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材料吸附去除机理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化学机械抛光试验及其材料去除机理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江南大学》 2009年
芯片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材料吸附去除机理的研究
蒋建忠
【摘要】: 化学机械抛光(简称CMP)是机械削磨和化学腐蚀的组合技术,该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借助抛光液中磨粒的机械磨削及化学氧化剂的腐蚀作用来完成对工件表面的材料去除,并获得光洁表面。由于化学机械抛光技术(CMP)在全局平坦化方面独一无二的特点以及操作步骤少等特色,已成为目前公认的唯一的全局平坦化技术,在集成电路(IC)芯片生产线上广泛应用了十几年。但是由于CMP过程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抛光盘特征参数和工作参数对于CMP材料去除率的敏感性和平坦化程度的影响规律仍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抛光液中磨粒的机械作用和化学物质的化学作用的协同效应对CMP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随着集成电路产品制造朝着高精度、高密度、高集成度方向的快速发展,CMP工艺面临严峻挑战。目前CMP技术遇到的最大挑战状是需要一个更全面的物理模型来合理解释CMP的各种结果,从理论上指导CMP加工参数的优化,建立起更为可靠的、高效的CMP过程。 本论文建立了更为完善的、考虑更多因素的CMP数学模型。首先,本文根据分子动力学模拟单个磨粒切削芯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CMP芯片表面材料非晶层吸附去除机理。并基于这种机理,结合芯片/磨粒/抛光盘三体接触当量梁的弯曲假设,充分考虑了抛光盘与芯片接触的大变形和超弹性特点,应用芯片/抛光盘大变形非线性修正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表征机械化学抛光过程中材料去除速率的数学模型。通过微观实验和理论计算,证实了CMP材料非晶层吸附去除机理的合理性。模型中引入了一个表征单个磨粒吸附去除芯片表面非晶层能力的比例系数κ,κ体现了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对CMP过程的综合影响。模型中建立了计算单个磨粒压入芯片的深度δ_w的新模型,新模型更加全面,包含了更加丰富的信息。 接着,通过理论计算,确认了磨粒与芯片表面分子间的吸附力对CMP材料去除过程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磨粒在CMP过程的力平衡方程式,导出一个考虑分子间作用力的磨粒压入芯片表面的深度模型。经过理论分析,找到了判断CMP材料去除模型中磨粒/芯片分子间的吸附力是否可以忽略的判断依据及临界值。然后利用这些理论结果修正了前面提出的CMP过程非晶层材料吸附去除机理,建立起考虑磨粒与芯片表面分子间的吸附力的CMP材料去除模型,并与旧的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磨粒较小时,分子间的吸附力的影响较为明显;磨粒较大时,分子间的吸附力对CMP过程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随后,通过深入分析CMP过程氧化剂与磨粒的化学机械协同作用机理,将CMP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化学作用主导阶段和机械作用主导阶段。然后应用微观接触力学和颗粒粒度分布理论,对这两个阶段分别建立了表征芯片表面材料吸附去除率的数学模型,并根据这两个阶段的平衡点推出了表征芯片表面氧化膜生成速度的数学表达式。根据芯片表面氧化膜生成速度的理论计算结果,从理论上证实了CMP单分子层材料去除机理假设的正确性。 最后,本文根据芯片表面分子/原子氧化去除动态平衡原理,从能量角度推导出了定量计算磨粒吸附系数k的理论公式,并定性分析了众多物理化学因素对CMP过程磨粒吸附系数k的影响规律。并利用这个公式对前面提出的CMP过程材料非晶层吸附去除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得到的CMP单分子层材料吸附去除模型以表面分子/原子氧化去除动态平衡原理为基础,模型中不仅考虑了芯片、磨粒、抛光垫以及抛光工艺等参数对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而且考虑了芯片/磨粒分子间的吸附力、磨粒压入深度和抛光盘的大变形和超弹性特点的影响;创造性地引入了氧化剂浓度C_0,从而使氧化剂浓度对CMP过程材料去除速率的影响规律可以定量化计算,理论计算结果成功地解释了氧化剂浓度C_0增加到一定程度,CMP材料去除率趋于饱和,即不再增加的现象。CMP单分子层材料吸附去除模型反映出的磨粒平均直径、氧化剂浓度和抛光盘弹性模量对CMP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与试验结果非常吻合,清晰地解释了CMP中化学机械作用的协调性。 本论文通过严密的理论推导和试验验证,建立了定量描述CMP材料去除率的数学物理模型,为优化CMP工艺参数提供理论依据,为高效、环保、精确和低成本地控制CMP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G17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建修,康仁科,郭东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硅片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分析[J];半导体技术;2003年10期
2 江瑞生;集成电路多层结构中的化学机械抛光技术[J];半导体技术;1998年01期
3 李秀娟,金洙吉,康仁科,郭东明,苏建修;抛光液中缓蚀剂对铜硅片的影响[J];半导体学报;2005年11期
4 王永光;赵永武;;基于分子量级的化学机械抛光材料去除机理[J];半导体学报;2007年02期
5 种宝春;;CMP加工过程中均匀去除率的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7年01期
6 严波,张晓敏,吕欣;微电子材料化学机械平坦化加工中的材料去除率模型[J];工程力学;2004年05期
7 卜俊鹏,郑红军,何宏家,吴让元;GaAs晶片化学机械抛光的机理分析[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97年04期
8 于思远,林彬,林滨,林梦霞;工程陶瓷超精密磨削表面质量的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2年05期
9 田欣利,徐燕申,彭泽民,林彬;陶瓷磨削表面变质层的产生机理[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11期
10 赵永武;吕彦明;蒋建忠;;新的粗糙表面弹塑性接触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岭,蔡冰祁,刘立威;ULSI制备中二氧化硅等介质化学机械抛光的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0年03期
2 苏建修,康仁科,郭东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硅片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分析[J];半导体技术;2003年10期
