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材料表面蛋白质吸附定量表征方法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02:10

  本文关键词:材料表面蛋白质吸附定量表征方法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蛋白质在材料表面的吸附决定了生物材料在很多生物医学应用中的最终表现,因此,蛋白质吸附量是评价材料生物性能的重要指标。蛋白质在材料表面的干态吸附量在纳克级别,这对蛋白质吸附的定量表征方法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已发展了多种具有较高灵敏度的用于表征蛋白质吸附量的方法,但由于其所基于的检测原理不同或数据处理过程中物理量的转换导致的结果偏差,致使不同方法对同一体系的检测结果不相吻合。这往往会导致对材料的生物性能的错误评价。因此,系统的研究对比不同方法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从而分析各种方法在定量表征蛋白质吸附时适用性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针对目前在定量表征蛋白质吸附方面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基于光学原理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和基于声学原理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构建典型的模型表面,通过对比研究,深入探讨这两种方法在定量表征蛋白质吸附方面的适用性。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通过化学修饰调控表面浸润性,获得系列具有不同蛋白质吸附能力的模型表面,对比125I同位素标记法、SPR和QCM-D三种方法获得的该系列表面上蛋白质吸附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将十一烷基硫醇(UT)和三乙二醇-11-巯基十一烷基醚(TEGMUE)以不同比例混合组装在金表面,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水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表面具有呈梯度变化的表面化学组成及表面浸润性。通过三种方法测得的纤维蛋白原吸附量均随表面疏水性的增加而增加。SPR测得的蛋白质吸附量随表面浸润性变化趋势曲线与125I同位素标记法测得的曲线几乎平行,但吸附量之间不存在一致的转化系数,说明SPR数据转化过程中普遍采用的Stenberg转化系数(1 RU·mm2/pg)并不适用于蛋白质吸附量极低的情况。QCM-D由于测得的是蛋白质的湿态质量,因此对具有较高吸附量表面的测试结果均大于其他两种方法,而在低吸附表面,QCM-D的测试值却低于125I同位素标记法测试结果,说明普遍采用的Voigt模型在拟合处理蛋白质吸附量极低的情况时仍存在不足。同时,QCM-D结果随表面性质的变化趋势与SPR和同位素两种表征方法结果相比具有较大差异,主要是不同表面引起的蛋白质吸附层的含水量的差异导致的,说明不能利用QCM的质量结果直接衡量比较不同性质表面上的蛋白质吸附情况。(2)针对具有抗污性能的亲水聚合物刷表面,研究QCM-D对蛋白质吸附量的测试性能。对抗污表面蛋白质吸附的精确定量表征是评价材料抗污性能的重要环节,QCM-D由于其极低的检测限而时常用于测试这类表面的蛋白质吸附量。然而基于QCM-D的声学原理,材料表面修饰层的性质可能会对测试性能造成一定影响,如聚合物刷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粘弹性,这很可能会影响QCM-D对吸附于聚合物刷上的蛋白质的感应能力。为了探讨这种情况下QCM-D对蛋白质吸附的检测性能,在金表面修饰了末端带有寡聚乙二醇酯单元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OEG)以及具有不同厚度和粘弹性的亲水性聚合物刷——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HEMA)和聚(甲基丙烯酸寡聚乙二醇酯)(POEGMA)。以SPR测试结果为参比,研究了QCM-D在测试这些表面蛋白质吸附性能时的适用性,尤其关注了SPR检测到明显的吸附而QCM-D检测时表现为“零吸附”的情况。结果表明,在吸附量极低的情况,当亲水性聚合物刷超出一定厚度或高于一定粘度,则QCM-D检测不到蛋白质吸附。QCM-D对低吸附量“感知能力”的下降可能由剪切波振动能量在聚合物刷层中的耗散程度。
【关键词】:蛋白质吸附 同位素标记法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仪 石英晶体微天平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7.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9
  • 1.1 蛋白质在材料表面的吸附12-18
  • 1.1.1 蛋白质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13-18
  • 1.1.1.1 蛋白质在表面的吸附过程13
  • 1.1.1.2 蛋白质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13-18
  • 1.2 材料表面蛋白质吸附的表征18-26
  • 1.2.1 同位素标记技术19-21
  • 1.2.1.1 同位素标记技术的原理19-20
  • 1.2.1.2 125I同位素标记技术(125I-Radiolabelling)对蛋白质吸附表征20-21
  • 1.2.2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SPR)21-23
  • 1.2.2.1 SPR的原理21-22
  • 1.2.2.2 SPR对蛋白质吸附表征22-23
  • 1.2.3 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QCM)23-26
  • 1.2.3.1 QCM的原理23-24
  • 1.2.3.2 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QCM)蛋白质吸附表征24-26
  • 1.3 不同蛋白质吸附定量表征方法的差异性表现26
  • 1.4 课题提出26-29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26-27
  • 1.4.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27-29
  • 第二章 QCM-D、SPR和同位素标记法对系列浸润性表面蛋白质吸附的定量表征研究29-52
  • 2.1 引言29-30
  • 2.2 实验部分30-38
  • 2.2.1 实验材料及试剂30-31
  • 2.2.2 实验仪器31-32
  • 2.2.3 溶液的配制32-33
  • 2.2.4 系列浸润性表面的制备33-34
  • 2.2.5 表面性质表征34-35
  • 2.2.5.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34
  • 2.2.5.2 水接触角测试34-35
  • 2.2.5.3 椭圆偏振法测量表面修饰层厚度35
  • 2.2.6 蛋白吸附测试35-38
  • 2.2.6.1 同位素125I标记法35-36
  • 2.2.6.2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36-37
  • 2.2.6.3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37-38
  • 2.3 结果与讨论38-51
  • 2.3.1 表面性质38-41
  • 2.3.1.1 表面单分子层的厚度39
  • 2.3.1.2 表面的化学组成39-41
  • 2.3.1.3 表面浸润性41
  • 2.3.2 蛋白质吸附41-51
  • 2.3.2.1 同位素125I标记法42-43
  • 2.3.2.2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43-44
  • 2.3.2.3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44-47
  • 2.3.2.4 三种方法测试结果对比47-51
  • 2.4 本章小结51-52
  • 第三章 QCM-D和SPR对聚合物刷表面蛋白质吸附的定量表征研究52-74
  • 3.1 引言52-53
  • 3.2 实验部分53-61
  • 3.2.1 实验材料及试剂53-55
  • 3.2.2 实验仪器55-56
  • 3.2.3 溶液的配制56-57
  • 3.2.4 表面自组装单分子层的制备57-59
  • 3.2.6 表面性质表征59-60
  • 3.2.6.1 水接触角测试59
  • 3.2.6.2 红外光谱测试59-60
  • 3.2.6.3 椭圆偏振法测量表面修饰层厚度60
  • 3.2.7 蛋白质吸附测试60-61
  • 3.2.7.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60
  • 3.2.7.2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60-61
  • 3.3 结果与讨论61-72
  • 3.3.1 引发剂结构61-62
  • 3.3.2 表面性质62-64
  • 3.3.2.1 表面化学组成62-63
  • 3.3.2.2 表面修饰层厚度63-64
  • 3.3.2.3 表面浸润性64
  • 3.3.3 蛋白质吸附64-72
  • 3.3.3.1 聚合物刷厚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66-68
  • 3.3.3.2 亲水聚合物刷粘弹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68-71
  • 3.3.3.3 蛋白质的尺寸对检测结果的影响71-72
  • 3.4 本章小结72-74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74-77
  • 4.1 结论74-75
  • 4.2 展望75-77
  • 参考文献77-95
  • 硕士论文工作期间科研成果95-96
  • 致谢96-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日红;无损检测可靠性的定量表征技术[J];材料工程;1989年04期

