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热分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分子计算科学——化学工程新的生长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湘潭大学》 2009年
聚合物热分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王艳玲
【摘要】: 近年来,聚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成为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本文对几类聚合物反应机理进行了计算和模拟。具体方法是以聚合物的重复单元作为计算模型,得到各类高聚物的结构特征量子化学参数,通过对聚合物单体反应机理的研究来探讨聚合物的相关反应机理。 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系统研究了如下3个体系;(1)聚丁烯二酸二乙酯的热分解反应机理;(2)聚氯乙烯脱去氯化氢的热分解反应机理;(3)聚β-羟基丁二酸的热分解反应机理。 首先,对聚丁烯二酸二乙酯的热分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在HF/6-31G(d)和B3LYP/6-31G(d)水平上计算了3条可能的反应路径。他们分别是路径(Ⅰ),(Ⅱ)和(Ⅲ)。并且在相同水平上计算了聚丁烯二酸二乙酯热分解反应中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平衡构型、振动频率和能量,并在B3LYP/6-31G(d)水平上经过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加以证实。结果表明,三条路径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遵从以下顺序:ⅢⅡⅠ,因此路径(Ⅰ)为主要的反应路径。 其次,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B3LYP),在6-31G*水平上对聚氯乙烯(PVC)脱去氯化氢热分解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了3条可能的最低能量反应路径。计算了氯乙烯脱去氯化氢分子反应中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平衡构型、振动频率和能量,并进一步在B3G3水平上进行了能量计算。经过内禀反应坐标分析(IRC)加以证实。结果表明氯化氢的催化作用作为离子反应机理是热分解反应的主要途径之一,在B3LYP/6-31G(d)水平上路径(2)和路径(3)的活化能分别是55.1 kcal/mol和41.5 kcal/mol。 最后,对聚β-羟基丁二酸的热分解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平衡构型、振动频率和能量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此热分解反应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拉链式反应。产生反丁烯二酸,然后脱水生成酐。本文所建立的各种模型精确,可靠。本文从理论上对几种聚合物的热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泛函理论能够对聚合物热分解反应机理提供合理的几何结构和相对反应能量。为各种聚合物反应机理的理论探究也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O631.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清华;张绍文;李前树;;1,3,3-三硝基氮杂环丁烷的HONO消去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刘志平,黄世萍,汪文川;分子计算科学——化学工程新的生长点[J];化工学报;2003年04期
3 黄根龙;治理塑料废弃物新技术途径探讨——专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J];化学进展;1998年02期
4 刘俊伶;朱元强;李来才;;HCO自由基与HO_2自由基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5 鲁江,许静雯,郦华兴;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通建,薛丹,吴爽,段伟,邹怡多,张琳,王艳秋;MAH接枝E/MAK对PC增韧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8期
2 李微微;陈涛;雷新荣;;高分子/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安徽化工;2006年01期
3 缪宏超;黄晨;张璐;张慧娟;何银地;;稻草纤维和废蚕丝制作非织造布工艺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8期
4 黄荣谊,张少勇;碱金属团簇M_4(M=Na,K)稳定几何构型的HMO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郭志权,王宏德,郭秋,姜丽娜,于永新,高首山;H_3分子三角形结构的变分计算[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Z1期
6 黄静;;可降解缓冲泡沫塑料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来蔚鹏;廉鹏;常海波;尉涛;吕剑;薛永强;;5,5′-氧化偶氮双(4-硝基-1,2,3-三唑-1-)氧化呋咱的理论研究与性能预估[J];火炸药学报;2011年01期
8 江南;杨儒;邱瑾;李敏;;2,2-二羟甲基丁醛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鑫;李前树;;N_2H_4+F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10 李树英;杨守焕;张书文;秦大伟;段洪东;;衣康酸酐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燕;杨海茹;王全杰;;铬鞣革在模拟自然条件下的降解性研究[A];2010年全国皮革化学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庞素娟;徐广;徐鼐;潘莉莎;卢凌彬;林强;傅送保;;一种环境友好型塑料改进的初步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3 任瑞敏;潘凯;淡宜;曹兵;;PET径迹-刻蚀膜表面ATRP法接枝NIPAAm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4 付立新;许德春;孟丽芬;赵晓南;胡少新;陈常栋;;辐照大豆发酵产物制备分解型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A];第六届核农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暨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核农学分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敬峰;杨慧丽;孟祥胜;范卫锋;王震;;石英纤维增强氰酸酯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6 马萌萌;王连鸳;朱海燕;张冀宁;程振兴;;聚合物纳米颗粒的酶降解测试研究[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二卷)[C];2011年
