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石墨烯基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柔性石墨烯基复合薄膜的制备与电容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柔性超级电容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远大于二次电池,在柔性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柔性电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比容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制备出石墨烯/炭黑(RGO/CB)复合薄膜,研究炭黑含量对石墨烯基复合薄膜的组织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进而在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表面通过恒流电沉积制备氧化锰薄膜,研究电沉积时间对氧化锰薄膜的组织形貌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此为基础制备并评价非对称器件的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中炭黑的相对含量影响比容量与倍率性能。当氧化石墨烯/炭黑质量比为5:1.5时(RGO/CB-1.5)复合薄膜的比容量为83F/g,石墨烯薄膜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显著提高。 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在0.5M硫酸钠与1M硫酸电解液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RGO/CB-0.5在0.5M的硫酸钠电解液中性能最优异。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在两种电解液中的不同性能取决于电解液与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中孔洞的配合。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中炭黑含量越高,片层之间的接触电阻越小,,形成的孔洞也越小。硫酸中的水和氢离子半径小于硫酸钠中的水和钠离子半径,因此氢离子可以在更小的孔洞中运动。因此,在硫酸当中,当炭黑含量为1.5mg时性能最佳,而在硫酸钠中炭黑含量为0.5mg时性能最佳。 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的炭黑含量越高,经烘箱干燥之后的体积收缩越明显,炭黑阻塞石墨烯片层之间的孔洞也越明显。干燥后的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中炭黑对倍率性能提高不明显,反而降低了比容量。 以0.1M醋酸锰为电解液,在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表面通过恒流电沉积制备石墨烯/炭黑/氧化锰三元复合薄膜。电沉积10min时石墨烯/炭黑/氧化锰三元复合薄膜在三电极体系中,以0.5M的硫酸钠为电解液,扫描速率为5mV/s时比容达到108F/g,但电沉积15min后,比容下降到102F/g,电沉积时间越长,倍率性能越差。 两电极体系中,电沉积10min的三元复合薄膜在5mV/s扫描速率下比容达到141F/g,显著高于未电沉积的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67F/g)。此外,在500mV/s的扫描速率内,电沉积10min的三元复合薄膜的比容均高于石墨烯/炭黑二元复合薄膜。 以石墨烯/炭黑/氧化锰三元复合薄膜为正极材料,以石墨烯/炭黑二元复合薄膜为负极材料制备复合薄膜非对称超级电容,使其工作电位区间提高到1.6V。在1.6V的工作电压下,能量密度提高到5.98Wh/kg,功率密度达到1183W/kg。将两个超级电容器并联组装后,点亮了额定电压为3.2V的LED灯泡。
【关键词】:石墨烯 炭黑 复合薄膜 超级电容 氧化锰 倍率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O613.71;TB38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7
- 1.1 课题研究背景11-12
- 1.2 超级电容简介12-14
- 1.3 石墨烯简介14-15
- 1.4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分类15-21
- 1.4.1 碳材料15-18
- 1.4.1.1 石墨15-16
- 1.4.1.2 炭气凝胶16
- 1.4.1.3 碳纳米管16-17
- 1.4.1.4 石墨烯17-18
- 1.4.2 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18-21
- 1.4.2.1 氧化钌18-19
- 1.4.2.2 氧化锰19-20
- 1.4.2.3 氧化镍20
- 1.4.2.4 其他氧化物20-21
- 1.4.3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21
- 1.4.4 复合电极材料21
- 1.5 柔性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21-25
- 1.5.1 绝缘支撑体柔性电极材料21-22
- 1.5.2 碳纤维基柔性电极材料22
- 1.5.3 石墨烯基柔性电极材料22-25
- 1.6 课题研究内容25-27
-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27-33
- 2.1 试验材料及试剂27-28
- 2.2 物理化学表征方法28-29
- 2.2.1 X 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28
- 2.2.2 X 射线光电子谱仪(XPS)28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8-29
- 2.2.4 拉曼光谱29
- 2.3 电化学表征方法29-33
- 2.3.1 超级电容器的组装29-30
- 2.3.2 循环伏安测试(CV)30-31
- 2.3.3 恒流充放电测试31
- 2.3.4 电化学阻抗谱(EIS)31-33
- 第3章 柔性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超级电容电极材料33-61
- 3.1 引言33
- 3.2 柔性石墨烯薄膜的制备33-38
- 3.2.1 不同还原时间的石墨烯薄膜制备33
- 3.2.2 不同还原时间石墨烯薄膜的性能表征33-38
- 3.3 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的制备与性能38-54
- 3.3.1 炭黑的分散38-39
- 3.3.2 制备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39-40
- 3.3.3 石墨烯、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的截面形貌分析40-43
- 3.3.4 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性能43-49
- 3.3.5 复合薄膜在硫酸钠电解液中的性能49-54
- 3.4 干燥对复合薄膜的性能影响54-59
- 3.4.1 干燥后的石墨烯/炭黑复合薄膜的形貌变化54-56
- 3.4.2 干燥石墨烯薄膜和石墨烯水凝胶薄膜的拉曼光谱分析56
- 3.4.3 干燥的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性能56-59
- 3.5 本章小结59-61
- 第4章 石墨烯/炭黑/氧化锰超级电容电极材料61-75
- 4.1 引言61
- 4.2 石墨烯/炭黑/氧化锰复合薄膜的制备61
- 4.3 氧化锰薄膜的组织结构分析61-65
- 4.4 三元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性能65-71
- 4.4.1 三元复合薄膜三电极体系性能65-68
- 4.4.2 三元复合薄膜两电极体系性能68-71
- 4.5 复合薄膜非对称超级电容器71-73
