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聚合物电解质PEO以及改性后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分子聚合物电解质PEO以及改性后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是在液体锂离子基础之上发展而来新一代充电锂离子电池,它不仅具有液态锂离子电池所具有的特点,而且改善液态锂离子电池也许会出现的短路、漏液、爆炸等问题,电池的外形设计组装十分方便灵活,广泛应用在电动车,移动通讯等领域,对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研究也得到众多研究电池工作者的关注。 论文的主要目标是制备两种性能优良的聚合物锂离子电解质PEO与PEO-PVDF,研究聚合物电池的电池交流阻抗,容量衰减机理与离子传输运动机理,为锂离子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第一章。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组成,结构与发展进展,聚合物电解质发展及其种类,为后面聚合物PEO与改性PEO-PVDF的合成提供一定的依据。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制备聚合物电解质的三种方法,即萃取法,直接挥发法,和相转移法,聚合物电解质常用的表征方法。 第三和第四章。研究了直接挥发法制备PEO基微孔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工艺条件和造孔机理,还制备了改性PEO-PVDF聚合物电解质和无机纳米材料Si02改性的PEO聚合物电解质,通过实验表明,无机填料与共聚物的比值为1:9时性能最佳,即当SiO2的含量为10%,聚合物电解质结晶度从不含无机填料时26%降至约10%,降低幅度超过50%,聚合物电解质离子导电率为2.8ms/cm,能很好的满足锂离子电池的实际需要,电化学稳定窗口达到了5.0v以上,2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解质容量保持率仍为94%,1C放电容量为0.1C,放电容量保持在91%,表现了理想的电化学性能。 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电池交流阻抗图谱各部分表示意义,讨论聚合物电池充放电循环时容量衰减原因,推测出电池循环过程中,电极界面性变弱是导致电池界面阻抗逐渐增大的原因之一,而正极晶格粉化引发化学反应阻抗变大是电池容量衰减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聚合物电解质 无机纳米材料 锂离子电导率 改性 交流阻抗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31;TM91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26
- §1.1 锂离子电池概况8-15
- 1.1.1 锂离子电池发展历程8-9
- 1.1.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与分类9-10
- 1.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10-11
- 1.1.4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11-12
- 1.1.5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概述12-13
- 1.1.6 锂离子电池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13-15
- §1.2 聚合物锂离子电解质15-19
- 1.2.1 聚合物锂电池发展进程15-16
- 1.2.2 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与分类16-19
- §1.3 聚合物电解质种类19-21
- 1.3.1 聚丙烯腈(PAN)19
- 1.3.2 聚氧化乙烯(PEO)19-20
- 1.3.3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20
- 1.3.4 聚偏氟乙烯(PVDF)20-21
- 1.4 本论文设计思想21-23
- 参考文献23-26
- 第二章 聚合物膜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6-34
- §2.1 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程26-28
- 2.1.1 萃取法26
- 2.1.2 相转移法26-27
- 2.1.3 直接挥发法27
- 2.1.4 实验所需药品仪器及其制备方法27-28
- §2.2 聚合物电解质表征28-32
- 2.2.1 离子导电率28-29
- 2.2.2 结晶度29
- 2.2.3 电化学稳定窗口29-30
- 2.2.4 孔隙率与吸液率30-31
- 2.2.5 和锂表面相容性与稳定性31-32
- 参考文献32-34
- 第三章 PEO基锂盐聚合物膜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34-49
- §3.1 引言34
- §3.2 聚合物锂盐的选择34-36
- §3.3 PEO聚合物膜的制备36-38
- 3.3.1 试剂与仪器36-37
- 3.3.2 合成原理37
- 3.3.3 实验方法37-38
- §3.4 PEO基聚合物膜的表征38-46
- 3.4.1 锂盐红外光谱38-39
- 3.4.2 聚合物膜的热稳定性研究39-40
- 3.4.3 聚合物膜的结晶度,形状表征40-41
- 3.4.4 聚合物膜交流阻抗衰变与电导率41-44
- 3.4.5 聚合物膜的电化学充放电循环性能44-46
- §3.5 本章小结46-48
- 参考文献48-49
- 第四章 改性的PEO与PVDF膜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49-58
- §4.1 PEO与PVDF共聚电解质膜的制备49
- §4.2 共聚交联过程中PEO所占比例对比研究49-52
- §4.3 PEO-PVDF聚合物电解质膜各种性能的表征52-55
- 4.3.1 锂离子电池的装配52
- 4.3.2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52-55
- §4.4 本章小结55-57
- 参考文献57-58
- 第五章 论文总结与研究展望58-60
- §5.1 论文总结58
- §5.2 研究展望58-60
- 硕士期间已完成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兆翔,黄碧英,薛荣坚,黄学杰,陈立泉;聚合物电解质中离子输运机制的谱学研究[J];电化学;1998年01期
2 张祥功,潘春跃,徐先华;聚合物电解质组成与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J];上海化工;2004年04期
3 郭小勇;;我国开发成功新型聚合物电解质[J];功能材料信息;2008年Z1期
4 王海红,张明春,,杨书廷,赵林治,丁立;以聚丙烯腈为基的钠盐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J];功能材料;1995年06期
5 余晴春,黄海燕,吴益华;聚合物电解质化学与电化学稳定性的研究[J];科技通报;2000年05期
6 唐致远,王占良;聚丙烯腈基聚合物电解质[J];化学通报;2002年06期
