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7-05-26 20:08

  本文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分子印迹技术属于超分子化学应用的范畴,是集分子识别、分离、高分子合成、仿真工程等多领域多学科结合的一门边缘分支学科,广泛的应用在医药、环境、食品、军事等领域。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溶剂中加入印迹分子和功能单体,两者之间形成复合物,然后加入交联剂使其形成分子印迹聚合物,最后洗脱掉印迹分子。分子印迹技术可以有效地对于目标分子进行识别、检测、分析、分离等工作。该聚合物相对于天然物质来讲,具有同样的识别能力,其更具有抗高温高压、抗强酸碱盐、抗恶劣环境的稳定性,而且所用物质可重复使用。因此分子印迹技术具有预定性,较高的识别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分子印迹技术根据作用位点的结合方式可以分为共价法、非共价法和半共价法三种。在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过程中要考虑到印迹分子、功能单体、致孔剂、交联剂以及溶剂的选择和使用比例这些因素。而一般常采用的聚合方法有本位聚合、原位聚合、沉淀聚合、悬浮聚合、表面印记、电聚合几种。每种方法都各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如:制备简单、操作容易的聚合方法,其形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颗粒呈块状,需要再次加工研磨才能达到需要粒径,而虽有方法制备的印迹聚合物颗粒大小较适合,但是制备方法却相对繁琐。因此在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印迹聚合物的应用本文主要在分离领域、抗体受体模拟方面、仿生传感器、模拟酶催化以及其他的一些应用做了简单介绍,,在分离领域主要分为固相萃取、手性分离、膜分离以及药物分析几个方向。而随着几年来分子印迹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于从前简单的几类印迹分子、功能单体、溶剂以及制备方法等有了最新进展,包括在溶剂方面浅谈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新进展;在固相表面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牺牲载体法、化学接枝法以及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法的表面印迹方法;分子印迹技术在痕量检测尤其是在农药检测和环境监测的一些应用;以及新型金属氧化物和功能单体的新型材料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而最近出现的离子印迹技术,其基本原理、步骤、特点、制备方法与分子印迹技术的大致相同,又有所不同。因为离子大多是可溶于水,因此离子印迹聚合物有其独特的一些优势,这为印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分子印迹技术现今仍存在的功能单体和印迹分子种类少、制备出的聚合物粒径大、印迹分子不容易洗脱等问题。
【关键词】:分子印迹 聚合物 选择识别 进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3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0
  • 第二章 分子印迹技术10-16
  • 2.1 基本原理10-11
  • 2.2 分类11-13
  • 2.3 性质13-14
  • 2.4 分子印迹聚合反应的选择性和亲和性影响因素14-16
  • 第三章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16-23
  • 3.1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要素16-19
  • 3.1.1 印迹分子16
  • 3.1.2 功能单体16-17
  • 3.1.3 交联剂17
  • 3.1.4 溶剂17-18
  • 3.1.5 印迹分子、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18-19
  • 3.2 聚合形式19
  • 3.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态19
  • 3.4 聚合方法19-23
  • 3.4.1 本体聚合19-20
  • 3.4.2 原位聚合20
  • 3.4.3 沉淀聚合20
  • 3.4.4 悬浮聚合20-21
  • 3.4.5 表面印迹法21-22
  • 3.4.6 电聚合22-23
  • 第四章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23-32
  • 4.1 分离领域23-28
  • 4.1.1 固相萃取23-24
  • 4.1.2 手性分离24-25
  • 4.1.3 膜分离25-26
  • 4.1.4 药物分析26-28
  • 4.2 抗体与受体的模拟28
  • 4.3 仿生传感器28-30
  • 4.4 模拟酶催化30-31
  • 4.5 其他应用31-32
  • 第五章 分子印迹技术的新进展32-42
  • 5.1 水溶液中的分子印迹聚合物32-33
  • 5.2 表面分子印迹33-38
  • 5.2.1 牺牲载体法33-35
  • 5.2.2 化学接枝法35-36
  • 5.2.3 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36-38
  • 5.3 分子印迹技术在痕量检测中的应用38-40
  • 5.3.1 食品中药物残留分析38-40
  • 5.3.2 环境监测与分析40
  • 5.4 几种新型材料的分子印迹聚合物40-42
  • 5.4.1 基于金属氧化物的分子印迹聚合物40-41
  • 5.4.2 基于新型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41-42
  • 第六章 离子印迹技术42-46
  • 6.1 离子印迹技术的原理、步骤、特点42-43
  • 6.2 主要制备方法43-46
  • 6.2.1 本体聚合43
  • 6.2.2 沉淀聚合43
  • 6.2.3 原位聚合43-44
  • 6.2.4 表面印迹方法44
  • 6.2.5 溶胶-凝胶法44
  • 6.2.6 其他44-46
  • 结束语46-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52
  • 中文详细摘要52-56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雷启福;钟世安;杜邵龙;彭密军;周春山;;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合成及其拆分性能研究[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邴乃慈;许振良;杨座国;;分子印迹膜的制备及应用进展[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陆霜;刘红;余婧岚;程平;彭新华;董伟;李广学;;芳烃甲苯的催化选择性硝化[A];第二届全国精细化工药物(医药、农药、兽药)中间体学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尹俊发;杨更亮;陈义;;那格列奈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分子识别机理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5 刘岚;杨桂兰;邓芹英;;种子溶涨分子烙印聚合物薄层拆分茶碱和咖啡因[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王忠华;李福华;林长江;郑云松;;液体炸药及其探测技术[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二卷)[C];2011年

7 杨融生;杨锋;张汉辉;;红外光谱在新型建材饰面胶粘剂制备中应用[A];全国第10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8年

8 宋辉;姜兆林;金倩辉;谷伟恩;陈学国;;呋喃丹分子印迹整体柱的制备与表征[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三卷)[C];2013年

9 赫军;;分子印迹技术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方面的研究进展[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兴良;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孙红男;苹果渣中多酚类物质的高压脉冲电场处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霍鹏伟;基于有机废水降解的表面修饰型空心微珠负载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行为和机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吕永琴;新型功能化整体柱的制备、应用和分离识别机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5 曾庆斌;基于金属卟啉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夏和生;超声辐照制备聚丙烯酸正丁酯和聚苯胺纳米材料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7 王兵;巯基改性聚砜螯合性亲和膜色谱的制备及其除汞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2年

8 张哲峰;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药物对映体及其机理探讨[D];河北大学;2004年

9 李辉;超声、微波助萃取及分子印迹技术在中草药活性成分分离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5年

10 武利庆;分子印迹聚合物亲和性和选择性的理论预测与调控[D];北京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芳香炔醇的合成及其与硝基爆炸物的荧光猝灭效应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2 柳絮飞;两种苯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慧;饲料中四种FQs的LLE-HPCE及诺氟沙星MISPE-HPCE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许建雄;碳纳米管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兆敏;环丙沙星、烟嘧磺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湘潭大学;2010年

6 高燕哺;喹喏酮类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选择吸附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文博;EGC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志敏;强力霉素残留的荧光检测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的制备[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司汴京;非水溶胶—凝胶法烟嘧磺隆分子印迹搅拌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白文;分子印迹技术在有机磷农药毒死蜱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分子印迹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7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97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