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03:15

  本文关键词:基于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碳纳米材料,它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如快速的电子传递能力、完美的量子隧道效应及大的比表面积,有望在电化学检测及催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化学传感器作为一种新的检测工具,具有制备简单、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及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临床诊断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纳米材料尺寸在纳米级,具有异于普通材料的磁、光、热、电、力学等优异性能,将纳米材料用于制备传感器,可以显著增强传感器的性能。本论文以石墨烯为基础,研究了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采用化学氧化还原法合成石墨烯,将石墨烯分散在壳聚糖溶液中,得到稳定的石墨烯-壳聚糖复合体系,用该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吸附一层纳米金,然后将血红蛋白固定在该修饰电极上。石墨烯、壳聚糖和纳米金等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血红蛋白在修饰电极上保持了良好的生物活性且成功实现了其直接的电化学,在此基础上制得了高性能的过氧化氢传感器,纳米金的引入有效的提高了过氧化氢传感器的性能,制得传感器的灵敏度为347.1mA·cm-2·M-1,响应线性范围为2-935μM,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2、采用简单的超声诱导的方法制备了新颖的石墨烯/环糊精/纳米金纳米复合材料,用该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检测多巴胺(DA)和尿酸(UA),该修饰电极结合了石墨烯、纳米金及D-环糊精等纳米材料的优点,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电子传输能力,实现了DA和UA的灵敏检测。在优化条件下,该电极对DA的检测限0.08μM,UA的检测限为0.04μM,且该电极能应用于真实样品的检测。 3、研究了石墨烯-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电极(GR-CS/GCE)对对硝基苯酚⑦-NP)和邻硝基苯酚(o-NP)的催化性能。由于石墨烯的引入,该电极显示出了良好的电催化能力,在优化的条件下,p-NP和o-NP的峰电位差为81mV,在混合液中能清晰地对p-NP和o-NP进行鉴别和检测,该电极对p-NP的响应线性范围为0.1-140μM,检测限为0.09μM(S/N=3),对o-NP的响应线性范围为1-240μM,检测限为0.2μM(S/N=3)。因此,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电极材料,用于硝基苯酚异构体的检测。
【关键词】:石墨烯 壳聚糖 纳米金 血红蛋白 β-环糊精 纳米复合材料 电化学传感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13.71;TP21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1 绪论10-19
  • 1.1 石墨烯10-12
  • 1.1.1 石墨烯概述10-11
  • 1.1.2 石墨烯的制备11-12
  • 1.2 电化学传感器12-14
  • 1.2.1 电化学传感器简介13
  • 1.2.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13-14
  • 1.3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14-17
  • 1.3.1 石墨烯14-15
  • 1.3.2 壳聚糖15-16
  • 1.3.3 纳米金颗粒16
  • 1.3.4 环糊精16-17
  • 1.4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17-19
  • 1.4.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17
  •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7-19
  • 2 血红蛋白在石墨烯-壳聚糖/纳米金复合材料膜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及电催化19-33
  • 2.1 前言19
  • 2.2 实验部分19-22
  • 2.2.1 实验的仪器和药品19-20
  • 2.2.2 石墨烯和纳米金的制备20-21
  • 2.2.3 修饰电极的制备21-22
  • 2.3 结果和讨论22-31
  • 2.3.1 形貌表征22-23
  • 2.3.2 UV-vis和FT-IR表征23-25
  • 2.3.3 电化学阻抗图谱25-26
  • 2.3.4 血红蛋白的直接电化学26-28
  • 2.3.5 电催化和检测过氧化氢28-31
  • 2.3.6 Hb/AuNPs/GR-CS复合膜电极的稳定性31
  • 2.4 本章小结31-33
  • 3 基于石墨烯/环糊精/纳米金复合膜修饰电极测定多巴胺和尿酸33-49
  • 3.1 前言33
  • 3.2 实验部分33-35
  • 3.2.1 实验的仪器和药品34
  • 3.2.2 石墨烯和纳米金的制备34
  • 3.2.3 修饰电极的制备34-35
  • 3.3 结果和讨论35-48
  • 3.3.1 材料的表征35-37
  • 3.3.2 DA和UA的电化学行为37-40
  •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40-43
  • 3.3.4 DA和UA的同时检测43-47
  • 3.3.5 GR-AuNPs-CD-CS/GCE电极的稳定性47
  • 3.3.6 真实样品的检测47-48
  • 3.4 本章小结48-49
  • 4 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硝基苯酚异构体的电化学行为及其灵敏检测49-63
  • 4.1 前言49
  • 4.2 实验部分49-50
  • 4.2.1 实验的仪器和药品49-50
  • 4.2.2 石墨烯的制备50
  • 4.2.3 修饰电极的制备50
  • 4.3 结果和讨论50-62
  • 4.3.1 材料的表征50-52
  • 4.3.2 p-NP和o-NP的电化学行为52-54
  • 4.3.3 实验条件的优化54-58
  • 4.3.4 p-NP和o-NP的同时检测58-62
  • 4.3.5 GR-CS/GCE电极的稳定性62
  • 4.4 本章小结62-63
  • 5 结论与创新63-64
  • 5.1 结论63
  • 5.2 论文的创新点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74
  • 附录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新德,蔡俊,尤引娟,白新桂,董晓;纳米复合材料──石墨层间化合物(GICs)的电化学合成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1996年02期

