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化学物质组学与降脂减肥作用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黑茶化学物质组学与降脂减肥作用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清华大学》 2014年
黑茶化学物质组学与降脂减肥作用机理研究
刘仲华
【摘要】: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是西北边疆地区人们日不可少的必需饮品。人们长期的消费实践和我们前期的研究均表明,黑茶具有明显的降脂减肥作用。本研究从黑茶化学物质组学研究入手,通过对65个中国黑茶中22个常量化学成分指标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探寻了不同黑茶的常规化学物质组学表征属性;采用UPLC-Q/TOF等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黑茶的化学指纹图谱特征差异,表征了6个不同黑茶类型中19种已知活性成分组成特征差异,并从不同黑茶中共分离鉴定出了92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黄酮类、花青素与原花色素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茶黄素及其衍生物,且多数化学成分是其他茶类中含量低微或不存在的活性物质。因此,基本探明了黑茶的化学物质组学特征。 选择工艺与品质特征典型的茯砖茶和六堡茶,通过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和高脂血症大鼠模型、3T3-L1前脂肪细胞模型和HepG2细胞模型,结合脂质代谢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细胞增殖分化与代谢分析、基因表达及蛋白质组学分析,确证了黑茶具有显著的减肥和降血脂功效,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动物实验表明,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qPCR分析发现,黑茶可促使与脂肪生成相关的FAS和SREBP-1c基因及与脂肪细胞分化相关的C/EBP-α基因显著下调表达,抑制肝脏中脂肪酸的合成,减少了脂质的聚集。相反,促使与脂肪分解(脂肪酸β-氧化)相关的PPAR-α和CPT-1a基因及调降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LDLR基因显著上调表达,促进脂肪酸β-氧化,增加能量消耗,减轻体重,同时催化TG、TC、LDL-C分解,降低血液中血脂水平。细胞学研究表明,黑茶可以有效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控肝细胞HepG2中与脂肪代谢相关酶系的基因表达,有效控制肝细胞HepG2中的脂质积累。双向凝胶电泳与LC-MS/MS联用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进一步确证,黑茶(茯砖茶)是通过下调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起重要作用的相关酶ACACB和FAS及与脂肪生成密切相关的前体蛋白3-磷酸甘油生成所需的关键酶GPD1的表达,,上调与脂肪酸β-氧化相关的酶,如肉碱-O-酶棕榈酰转移酶(CPT1和CPT2)、烯酰辅酶A水合酶(ECHS1)、羟酰辅酶A脱氢酶(HADH)的表达,从而抑制脂肪酸、脂肪的生成以及增强脂肪酸β-氧化来调节脂质代谢。COX2(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2)、ACACB(乙酰辅酶A羧化酶2)、FAS(脂肪酸合成酶)、ECHS1(烯酰辅酶A水合酶)等蛋白质可能是黑茶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的潜在药物靶标。因此,从生化代谢、细胞学、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组学水平上基本探明了黑茶的降脂减肥作用机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S272;TS20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向峰,康玉华;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及其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季成叶;中国青少年生长与营养状况变化和改善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3 宋岩;李娜;何柳;陈卿;唐迅;陈大方;王晋伟;窦会东;刘红丹;胡永华;;UCP2基因与SREBP1c基因多态性与腹型肥胖的关联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3期
4 王增盛,施兆鹏,刘仲华,黄建安,温琼英,朱尚同;论黑茶品质及风味形成机理[J];茶叶科学;1991年S1期
5 王增盛,施兆鹏,刘仲华,黄建安,温琼英,周兴长,朱尚同;论茯砖茶品质风味形成机理[J];茶叶科学;1991年S1期
6 林智;吕海鹏;崔文锐;折改梅;张颖君;杨崇仁;;普洱茶的抗氧化酚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6年02期
7 肖文军;任国谱;傅冬和;龚志华;萧力争;刘仲华;;茯茶辅助调节血脂作用研究[J];茶叶科学;2007年03期
8 吕海鹏;林智;钟秋生;王力;;普洱茶E8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J];茶叶科学;2010年06期
9 关莉莉,邹原;UCP_2:解偶联蛋白家族的新成员[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马丽超;张莉;刘利兵;陈健康;焦凯;;肝脏和肌肉脂肪异位沉积与空腹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鲁彬;中国黑茶药理功能评价及活性物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吴坤;黄晓莉;;PPARα配体对肌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08年06期
