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法用于鸡肉定性鉴别及定量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23:12
本文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法用于鸡肉定性鉴别及定量分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是鸡肉生产消费大国,鸡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二,鸡肉也是我国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消费肉类,其溯源性和食用品质测定也一直是肉品行业所关注的焦点。传统的肉类品质检测方法主要是采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感官分析等检测手段,这些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近红外光谱法则不同,其具有无损、灵敏、快速、低成本的特点,近年来在肉品行业中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能实现肉品传统的化学成分定量分析,同时还可对种类、品种和产地等其他方面进行定性鉴别。本论文探索将近红外光谱法应用于鸡肉品种、产地的定性鉴别和特征成分的定量分析,深入开展近红外光谱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为鸡肉质量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法对不同品种鸡肉的定性鉴别。测定了鸡胸肉样品的颜色、蛋白质、肌内脂肪、水分和肌苷酸含量,采集了其近红外光谱,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的样品状态和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对不同品种鸡胸肉的定性判别效果。结果表明,基于肌内脂肪含量不同,近红外光谱法对不同品种鸡胸肉的判别准确率可达90%。因此,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不同品种鸡肉进行快速无损鉴别是可行的。(2)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法对不同产地鸡肉的定性鉴别。测定了鸡胸肉样品的颜色、蛋白质、肌内脂肪和水分含量,采集了其近红外光谱,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的样品状态和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对不同产地鸡胸肉的定性判别效果。结果表明,基于蛋白质和水分含量不同,近红外光谱法对不同产地鸡胸肉的判别准确率可达87.5%和93.8%。因此,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不同产地鸡肉进行快速无损鉴别是可行的。(3)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法对鸡肉特征成分的定量预测。测定了鸡胸肉样品的肌苷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采集了其近红外光谱,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的样品状态和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对鸡肉特征成分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肉糜状态下所建的定量分析模型要优于肉块状态下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还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对肌苷酸进行定量分析时,最优的光谱预处理方法为标准正态化处理(SNV),最佳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R2c、预测集相关系数R2p、RMSEC和RMSEP分别为0.92、0.83、0.16和0.19,验证了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肌苷酸进行定量预测的可行性。
【关键词】:鸡肉品质 近红外光谱法 定性鉴别 定量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57.33;TS251.5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英文缩略表11-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12
- 1.2 近红外技术在肉品分类鉴别方面的应用12-14
- 1.3 近红外技术在肉品产地鉴别方面的应用14
- 1.4 近红外技术在肉品定量分析方面的应用14-17
- 1.4.1 肉品化学成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14-16
- 1.4.2 肉品品质参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16-17
-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17-19
- 第二章 近红外光谱法用于鸡肉品种定性鉴别研究19-30
- 2.1 引言19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19-21
- 2.2.1 实验材料19
- 2.2.2 仪器与设备19-20
- 2.2.3 实验方法20-21
- 2.3 结果与分析21-27
- 2.3.1 三品种鸡肉颜色值、蛋白质、肌内脂肪、水分和肌苷酸含量测定结果21-22
- 2.3.2 三品种鸡肉近红外光谱特征22-24
- 2.3.3 三品种鸡肉近红外光谱数据主成分分析24-25
- 2.3.4 三品种鸡肉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的建立与预测25-27
- 2.4 讨论27-28
- 2.5 结论28-30
- 第三章 近红外光谱法用于鸡肉产地定性鉴别研究30-40
- 3.1 引言30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30-32
- 3.2.1 实验材料30-31
- 3.2.2 仪器与设备31
- 3.2.3 实验方法31-32
- 3.3 结果与分析32-37
- 3.3.1 三产地鸡肉颜色值、蛋白质、肌内脂肪、水分和肌苷酸含量测定结果32-33
- 3.3.2 三产地鸡肉近红外光谱特征33-34
- 3.3.3 三产地鸡肉近红外光谱数据主成分分析34-35
- 3.3.4 三产地鸡肉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的建立与预测35-37
- 3.4 讨论37-38
- 3.5 结论38-40
- 第四章 近红外光谱法用于鸡肉特征成分的定量分析研究40-47
- 4.1 引言40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40-41
- 4.2.1 实验材料40
- 4.2.2 实验设备40-41
- 4.2.3 实验方法41
- 4.3 结果与分析41-45
- 4.3.1 肌苷酸和鲜味氨基酸测定结果41-42
- 4.3.2 偏最小二乘模型(PLS)的建立42-45
- 4.4 讨论45-46
- 4.5 结论46-47
- 第五章 全文结论47-49
- 5.1 本研究结论47
- 5.2 本研究创新点47
-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47-49
- 参考文献49-56
- 致谢56-57
- 作者简历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志明;;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研究[J];光谱仪器与分析;2011年Z1期
2 王强;刘益平;;大恒优质鸡不同品系胸肌肌苷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的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2年10期
3 马世榜;彭彦昆;徐杨;汤修映;田潇瑜;;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变量选择方法检测牛肉挥发性盐基氮[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孙淑敏;郭波莉;魏益民;樊明涛;;动物源性食品产地溯源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志娟;基于多元指纹图谱技术的带鱼产地鉴别与新鲜度评价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法用于鸡肉定性鉴别及定量分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4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473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