2 曾清华,王栋知,王淀佐;聚合物-粘土矿物纳米复合材料[J];化工进展;1998年02期

3 朱军,李毕忠;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00年10期

4 吴增刚,周持兴,程宝家;原位悬浮聚合制备酸性酚醛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2001年04期

5 张恒;张力;;纳米复合材料实用化技术前景[J];材料导报;2001年08期

6 钟厉,韩西;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张强,张立武,余大兵,杨延涛;纳米技术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及其进展[J];纤维复合材料;2003年04期

8 魏风艳,巩强,严生;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J];材料导报;2003年S1期

9 王平华,徐国永,宋功品;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4期

10 刘治国,欧育湘,吴俊浩;MPP/PER/APP系统阻燃的PA6/O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燃烧特性[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长君;季辰辰;鲁振江;包淑娟;;一步电化学合成铂-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对葡萄糖的无酶催化[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沈辰飞;马路遥;郑明波;赵斌;邱旦峰;潘力佳;曹洁明;施毅;;SnS_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以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李茂;宋晓辉;谢玉蕾;杨永芳;赵汉英;;石墨烯/Cd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文龙;吴月;王暄;赵洪;吉超;;制备MgO/LDPE纳米复合材料共混方式与性能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都佩华;林鹏飞;张运湘;陈韶辉;朱肖楠;宋义虎;郑强;;相形貌对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碳酸钙纳米复合材料形变机理的影响[A];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6 张文龙;杜阳;王暄;杨佳明;赵洪;穆娟;;溶-熔共混法制备LDPE/SiO_x纳米复合材料的电性能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古菊;周扬波;杜杨;贾德民;罗远芳;;NR/改性CaCO_3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态与力学性能[A];第二届全国橡胶制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倪士民;李青山;吴洪江;马玉坤;;P(AN-VAc)/Clay纳米复合材料的微型化学制备研究[A];微型化学实验专辑论文集[C];2004年

9 毋伟;张魁;沈淑玲;成翠兰;王志琰;王冕;陈建峰;;以Pickering乳液为基础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秦亚伟;王宁;董金勇;;适用于工业化的聚烯烃纳米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文;纳米复合材料产业化需长期培养[N];中国建材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海霞;纳米复合材料将广泛应用到新能源领域[N];中国能源报;2009年

3 刘霞;高效存储氢的纳米复合材料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11年

4 刘霞;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可提升电池性能[N];科技日报;2011年

5 蔡忠仁;纳米复合材料净化空气效果好[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宋玉春;纳米复合材料能否风行?[N];中国石化报;2005年

7 李闻芝;纳米复合材料产业化研讨会将开[N];中国化工报;2004年

8 王林;备受关注的纳米复合材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9 李伟;汽车用上纳米复合材料部件[N];中国化工报;2004年

10 华成;华人学者首次合成超磁性能纳米复合材料[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鑫;层状镁铝氢氧化物的设计合成与阻燃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明;双螺杆反应挤出纺丝级PA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3 刘梅;金属(金属氧化物)/氧化铝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倪勇;含苯基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的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董正平;喹啉修饰SBA-15介孔分子筛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作为荧光纳米探针的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徐平;导电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左胜武;聚乙烯基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导电行为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孔庆红;聚合物/铁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邱龙臻;聚合物基层状双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镁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丁鹏;聚烯烃/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绍明;聚合物乳液/MMT共混物涂层:结构的形成与涂层性能[D];浙江大学;2005年

2 向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无卤阻燃体系及其协效作用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慧;ZnO/Ag纳米复合材料的金属、非金属掺杂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璞玉;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低能耗热流控制模块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涛海;钛酸盐系列层状纳米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合成及性质[D];华侨大学;2004年

6 李永波;铁氧体/聚吡咯和镍/硫化锌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中南大学;2010年

7 李伟;壳聚糖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0年

8 何浩礼;聚酰胺6及聚酰胺6/SiO_2纳米复合材料流变力学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张燕玲;碳纳米材料及其磁功能化组装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臧杨;聚苯胺—铁氰化镍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与电化学性能[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3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6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