pH=9.20Na3PO4-NaH2PO4为缓冲溶液,在最佳工作条件下,当萃取液总体积为10mL时,Cr(III)含量在0.01~0.5mg·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4.99238×10-4+0.25206C,线性相关系数R=0.9972,检出限为7×10-3μ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4.8%(n=9),富集倍数为22倍;当溶液总体积50mL时,Cr(III)含量在0.004~0.2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102+0.42451C,线性相关系数R=0.9988;检出限为1×10-3μg·mL-1,相对标准偏差RSD=4.5%(n=9),富集倍数为38.4倍。因此,该方法应用范围比较广,不会受到样品体积的限制。该法用于测定土壤中水溶态的Cr(III)和Cr(VI)的测定,回收率均在90~110%,结果满意。 (2)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铅和镉 本文采用浊点萃取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用AC为络合剂,,OP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DTAC为增敏剂,建立了测定水样中痕量镉、铅的新方法。考察了影响浊点萃取的各项条件并优化。在最佳工作条件下,镉离子浓度在0.02~0.50μg·mL-1范围内线性方程为A=-0.03134+1.57412C,R=0.9994,检出限为3×10-3μg·mL-1,对0.05μg·mL-1的镉标准溶液进行9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3%;在最佳工作条件下,铅离子浓度在0.01~0.40μg·mL-1范围内线性方程A=0.00164+0.14587C, R=0.9999,检出限为5×10-3μg·mL-1,对0.05μg·mL-1的铅标准溶液进行9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4.4%,检出限低,重现性好,该法用于环境水中铅和镉的测定,回收率均在95~105%,结果满意。 (3)解毒铬渣及其周围土壤中铬形态分析 铬渣解毒是否彻底,主要与铬在铬渣中的存在形态有关。为了评估铬渣解毒效果,我们以铬渣场铬渣堆存区解毒过的铬渣和铬渣场外围土壤为目标,运用Tessier法和微波萃取法相结合分析了解毒铬渣及其周围土壤中铬的形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解毒过的铬渣生物有效性明显得到改善,解毒后铬渣大部分有效态铬明显转化为碳酸盐态铬和无定型铁锰氧化态铬,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铬渣处理厂的环境影响及铬渣解毒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4)酸性土壤中有效态砷浸取方法的研究 本文探索了萃取郑州农科院试验田中酸性红壤土有效态砷的萃取方法,选用了pH在4~6之间的GBW07406-GSS-6国家标准黄色红壤土与之做对比实验,比较了去离子水、0.1mol·L-1HCl、Na3PO4、1.0mol·L-1NH4Cl、K3PO4、NaH2PO4、KH2PO4和H3PO4这几种提取剂对有效态砷的提取效果,并对浸提条件进行优化发现1.0mol·L-1H3PO4可以作为萃取该种土壤的有效萃取剂。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57.31;S151.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惠,魏显有,王秀敏,肖崇斌;土壤中铅镉的作物效应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2 李险峰;孟君;康艳辉;邓必阳;;CE-ICP-AES用于大鼠血浆中Mg的形态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宣之强;中国砷矿资源概述[J];化工矿产地质;1998年03期
4 熊礼明,鲁如坤;土壤有效Cd浸提剂对Cd的浸提机制[J];环境化学;1992年03期
5 杨智灵,贾军国;络合萃取-盐酸反萃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食盐中铅[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999年04期
6 程晓东;几种化学浸提剂对底泥重金属生物有效部分浸提效果的比较[J];农业环境保护;2002年03期
7 张力培;吴鹏;何靓;陈贺;吕弋;侯贤灯;;浊点萃取钨丝电热蒸发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水样中的As(Ⅲ)和As(Ⅴ)[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庞铄权;王志坤;徐建伟;郭明;;重金属镉离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程;2008年02期
9 肖玲,赵允格;石灰性土壤中有效砷提取剂的选择[J];陕西环境;1996年03期
10 赵其国;发展与创新现代土壤科学[J];土壤学报;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黔军;黄雪飞;;汞对动物食物链污染规律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2 王建华;张芬琴;;萌发的小麦种子及其幼苗对Cd~(2+)胁迫的响应[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3 叶亚新,金进,王金虎;稀土镧对镉胁迫小麦的防护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4 宗良纲;李嫦玲;郭巧生;;中药材中重金属污染及其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5 王瑞斌;亢福仁;;土壤中微量铬测定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6 陈思怀;刘燕;唐发书;;氟化物对体外培养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7 王玉林;韦美玉;陈世军;;Cr~(6+)对皱叶留兰香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8 米静洁;袁慧;王兰;;铜·镉·铬·铅对河南华溪蟹的急性毒性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9 赵丽娟;陈文德;彭培好;;重庆都市经济圈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10 施晓东;常学秀;彭丽;赵常友;刘潮;;EDTA对白茅和藨草吸收土壤重金属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博思;任婷;赵丽娇;钟儒刚;;共沉淀分离富集-高分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重金属铅[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高志勤;;毛竹林分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王玉功;李小琪;毛振才;;天然饮用矿泉水与人体健康[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颜丙花;唐美珍;罗琳;杨海君;李香芝;;酸雨、Cd~(2+)和敌杀死复合污染对小白菜营养品质的影响[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5 吴成宝;胡小芳;罗韦因;刘钧泉;;浅谈铁氧体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A];2005'(贵阳)表面工程技术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高志勤;傅懋毅;;毛竹林土壤C/N季节变化特征的比较[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谷勇;陈喜英;殷瑶;吴昊;曹亚首;徐高峰;;浅析土壤与植物间的养分循环[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曾清如;杨海军;杨成建;陈光辉;;利用Na_2S_2O_3溶液萃取和回收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伍钧;孟晓霞;李昆;李远伟;;鱼腥草吸收累积铅与土壤铅形态的关系[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左华;康广凤;黄翔;;典型铬渣污染场地铬污染特征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登军;重金属镉和铅对小白鼠红细胞及其相关靶器官作用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高运川;大气颗粒物中溴和碘的浓度特征及来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傅晓萍;美洲商陆镉吸收和耐性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韩春丽;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杨俊鹏;辽河口潮滩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郝玉波;砷对玉米—小麦的毒害作用及磷、硫缓解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姜倩倩;镉胁迫下平邑甜茶根系细胞死亡及其中介因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吴萍萍;不同类型矿物和土壤对砷的吸附—解吸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王振兴;重金属Cr(Ⅵ)迁移模型及健康风险动态评价预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胡华锋;硒在土壤—苜蓿—饲料—蛋鸡系统中的迁移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考庆君,吴坤,李红卫,蔺玉华,姜丽英;三价铬和六价铬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变影响的比较[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3期
