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镍基Ni-Mo合金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23:08

  本文关键词:镍基Ni-Mo合金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理想的二次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中,电解水制氢具有操作简单、产品纯度高、无污染等优点,有望成为替代化石燃料制氢的有效方法。目前,工业中运用电解水制氢的阴极材料主要是Rany Ni,低碳钢等材料,但它们存在过电位高、槽电压大、能耗过大和易腐蚀等劣势,严重制约了电解水以及氯碱工业的发展。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和开发一种高效、稳定、廉价的析氢电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镍基合金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催化析氢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分别采用脉冲电沉积和磁控溅射法制备了Ni-Mo-P/Ni和Ni-Mo/Ni析氢电极,系统探究了电极的制备条件及其析氢性能的影响。 以硫酸镍,钼酸铵,次亚磷酸钠分别作为镍源、钼源和磷源,采用脉冲电沉积制备了Ni-Mo-P/Ni电极。运用XRD,SEM和EDS等材料表征手段和现代电化学测试方法考察了镀层的表面组成、结构、微观形貌及其催化析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脉冲电沉积制备的Ni-Mo-P镀层表面粗糙,颗粒细小,分布均匀。XRD和EDS测试结果显示,Mo的引入使催化剂镀层进一步呈现非晶态化,从而增大镀层真实表面积,进而提高析氢催化性能。当Mo的含量为30wt%时,Ni-Mo-P/Ni电极具有最好的催化析氢性能。与纯Ni片相比,Ni-Mo-P/Ni电极的析氢电位正移了270mV;与Ni-P/Ni电极相比,正移了100mV左右。在碱性条件下电解的计时电位曲线显示,Ni-Mo-P/Ni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利用磁控溅射法对Ni基表面进行改性,沉积Ni-Mo薄膜。通过改变溅射功率、真空室内的气压、反应时间和温度,调控薄膜的厚度、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制得Ni-Mo合金电极,并考察其催化析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溅射功率决定薄膜的组分,,而溅射气压决定薄膜的表面的粗糙度。当溅射室气压为4Pa,Ni靶和Mo靶的溅射功率分别为80W和180W,基体温度为500℃时,制备的电极具有较好的催化析氢性能。在6M NaOH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与纯Ni片相比,Ni-Mo合金电极的催化析氢电位正移了281mV。这主要是由于Ni-Mo合金为纳米晶型,颗粒分布均匀,具有较小的晶粒直径,使电极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同时,与纯Ni相比,Ni-Mo合金电阻减小,因而Ni-Mo合金电极具有更好的催化析氢性能。
【关键词】:镍基合金电极 析氢反应 稳定性 脉冲电沉积 磁控溅射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116.2;O6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21
  • 1.1 氢能制备方法8-10
  • 1.2 碱性电解水制氢10-12
  • 1.2.1 碱性电解水电极反应10-11
  • 1.2.2 碱性体系电解析氢机理11-12
  • 1.3 碱性析氢电极12-16
  • 1.3.1 碱性析氢电极制备方法12-13
  • 1.3.2 碱性析氢电极评价标准13-14
  • 1.3.3 碱性析氢电极分类14-16
  • 1.4 镍钼合金析氢电极16-20
  • 1.4.1 镍钼合金电极析氢机理16-17
  • 1.4.2 镍钼合金电极发展现状17-20
  •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20-21
  • 1.5.1 脉冲电沉积制备 Ni-Mo-P/Ni 析氢电极20
  • 1.5.2 磁控溅射制备 Ni-Mo 析氢薄层电极20-21
  • 2 实验部分21-27
  • 2.1 实验试剂与材料21
  • 2.2 实验仪器21-22
  • 2.3 析氢电极表征22-27
  • 2.3.1 电化学表征22-24
  • 2.3.2 物理性能表征24-27
  • 3 脉冲电沉积制备 Ni-Mo-P/Ni 析氢电极27-37
  • 3.1 引言27-28
  • 3.2 实验部分28-29
  • 3.2.1 Ni-Mo-P/Ni 电极的制备28-29
  • 3.2.2 电化学测试29
  • 3.2.3 物理化学性能测试29
  • 3.3 结果与讨论29-35
  • 3.3.1 脉冲曲线分析29-30
  • 3.3.2 镀层组成及结构分析30-33
  • 3.3.3 电化学测试性能33-35
  • 3.4 本章小结35-37
  • 4 磁控溅射制备 Ni-Mo 析氢薄层电极37-48
  • 4.1 引言37-38
  • 4.2 实验部分38-40
  • 4.2.1 磁控溅射工艺流程38-39
  • 4.2.2 Ni-Mo 催化镀层的制备39
  • 4.2.3 电化学测试39-40
  • 4.2.4 物理化学性能表征40
  • 4.3 结果与讨论40-47
  • 4.3.1 溅射工艺对薄层析氢性能的影响40-42
  • 4.3.2 薄层形貌及组成表征42-44
  • 4.3.3 薄层 XRD 表征44-45
  • 4.3.4 电化学性能测试45-47
  • 4.4 本章小结47-48
  • 5 结论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5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专利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鲜霞,徐乃欣;稀土系AB_5型贮氢合金电极中氢扩散行为的电化学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01期