2 卢娟;王焙华;冯俊;;我院高血压病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张忠;齐桂年;李静;巩发永;李正涛;胡建平;;四川边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4 黄振兴;赵明星;阮文权;严群;;普洱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对其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5 吴亚弟;史载锋;薛长英;杨玲;张小朋;;壳聚糖涂膜保鲜木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6 郭育东;单斌;李敏仪;;苦瓜多糖脱蛋白方法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7 李靓;林智;吕海鹏;谭俊峰;郭丽;;2003~2007年注册茶保健食品的情况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8 李天略;史载锋;梅平波;;紫外照射对莲雾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9 刘洋;胡军;李海民;范坚强;洪祖灿;;乌龙茶香气成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10 贾洪信;刘素纯;黄建安;曹聪;达海滔;;影响散茶发花主要因素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先富;;九华山茶叶生产与发展对策[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刘英华;于晓明;张荣欣;张新胜;张永;王觐;徐庆;杨雪艳;刘钊;薛长勇;;中链脂肪酸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不同水平HDL-C患者血脂和脂蛋白的影响[A];营养与老年代谢病——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袁勇;刘仲华;黄建安;尹钟;;茯茶中“金花”菌研究进展[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浩;黄建安;李适;刘仲华;;“茯茶”研究进展[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茹先古力·阿布来提;刘司雄;汤柳英;努尔波森;韩加;;乌鲁木齐市某社区中老年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董鹏程;林晓明;孙婷婷;王子昕;王寻;肖鑫;马乐;;呼伦贝尔蒙古族地区城镇居民高血压现况调查[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冬兰;赵小玲;陈伟强;李树田;侯玥;洪燕;程义勇;;天津市公交司机血压、血糖与血脂水平调查分析[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黄玉华;邓泽元;赵文红;范亚苇;刘小如;;中国居民膳食脂肪酸平衡调节对动物脂肪代谢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公共营养分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昌华;许振河;付孟清;叶晓燕;;深圳市1109例离退休干部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患病率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2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丁红云;李鹏宇;郑连雪;陈秀敏;刘静静;田爱玲;;饮食控制对艾滋病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艾丽;蒙古族人群炎症和内皮功能标志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0年
2 毛颖;维吾尔族和汉族冠心病危险因素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红梅;新疆阜康牧区哈萨克族人高血压与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调控样蛋白4基因变异的关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陈永浩;透明质酸发酵法制备及其复合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蒋立新;他汀在中国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调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6 侯新国;游离脂肪酸在代谢综合症中的作用及干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世玉;中国茶园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刘桠;参芪复方调控GK大鼠血管PTEN/PI3K通路与血管新生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聂永心;黄伞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许如意;北京地区人群心血管事件预测指标的横断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不同因素对老青砖毛茶品质形成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谢向荣;降脂治疗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欧红芹;TNF-α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和Toll样受体4表达及其信号通路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郑贝贝;黄连素对模型大鼠脂联素的影响及其联合他汀类药物的降脂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韦玮;COC暴露、高脂血症及遗传易感性与女性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6 罗雪婷;有氧运动及膳食干预对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脂质代谢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申明慧;代谢综合征不同诊断标准的应用比较[D];郑州大学;2010年
8 高丽娟;社区健康管理在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杨黎明;某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调查[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刘晓慧;山东黄茶叶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忠;齐桂年;李静;巩发永;李正涛;胡建平;;四川边茶加工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2 王生存;;黄伞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3 刘小美;方肇勤;潘志强;卢文丽;舒适;宋丽娜;;两种配方高脂饲料致高脂血症大鼠的证候比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吕建敏,应华忠,徐孝平,王德军,周为民,王辉;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路苹;于同泉;王淑英;王建立;杨柳;;蛋白质测定方法评价[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康玉华,杨俊卿,李德松,关英华,殷小川;单纯性肥胖儿童有氧能力与智力发育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7 季成叶;中国青少年生长与营养状况变化和改善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8 唐迅;朱燕萍;李娜;陈大方;张宗欣;窦会东;胡永华;;北京市房山区缺血性脑卒中表型不一致同胞对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2期