3 罗余庆,康仁科,郭东明,金洙吉;大直径硅晶片化学机械抛光及其终点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半导体技术;2004年06期
4 陈苏,张楷亮,宋志棠,封松林;多层互连工艺中铜布线化学机械抛光研究进展[J];半导体技术;2005年08期
5 陈志刚;陈杨;陈爱莲;;硅晶片化学机械抛光中的化学作用机理[J];半导体技术;2006年02期
6 闫志瑞;鲁进军;李耀东;王继;林霖;;300mm硅片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分析[J];半导体技术;2006年08期
7 刘长宇;刘玉岭;王娟;牛新环;;计算机硬盘基板及其CMP技术分析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6年08期
8 张伟;周建伟;刘玉岭;刘承霖;;硅片研磨表面状态的改善和研磨液的改进[J];半导体技术;2006年10期
9 刘承霖;刘玉岭;张伟;武晓玲;贾英茜;;InSb半导体材料的抛光液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6年12期
10 武晓玲;刘玉岭;王胜利;刘长宇;刘承霖;;pH值对铌酸锂晶片抛光速率及抛光表面的影响[J];半导体技术;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岭;檀柏梅;李薇薇;;ULSI中CMP纳米磨料制备技术的研究[A];电子专用化学品高新技术与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檀柏梅;刘玉岭;赵之雯;郝子宇;周建伟;王胜利;;专用复合型表面活性剂在微电子技术中的应用[A];电子专用化学品高新技术与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宋桥台;杨苹;王锦标;鲁雄;黄楠;;钽掺杂金红石TiO_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C];2007年
4 雷红;;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及其在电子制造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蒋建忠;赵永武;;机械化学抛光过程单分子层材料吸附去除初理分析及建模[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6 王永光;白静;赵永武;顾坚;;化学机械抛光的三体微观接触模型[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7 张伟;路新春;刘宇宏;雒建斌;;氨基乙酸-H_2O_2体系抛光液中铜的化学机械抛光研究[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永光;赵永武;;ULSI化学机械抛光材料分子磨损机理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胡波;李维民;黄雅婷;赵艳;;计算机硬盘基片CMP镍磷材料的去除机理[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苏建修;郭东明;康仁科;金洙吉;李秀娟;;硅片化学机械抛光时硅片运动形式对片内非均匀性的影响分析[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洪源;原子分子在δ-Pu上的吸附、离解与扩散过程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2 赵明利;多频率超声辅助磨削纳米氧化锆陶瓷表面/亚表面损伤机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余剑峰;新型化学机械抛光垫和抛光液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晓慧;金属掺杂TiO_2和ZnO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5 谭红琳;金属离子掺杂的ZnO第一性原理计算及透明导电薄膜制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敬超;反应合成银氧化锡复合材料的合成机制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周晓龙;反应合成AgCuO复合材料的组织均匀化及界面结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立惠;ZnO表界面及其相关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9 俞琳;非磁性离子掺杂宽带隙半导体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欧利辉;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在电催化反应以及电催化剂设计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令志;纳米陶瓷超声振动磨削表面/亚表面损伤机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叶亚云;光学元件表面的激光清洗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3 张秀芳;硅、锗切割片的损伤层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冲;超导材料性质和半导体表面重构及表面合金性质[D];郑州大学;2010年
5 崔向前;轻金属LiAlH_4,LiBH_4储放氢第一性原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黄金伟;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硅片磨床进给系统机电协同仿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郑炜;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铜化学机械抛光液及平坦化工艺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海轩;超精密磨削硅片变形规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肖柳;第一原理研究六方氮化硼不同结构的稳定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陈平;稀土镁合金β'和β"以及6HLPS相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进,陈星弼,杨传仁,王新;直接键合硅片的亲水处理及其表征[J];半导体技术;1999年05期
2 苏建修,康仁科,郭东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硅片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分析[J];半导体技术;2003年10期
3 江瑞生;集成电路多层结构中的化学机械抛光技术[J];半导体技术;1998年01期
4 王弘英,刘玉岭,郝景晨,魏碧华;ULSI制备中铜布线的两步抛光技术[J];半导体学报;2003年04期
5 张楷亮,刘玉岭,王芳,李志国,韩党辉;ULSI硅衬底的化学机械抛光[J];半导体学报;2004年01期
6 苏建修,郭东明,康仁科,金洙吉,李秀娟;ULSI制造中硅片化学机械抛光的运动机理[J];半导体学报;2005年03期
7 童志义;CMP设备市场及技术现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0年04期
8 翁寿松;CMP/Post CMP工艺及其设备[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3年04期