2 陆贻通,沈国清,华银锋;污染环境重金属酶抑制法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2期
3 方荣利,金成昌;去除铬渣毒性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8年01期
4 尹君,刘文菊,谢建治,肖崇彬;土壤中有效态镉、汞浸提剂和浸提条件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谢瑶芸,胡汉华,汤建安,谢凤莲,王新英,张晨,姚华;氟砷联合作用对大鼠子代脑组织影响的电镜观察[J];地方病通报;2000年02期
6 赵其国;21世纪土壤科学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7 韦朝阳,陈同斌;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8 赵其国;土壤圈在全球变化中的意义与研究内容[J];地学前缘;1997年Z1期
9 王子旭,佘锐萍,陈越,陈耀星,刘欣,马卫明;日粮锌、硒水平对肉鸡肠道黏膜屏障结构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4期
10 王全溪;李国平;姜海军;;锌与动物免疫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纪仓;镉致大鼠肝细胞毒性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宇;张克荣;郑波;;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铬和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年06期
2 肖宇;郑波;张克荣;;非螯合物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铊Ⅲ[J];分析化学;2007年11期
3 王健;崔艳梅;刘伟;杨明敏;陈建波;;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牛奶中的六种农药[J];色谱;2007年06期
4 丁昱文;秦炜;戴猷元;;浊点萃取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何微娜;赖承钺;郑宽;李方;;浊点萃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钴[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12期
6 黄云华;李宗浩;王琦;杨亚玲;;浊点萃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金[J];分析试验室;2012年06期
7 刘崴;张欣;李冰;胡俊栋;杨红霞;黄中起;;浊点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植物样品中的痕量铂与钯[J];分析试验室;2013年01期
8 龙军标;王梅;杨冰仪;刘钰钗;周金森;;浊点萃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汞[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年01期
9 左银虎;曹明;;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中的铅[J];江苏农业科学;2014年04期
10 王晓波;李建国;赵春香;常凤启;崔韵诗;何凯抒;;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铬的形态[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雪洁;刘欣丽;段太成;陈杭亭;;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镉[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宋冠群;林金明;;多环芳烃的浊点萃取毛细管电泳分析[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佳;刘景富;;浊点萃取分离水相中氧化铜纳米颗粒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王尚芝;;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铜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海婷;陈建国;金献忠;魏丹毅;;浊点萃取预富集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无机汞和甲基汞[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赵东升;丁亚平;李丽;王雅萍;汤强;王碧珺;;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铁离子含量及其价态分析[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红艳;王聪;刘孟;;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孔雀石绿[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陈松庆;朱霞石;;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胡琼;姚炳佳;杨立;;搅拌辅助浊点萃取多环芳烃的工艺参数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薛秀玲;陈虹丽;樊国峰;;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体中痕量多环芳烃[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建国;浊点萃取与原子光谱联用技术在痕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申进朝;复杂植物样品分析中的样品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吴昊;液相萃取新方法的建立和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姚炳佳;基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新型浊点萃取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昱文;浊点萃取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8年
2 侯文欣;浊点萃取—色谱分析法测定苯甲酸等物质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杨立峰;浊点萃取—同步荧光法测定水中苯并[a]芘[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4 肖宇;浊点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痕量金属[D];四川大学;2007年
5 陈海婷;浊点萃取在重金属离子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6 刘甜甜;浊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牛奶中的三嗪类除草剂[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7 魏燕存;浊点萃取法分离铜与相关金属离子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朱小红;浊点萃取—光谱分析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9 肖珊美;浊点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痕量元素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10 杨娟;浊点萃取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联用在铜离子测定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重金属铬、铅、镉形态分析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6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6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