7 王占良,唐致远,耿新,薛建军;新型PMMA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研制[J];物理化学学报;2002年03期
8 浦鸿汀,黄平;电致变色器件用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5年02期
9 张仁刚,赵世玺,周振平,夏君磊,刘韩星;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最新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02年02期
10 付延鲍,马晓华,杨清河,徐幸琪,宗祥福;有机—无机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海军;王钢;潘春跃;;无机粒子掺杂含硫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2 户献雷;容敏智;阮文红;章明秋;;本征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刘思思;杨军;张涛;今西诚之;山本治;武田保雄;;N-甲基-N-丙基哌啶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的添加对锂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性能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会暨第一届固态离子学青年学术交流会文集[C];2011年
4 吴孟强;周旺;陈艾;;PAN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逸枫;袁俊;马亮亮;吴益华;;质子导体研究进展[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6 李志明;魏建功;单峰;郑震;王新灵;;多孔氟硅胶表面沉积纳米SiO_2粒子新型聚合物电解质[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金兰英;姜艳霞;廖宏刚;孙世刚;;离子液体增塑的聚合物电解质红外透射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修剑;温兆银;顾中华;张向锋;黄莎华;;锂硫聚合物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稀土专辑[C];2004年
9 严锋;;基于离子液体的微乳液聚合及其功能材料的制备[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冯婷;吴锋;吴川;白莹;叶霖;;基于超支化聚醚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刘学习;燃料电池点燃希望[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燃料电池有望为笔记本电脑供电[N];计算机世界;2003年
3 张弦 朱占科 滕庆磊;早上好,新能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1年
4 ;成都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通过鉴定[N];今日信息报;2004年
5 刘碧玛;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研究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马佳;庄林:突破燃料电池价高难题[N];北京科技报;2008年
7 贾富 日经BP社驻华特约记者;电池改变未来[N];电脑报;2010年
8 记者 彭德倩;为高校科研成果办场“相亲会”[N];解放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小龙;未来电池 谁领风骚[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杨文;聚氧化乙烯/碱金属盐聚合物电解质结构与分子动力学的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童永芬;多臂支化液晶嵌段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固态锂离子电池[D];南昌大学;2013年
3 张运丰;单离子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合成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4 张鹏;新型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制备及性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崔巍巍;PAMPSLi基电纺纤维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肖围;锂离子电池用复合型PVDF-HFP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任众;PVDF-HFP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李明涛;新型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合成及在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唐征;Si基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及其在二次电池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高昆;微孔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增强改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金属空气燃料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合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裴建军;新型纳米粒子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3 郝敬磊;新型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4 白炼;锂离子电池用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5 谢媛媛;四臂星形增塑剂的合成及其在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6 余佃宝;锂二次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杜秋亮;聚咪唑类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友舫;高分子聚合物电解质PEO以及改性后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9 崔艳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10 张倩;丁腈橡胶复合物抗静电性能及丁腈橡胶基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高分子聚合物电解质PEO以及改性后膜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