9 孙禹辉,康仁科,郭东明,金洙吉;CMP加工中的真空吸盘区域压力控制技术[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4年07期
10 靳永吉;CMP抛光运动机理研究[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娟,金洙吉,苏建修,康仁科,郭东明;铜布线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10期
2 张朝辉,雒建斌,温诗铸;化学机械抛光特性的应力偶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廉进卫;张大全;高立新;;化学机械抛光液的研究进展[J];化学世界;2006年09期
4 王永光;赵永武;;基于分子量级的化学机械抛光界面动力学模型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7年03期
5 张振宇;郭东明;康仁科;高航;李岩;;软脆功能晶体碲锌镉化学机械抛光[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6 楼飞燕;赵萍;郑晓锋;袁巨龙;周兆忠;;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化学机械抛光机理的应用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08年04期
7 梅广益;张克华;文东辉;;抛光液化学成分对钨化学机械抛光效果的影响研究[J];机械制造;2010年12期
8 邹微波;魏昕;杨向东;谢小柱;方照蕊;;化学机械抛光过程抛光液作用的研究进展[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2年01期
9 彭进;夏琳;邹文俊;;化学机械抛光液的发展现状与研究方向[J];表面技术;2012年04期
10 梁淼;储向峰;董永平;张王兵;孙文起;;乳酸体系抛光液中锇的化学机械抛光[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红;;化学机械抛光技术及其在电子制造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常敏;袁巨龙;楼飞燕;王志伟;;化学机械抛光技术概述[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3 牛新环;刘玉岭;檀柏梅;马振国;;蓝宝石衬底化学机械抛光的机理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10)[C];2007年
4 魏昕;熊伟;袁慧;杜宏伟;;化学机械抛光机理的建模分析[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5 谢华杰;陈治明;杨莺;;碳化硅化学机械抛光工艺[A];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徐进;雒建斌;路新春;潘国顺;;硅片化学机械抛光碰撞去除机理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永光;白静;赵永武;顾坚;;化学机械抛光的三体微观接触模型[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8 赵雪松;;脉冲电化学机械抛光工具设计及其应用[A];第十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方亮;赵蓉;任小艳;雷红;陈入领;;无磨粒化学机械抛光的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伟;路新春;刘宇宏;雒建斌;;氨基乙酸-H_2O_2体系抛光液中铜的化学机械抛光研究[A];第八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刘静;[N];廊坊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彩玲;300mm硅片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晓春;化学机械抛光试验及其材料去除机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3 刘敬远;硅片化学机械抛光加工区域中抛光液动压和温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宋晓岚;纳米SiO_2浆料中半导体硅片的化学机械抛光及其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孙禹辉;硅片化学机械抛光中材料去除非均匀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蒋建忠;芯片化学机械抛光过程中材料吸附去除机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7 余剑峰;新型化学机械抛光垫和抛光液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徐驰;基于摩擦力在线测量的化学机械抛光终点检测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冯春阳;纳米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工艺建模与仿真及可制造性设计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苏建修;IC制造中硅片化学机械抛光材料去除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泉;化学机械抛光中温度场的计算[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连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二氧化硅介质层的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俞栋梁;铜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的抛光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章建群;非接触化学机械抛光的材料去除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刘立威;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二氧化硅介质化学机械抛光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6 杜志友;关于铜互连化学机械抛光液的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刘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钨插塞的化学机械抛光机理[D];天津大学;2012年
8 李树荣;蓝宝石晶片化学机械抛光液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喆;铜互连层电化学机械抛光试验台及电解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夏琳;硅溶胶化学机械抛光液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化学机械抛光试验及其材料去除机理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175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