2 戴峻;王荣;贾金平;季巍巍;黄昆鹏;;新型铅合金电极用于电解法制备臭氧[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刘开宇,张平民,唐有根,桑商斌,杨幼平;两段热处理对贮氢合金电极性能的影响[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4 黄兵,史鹏飞,芦超,梁振臣,陈猛;银添加剂对贮氢合金电极性能的影响及机理[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4期

5 戴峻;贾金平;王荣;季巍巍;黄昆鹏;李党国;周根树;;新型铅合金电极用于电解法制备臭氧的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6年05期

6 崔成强;姚士冰;张瀛洲;周绍民;;热分解制备的RuO_2-IrO_2电极研究[J];化学学报;1990年01期

7 李传健,王新林,王崇愚;MmNi_(3.8-x)Co_xMn_0.4Al_0.3合金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J];稀土;1998年01期

8 陶明大,陈云贵,闫康平,周川,吴朝玲,涂铭旌;稀土氧化物对贮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4期

9 贾梦秋;铂铑合金电极上氧吸附特性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刘善淑,成旦红;电沉积Ni-S-Zr合金电极析氢电催化性能的研究[J];稀有金属;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玉俊;田冰;赵敏寿;;固溶体贮氢合金电极[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赵转清;张卫国;姚素薇;龚正烈;;p-Si上电沉积Ni-Mo合金及其光电催化析氢性能[A];2001年全国电子电镀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Mitsunobu Fukuda;Kohei Imayoshi;Yasumichi Matsumoto;;聚氧乙烯硫氰酸十二烷酯对无铅的Sn合金电极沉积的吸附作用[A];2004中国电子制造技术论坛——无铅焊接技术译文集(下册)[C];2004年

4 施春华;曹剑;胡凯;周洁;边立曾;韩善楚;姚素平;;黔北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有机质特征及其Ni-Mo成矿作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凝;高诚辉;;Ni-Mo合金结构及其耐腐蚀性能研究[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上册)[C];2010年

6 徐艳辉;陈长聘;陈立新;;Ti_(0.5)Zr_(0.5)V_(0.5)Ni_(1.5-x)Cr_x(x=0.2,0.4,0.6和0.8)合金电极的充电效率[A];第三届全国氢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徐艳辉;陈长聘;陈立新;;Ti_(0.5)Zr_(0.5)Ni_(1.5-x)Cr_x(X=0.2,0.4,0.6和0.8)合金电极的充电效率[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邓超;史鹏飞;曾佳;;MH/Ni电池负极材料储氢合金表面修饰及性能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9 马方秀;汪根时;宋德英;张允什;;LaNi_(5-X)Si_X,LaNi_(4.7)Sn_(0.3)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10 李振;张朝平;王鸿光;;FeNi_3合金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A];中国化学会2008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媛;稀土—镁—镍系贮氢合金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D];燕山大学;2011年

2 蒋卫卿;AB_2C_9型La-Ti-Mg-Ni基合金贮氢性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0年

3 王艳芝;Ni/MH电池复合电极合金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D];燕山大学;2009年

4 吕东生;超细Co-B合金电化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锐;钛钒基贮氢电极合金结构、性能及其衰退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苗鹤;Ti-V-Fe基贮氢合金结构、电化学性能及循环稳定性改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忠;新型稀土—镁基贮氢合金的相结构与电化学性能[D];燕山大学;2008年

8 袁铁锤;电沉积Ni-S合金析氢阴极材料及析氢机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王瑶;用全硅MCM-41担载Co-Mo和Ni-Mo硫化物研制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李书存;Ti-Zr-V-Mn-Ni固溶体贮氢合金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进;镍基Ni-Mo合金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徐超;碱性电解水析氢电极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林振;钆、钴和镁元素对稀土系A_2B_7型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良木;电解水析氢电极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熊凯;La-Mg-Ni基合金储氢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6 闫新春;非晶态La-Mg-Ni系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辛承军;低成本镍氢电池负极材料钛钒基合金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卢照;La-Mg-Ni-Co基合金储氢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张博;表面修饰纳米TiO_2和SrTiO_3光催化剂的贮氢合金电极的光电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10 胡赛;金与金合金电极方波电势处理法制备微纳结构金及其性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镍基Ni-Mo合金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7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37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b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