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金属离子识别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11:04
本文关键词:用于金属离子识别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章:介绍了荧光分析法检测痕量金属离子的原理,综述了利用荧光分析法检测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在蒽醌荧光团上修饰乙醇胺分子合成了用于铁离子识别检测的新的荧光探针。实验结果表明,在乙醇/水=4:1,pH7.20的条件下,Fe3+的加入使体系荧光猝灭,荧光强度和Fe3+浓度在4.0×10-5-3.0×10-4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由此可以实现乙醇-水体系中对Fe3+离子的高选择性检测。检测限为3.8×10-7mol/L。 第三章:以吖啶为荧光团,亚氨基二乙酸为配体,合成了水溶性较好的吖啶荧光探针ATA,利用红外、核磁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在中性的缓冲水溶液中,考察了金属离子对荧光离子体ATA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7.4(0.01M HEPES)的条件下,铜离子的加入使体系荧光猝灭,体系的荧光强度和Cu2+浓度在0.8-3μM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52),检测限为1.24×10-7M。由此可以实现水体系中对Cu2+的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荧光离子体和铜离子的结合比为1:1,结合常数为3.58×10-5M-1。 第四章:以便宜易得的茜素氟蓝AC作为探针,建立了一种在水体系中识别检测铝离子的比色荧光传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乙醇/水=4:1,pH4.6的条件下,AC与铝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且络合铝离子后溶液发生了颜色的变化并伴随荧光发射峰的红移。从而可作为一种变色荧光探针用于弱酸性的乙醇-水溶液中铝离子的检测。检测限为5.19×10-77mol/L。精密度为0.32%。实验结果表明AC和铝离子的结合比为1:2,结合常数为4.38×107M-2。
【关键词】:金属离子 荧光探针 识别检测 吖啶 蒽醌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57.3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35
- 1.1 概述11-12
- 1.2 荧光探针的结构12-13
- 1.3 荧光探针的识别原理及研究进展13-23
- 1.3.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13-17
- 1.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17-19
- 1.3.3 激基缔合物(excimer)19-21
- 1.3.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21-22
- 1.3.5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22-23
- 1.4 选题目的与意义23-24
- 参考文献24-35
- 第二章 1,8-二(2-羟乙基)亚氨基蒽醌荧光探针用于Fe~(3+)的高选择性测定35-45
- 2.1 引言35
- 2.2 实验部分35-36
- 2.2.1 仪器与试剂35-36
- 2.2.2 实验过程36
- 2.3 结果与讨论36-41
- 2.3.1 Fe~(3+)对化合物1紫外及荧光的影响36-38
- 2.3.2 Fe~(3+)浓度对探针荧光强度的影响38-39
- 2.3.3 结合比和结合常数的测定39-41
- 2.4 结论41
- 参考文献41-45
- 第三章 以亚氨基二乙酸为配体的吖啶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Cu~(2+)的检测45-59
- 3.1 引言45
- 3.2 实验部分45-47
- 3.2.1 仪器与试剂45-46
- 3.2.2 ATA的合成46-47
- 3.2.3 实验方法47
- 3.3 结果与讨论47-55
- 3.3.1 ATA和Cu~(2+)-ATA复合物的光谱特征47-50
- 3.3.2 pH对测定的影响及选择性研究50-52
- 3.3.3 分析特性52-53
- 3.3.4 ATA与Cu~(2+)的结合模式53-55
- 3.4 结论55
- 参考文献55-59
- 第四章 新型蒽醌荧光探针用于Al~(3+)的高选择性测定59-72
- 4.1 引言59
- 4.2 实验部分59-60
- 4.2.1 仪器与试剂59-60
- 4.2.2 实验方法60
- 4.3 结果与讨论60-68
- 4.3.1 AC和AC-Al~(3+)的紫外光谱60-61
- 4.3.2 AC和AC-Al~(3+)的荧光光谱性质61-63
- 4.3.3 pH对AC及AC-Al~(3+)荧光强度的影响63-64
- 4.3.4 干扰离子对Al~(3+)测定的影响64-65
- 4.3.5 分析特性65-66
- 4.3.6 结合机理的探讨66-68
- 4.4 结论68
- 参考文献68-72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72-73
- 致谢73-74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74-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红哲,陈嵘,支志明;金属在生物和医学中的作用[J];化学进展;2002年04期
2 王煜,晋卫军;用于识别金属离子的超分子荧光/磷光传感器[J];化学进展;2003年03期
3 蒋林玲;丁立平;胡道道;房喻;;基于PET过程的分子开关型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J];应用化学;2006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娜;腙类衍生物金属离子荧光探针及单核苷酸多态性荧光检测[D];清华大学;2010年
2 向宇;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及新型聚集荧光增强分子的发现[D];清华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用于金属离子识别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952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