2 孙铠;张伟仪;;常用印花原糊的触变现象及其定量表征的研究——触变破解系数β[J];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3 陈培元;谭秀成;杨辉廷;王海芳;靳秀菊;;礁滩型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定量表征[J];岩性油气藏;2013年04期

4 鹿克峰;徐振中;冯景林;;一种定量表征油水过渡区饱和度分布的实用方法[J];中国海上油气;2011年06期

5 刘秀英;周春芳;周旋;;酵母废水定量表征与生物难降解相关性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6 侯贵廷,王文明,杨默涵;砂体非线性分布的定量研究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王辉;;定量表征物质含量的量名称及符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奥立德;姚富来;乔力;程平;;真曹地区戴一段沉积微相特征及砂体分布定量表征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1年01期

9 姜兆辉;付鹏;金剑;肖长发;李鑫;孔令熙;;基于TEM图像的炭黑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性的定量表征[J];材料工程;2011年10期

10 赵建华;丁菁菁;汪黎;施卫;;铸铁表面色泽的定量表征研究[J];铸造;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程艳丽;王雪松;刘兆荣;白郁华;李金龙;;大气氧化性定量表征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肖毓祥;宋新民;张爱卿;杨生榛;;火成岩油藏裂缝定量表征技术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X;煤和泥页岩纳米孔隙的成因、演化机制与定量表征[D];南京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栾亚菲;材料表面蛋白质吸附定量表征方法的对比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吴天林;翡翠绿色的定量表征及对市场的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3 张欣燕;Fe对天然水晶黄色贡献的定量表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佳静;合成蓝色尖晶石的定量表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张雪丽;泄漏条件下影响柴油迁移及残留的土壤结构主控因子识别[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材料表面蛋白质吸附定量表征方法的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8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98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4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