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结构表征及理化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7 07:21
本文关键词: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结构表征及理化性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淀粉磷酸酯是原淀粉与磷酸盐发生酯化反应而生成的一种淀粉衍生物。过去,使用较多的是低取代度(DS≈0.02)的淀粉磷酸酯。目前,较高取代度(DS0.02)的淀粉磷酸酯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等领域。因此,对高取代度淀粉磷酸酯的生产工艺、产品结构及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用混和正磷酸盐或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干法制备高取代度木薯淀粉磷酸酯。设计单因素实验考察反应条件(酯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和尿素用量)对产品取代度及反应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干法制备高取代度木薯淀粉磷酸酯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140℃~150℃,反应pH5.0,反应时间2h,尿素用量4~5%。通过调整磷酸盐的加入量,可以方便地获得取代度0.02~0.09的木薯淀粉磷酸酯,反应效率约为60%~70%。 然后,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及淀粉-碘复合物吸收光谱分析对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产品糊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构分析表明:酯化反应虽在淀粉分子上增加了磷酸基团,但该基团的引入并不能在红外光谱上反映出来;酯化反应后,淀粉颗粒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和裂缝;酯化不仅发生在淀粉颗粒的无定型区,也发生在结晶
【关键词】:木薯淀粉磷酸酯 酯化 结构表征 理化性质 经济核算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O627.51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变性淀粉11-12
- 1.1.1 变性淀粉的概述11
- 1.1.2 变性淀粉的市场需求11-12
- 1.2 淀粉磷酸酯12-18
- 1.2.1 淀粉磷酸酯的概述12-13
- 1.2.2 淀粉磷酸酯的制备13-14
- 1.2.3 淀粉磷酸酯的结构14-15
- 1.2.4 淀粉磷酸酯的性质15-16
- 1.2.5 淀粉磷酸酯的用途16-18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8-20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8
- 1.3.2 课题的研究意义18-20
- 第二章 木薯淀粉磷酸酯的制备研究20-34
- 2.1 反应机理20-22
- 2.1.1 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的反应机理20-22
- 2.1.2 正磷酸盐为酯化剂的反应机理22
- 2.2 淀粉酯化反应的特性22-23
- 2.3 淀粉磷酸酯取代度及反应效率的测定23-26
- 2.3.1 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含量23-25
- 2.3.2 样品磷含量测定25
- 2.3.3 取代度及反应效率计算25-26
- 2.3.4 吸收波长的选择26
- 2.4 木薯淀粉磷酸酯制备的单因素实验26-34
- 2.4.1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26
- 2.4.2 实验方法26-27
- 2.4.3 单因素实验结果讨论27-33
- 2.4.4 小结33-34
- 第三章 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结构表征34-47
- 3.1 红外光谱实验34-37
- 3.1.1 基本原理34
- 3.1.2 仪器与测定方法34-35
- 3.1.3 结果分析与讨论35-37
- 3.2 扫描电镜实验37-40
- 3.2.1 基本原理37
- 3.2.2 仪器与测试方法37
- 3.2.3 结果分析与讨论37-40
- 3.3 X-射线衍射实验40-42
- 3.3.1 基本原理40
- 3.3.2 仪器与测试方法40
- 3.3.3 结果分析与讨论40-42
- 3.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42-44
- 3.4.1 基本原理42
- 3.4.2 仪器与测试方法42
- 3.4.3 结果分析与讨论42-44
- 3.5 淀粉-碘复合物的吸收光谱分析44-47
- 3.5.1 基本原理44-45
- 3.5.2 仪器与测试方法45
- 3.5.3 结果分析与讨论45-47
- 第四章 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理化性质研究47-60
- 4.1 木薯淀粉磷酸酯糊化性质47-49
- 4.1.1 测定方法48
- 4.1.2 结果分析与讨论48-49
- 4.2 木薯淀粉磷酸酯糊的流变特性49-53
- 4.2.1 测定原理50
- 4.2.2 测定方法50-51
- 4.2.3 结果分析与讨论51-53
- 4.3 木薯淀粉磷酸酯糊的透明度53-55
- 4.3.1 测定方法54
- 4.3.2 结果分析与讨论54-55
- 4.4 木薯淀粉磷酸酯糊的凝沉性55-58
- 4.4.1 测定方法56
- 4.4.2 结果分析与讨论56-58
- 4.5 木薯淀粉磷酸酯糊的冻融稳定性58-60
- 4.5.1 测定方法58
- 4.5.2 结果分析与讨论58-60
- 第五章 干法生产淀粉磷酸酯工艺的可行性分析60-68
- 5.1 干法生产淀粉磷酸酯的工艺流程60-61
- 5.1.1 干法工艺流程60-61
- 5.1.2 工艺流程说明61
- 5.2 主要生产设备61-62
- 5.3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备62
- 5.4 生产定员62-63
- 5.4.1 工作制度62
- 5.4.2 定员分配62-63
- 5.5 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63
- 5.6 生产成本63-64
- 5.6.1 可变成本63-64
- 5.6.2 固定成本64
- 5.6.3 销售成本64
- 5.7 经济效益分析64-65
- 5.8 企业风险分析65
- 5.8.1 以总产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65
- 5.8.2 以销售价格表示的盈亏平衡点65
- 5.9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65-67
- 5.9.1 环境保护65-66
- 5.9.2 劳动安全66-67
- 5.10 项目实施计划67
- 5.11 小结67-6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8-70
- 6.1 结论68-69
- 6.2 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4
- 附录74-79
- 附录1:磷溶液扫描曲线74-75
- 附录2:磷含量测定方法的结果重现性及准确度75-77
- 附录3:单因素实验结果77-78
- 附录4:木薯原淀粉的红外光谱图78-79
- 致谢79-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怀波;马女原;焦浩;陈宗道;;交联-羧甲基红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年12期
2 袁怀波;江力;曹树青;张爽;陈宗道;;酯化红薯变性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食品科学;2006年10期
3 袁怀波;曹健;陈宗道;;红薯微孔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年02期
4 袁怀波;曹树青;王步强;陈宗道;;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7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琚长霄;胶原蛋白与淀粉作用产物及其消化特性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彭雅丽;酸解酯化复合变性大米淀粉的制备及其在淀粉膜中的应用[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3 程媛媛;淀粉磷酸酯用作细煤粉絮凝剂的制备及其性能初步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4 韦秋玉;木薯抗性淀粉的酶法制备和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5 李芳良;木薯交联氧化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6 赵奕玲;超声处理对淀粉性能的影响及磷酸酯淀粉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王亚龙;氧化淀粉磷酸酯的微波法制备及其在涂布纸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木薯淀粉磷酸酯的结构表征及理化性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9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9925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