9 肖伟祥;吴雪原;万玉霞;;茶叶中叶绿素及其在制茶过程中的变化[J];中国茶叶;1989年01期
10 肃力争;黑茶加工过程中色泽的形成机理[J];中国茶叶;199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冬英;普洱茶降糖降脂活性成分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2 董新荣;辣椒素的制备及分子修饰方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傅冬和;茯砖茶中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及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4 王坤波;茶黄素的酶促合成、分离鉴定及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杖洲;陈培钧;;认识黑茶 提高品位 开拓市场[J];茶世界;2006年08期
2 王增盛,谭湖伟,施玲;黑茶初制中主要含氮化合物的变化[J];茶叶科学;1991年S1期
3 段莹;王登良;张灵枝;;黑茶制造技术理论发展概况[J];福建茶叶;2012年03期
4 段莹;王登良;张灵枝;;黑茶制造技术理论发展概况[J];广东茶业;2012年Z1期
5 陈琪莎;高博;王小红;;基于黑茶原生态特征的包装符号研究[J];包装工程;2014年14期
6 姚宁;杨旭明;;论安化黑茶品牌的打造[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04期
7 陈智雄;齐桂年;邹瑶;李建华;;黑茶调节脂质代谢的物质基础及机理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2013年03期
8 段知力;;益阳黑茶产业的品牌战略规划[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傅航;杨雯雯;;黑茶奶冻制作工艺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年13期
10 杨新河;王丽丽;黄建安;龚受基;刘仲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黑茶样品[J];食品科学;2012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秋玲;刘建华;;临湘市黑茶的现状优势及建议[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彭高;;临湘黑茶的演变[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宋振硕;冯林;董皓;;川湘黑茶的铅含量分析评价[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叶琼仙;程悦;苗爱清;陈建萍;王冬梅;;黑茶多酚聚合物的分离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5 钟兴刚;刘淑娟;李彦;;高花青素优质黑茶开发前景探讨[A];科技创新 转型升级 做大做强湖南特色茶叶——湖南省茶叶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邹瑶;齐桂年;刘婷婷;李伟;黄亚芳;;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四川黑茶叶绿素、茶褐素含量检测[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施兆鹏;刘仲华;黄建安;施龄;;黑茶初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变化的研究[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磊;潘清灵;谭国慧;彭晓赟;章卫民;;黑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A];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叶琼仙;程悦;苗爱清;陈建萍;王冬梅;;黑茶多酚聚合物的分离分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仲华;黑茶化学物质组学与降脂减肥作用机理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宋鲁彬;中国黑茶药理功能评价及活性物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丽;黑茶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2 吴香兰;黑茶改善小鼠胃肠道功能的实验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张聪;复方黑茶饮料降血脂功效的研究及评价[D];扬州大学;2014年
4 胡琳玲;多环芳烃类物质在黑茶加工、贮藏及冲泡过程中的变化特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5 孙一枝;安化黑茶文化与设计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6 苏俊华;民国时期安化黑茶业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7 叶小燕;黑茶减肥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8 朱燕妮;基于二维码的黑茶产品溯源模式构建与实现[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吴朝比;黑茶降血脂功效评价及其对模型大鼠蛋白质差异表达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10 李苏;黑茶提取物对脂肪变性模型的干预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黑茶化学物质组学与降脂减肥作用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1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6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