- 4.5.1 复合薄膜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结构71
- 4.5.2 复合薄膜非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71-73
- 4.6 本章小结73-75
- 结论75-76
- 参考文献76-8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1-83
- 致谢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建东;贾渊;;复合塑料薄膜透湿方程的研究[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0年S1期
2 胡嘉鹏;耐高压杀菌的复合薄膜袋装食品的生产和标准化[J];食品与发酵工业;1978年05期
3 陈式康;新型包装薄膜及其性能介绍[J];塑料工业;1986年05期
4 金子大助;相岛孝范;内海诚;杨声卿;;SZ薄膜,交叉复合薄膜[J];国外塑料;1986年03期
5 温伟祥,胡社军,曾鹏,吴起白,谢光荣,黄拿灿,胡显奇,盛钢,盛忠;RF/DC溅射316L/SiO_2复合膜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的研究[J];真空;2001年02期
6 储艳秋,黄峰,秦启宗;脉冲激光沉积非晶态Ni-V_2O_5复合薄膜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2年03期
7 刘红日,刘国营,罗时军;铁电-磁性复合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项尚林;项小东;;N-甲基吡咯烷酮对复合薄膜用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J];包装工程;2007年01期
9 谢谦;;多铁性复合薄膜的结构及2-2型双层复合磁电薄膜的制备方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0年02期
10 谭麟;赵建青;曾钫;刘述梅;程晓乐;;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多金属氧酸盐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英;;PAN/ZnO复合薄膜的光致发光性能的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宁廷银;陈聪;张东香;王灿;周岳亮;陈正豪;杨国桢;;Au/CaCu_3Ti_4O_(12)复合薄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3 许素云;庞山;程轲;杜祖亮;;CIS/TiO_2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徐雪青;沈辉;胡芸菲;;WO_3-SiO_2复合薄膜结构和气致变色性能研究[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柯满竹;陈文;王俊峰;石兢;;聚合物修饰V_2O_5纳米复合薄膜的性能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6 许华娟;宋根萍;郭荣;;仿生超疏水聚苯胺/聚苯乙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蒋建清;;Ti-Al-C-N高硬度复合薄膜的研究[A];2010年海峡两岸功能性复合材料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冯砚艳;辜敏;;Cu/SiO_2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溶胶凝胶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陈晓东;阮家声;付桂华;蔡彦;陈兰荪;;复合薄膜用聚氨酯胶粘剂的研制[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次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吴艳香;蒋新;陈喜明;;SiO_2-V_2O_5-TiO_2复合薄膜光诱导超亲水性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力;聚多巴胺基复合薄膜研究获得新进展[N];中国包装报;2010年
2 赵世亮;复合薄膜的曲率与材料的热收缩率差异[N];中国包装报;2011年
3 ;如何获得挺性好的复合薄膜[N];中国包装报;2002年
4 赵世亮;关于检测复合薄膜柔软度指标的探讨[N];中国包装报;2009年
5 杨林;新型陶瓷复合薄膜研制出[N];广东建设报;2009年
6 林其水;常用软包材的特性和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7年
7 陈昌杰;聚乙烯醇在复合薄膜中的应用[N];中国包装报;2005年
8 单仁;复合薄膜基材的品种及性能[N];中国建材报;2006年
9 记者 郭新秋、刘文波;多层共挤复合薄膜在大连诞生[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10 黄虹 龚晓燕;我国多层共挤复合薄膜工艺日趋成熟[N];中国包装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麟;甚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多金属氧酸盐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以忱;中频非平衡磁控溅射制备硬质复合薄膜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王春涛;二氧化钛复合薄膜构筑及光电化学性能[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4 陈经纬;有机π电子共轭化合物复合薄膜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孙小飞;SiO_2基复合薄膜的制备与光学性能[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6 周晓明;Ⅱ-Ⅵ族半导体/二氧化锡纳米结构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晓敏;FeCuNbSiB/SiR复合薄膜在压应力下的力敏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卿胜兰;Cd_x/CdS-SiO_2复合薄膜的电化学-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9 陶俊;金属纳米颗粒及其聚合物复合薄膜的光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侯亚奇;二氧化钛及其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主伟;纳米SiO_2/TiO_2亲水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慧;Mg-Ni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静;纳米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4 丁美凤;MgO过渡层诱导Ba/Sr铁氧体薄膜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钱陶;Sol-Gel法制备Ag-SiO_2纳米复合薄膜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柯满竹;聚合物修饰V_2O_5纳米复合薄膜的合成、结构及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童俊军;掺杂铁酸镍陶瓷和复合薄膜的制备以及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郑锦霞;PEO-V_2O_5-MoO_3 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9 张s舠
本文编号:264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4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