7 吴义强;卿彦;李新功;秦志永;彭万喜;;竹纤维增强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洪源;原子分子在δ-Pu上的吸附、离解与扩散过程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2 李佳;g-HA/PLA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陈启文;双鸭山矿区煤的自燃特性及预防技术基础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王雪峰;煤活性基团与Ca~(2+)形成配合物的结构与表征[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邱再明;核酸修饰碱基对的理论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邵科;二恶英从头合成机理以及硫基抑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温正城;臭氧在烟气中氧化降解多种污染物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周灵初;红柱石的浮选分离技术及机理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谋盛;乳状液酶在烟叶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勇;低品位氧化铅锌矿硫化—浮选工艺及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无机粉体填充PBA/淀粉互穿聚合物网络材料的合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国庆;甲基丙烯酸甲酯光聚合立构规整度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王跃平;光—生物双降解聚乙烯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钟宇翔;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本薯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高震;PLLA/SA共混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D];郑州大学;2010年
6 孙东贞;多元缩合生成新型巴比妥酸盐衍生物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樊宏鑫;两种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暖庆;β取代苯乙烯类异构化机理的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侯红江;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可降解材料研制及其降解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窦丽娜;低聚谷氨酸钙的制备条件及功能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益小苏,沈烈,石小英;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发展现状[J];材料导报;1994年04期
2 何光波,黄世强,李盛彪,,蒋涛;聚ε-己内酯的合成和共聚反应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1995年02期
3 张波,刘洪来,胡英;带同种电荷胶体颗粒间的相互吸引[J];化学进展;2001年01期
4 张现仁,汪文川;氢气在单壁碳纳米管束中的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J];化学学报;2002年08期
5 黄根龙,王文晖,龚华,孙瑾;新型降解功能添加剂的研制和应用[J];上海化工;1995年02期
6 邱清华,田林,喻继文,邱贤华;全淀粉热塑性塑料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1999年02期
7 张华集;含铁光敏剂在LDPE降解地膜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5年01期
8 黄根龙,周元申,王文晖,孙瑾;光-生物降解PE塑料配方设计和评价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1995年03期
9 吴天明,黄根龙;红外光谱法研究降解聚丙烯薄膜的光降解性[J];中国塑料;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最近文摘[J];聚氯乙烯;1974年02期
2 ;国内简讯[J];塑料工业;1975年01期
3 ;塑料油膏[J];湖南冶金;1976年03期
4 黄云翔;聚氯乙烯[J];塑料工业;1979年05期
5 穆传合;提高聚氯乙烯加工效率及其制品质量的途径[J];塑料科技;1980年04期
6 任炽安;;片剂包装新材料—聚氯乙烯糊状树脂垫圈的试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0年07期
7 苏孟辰;;795粘接剂粘接聚氯乙烯电缆接头鉴定会[J];辽宁化工;1980年04期
8 周殿才;;聚氯乙烯新型分散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应用研究获得重要进展[J];石油化工;1982年11期
9 张晓林;一九八五年“全国聚氯乙烯技术、情报报告会”论文题录[J];聚氯乙烯;1985年06期
10 ;文摘选辑[J];化学建材;198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峰;邹嘉佳;王星;陈光顺;郭少云;;环境温度对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共混物冲击韧性的影响[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蔡颖颖;罗道军;;USB端子产生锈蚀的机理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8年
3 徐建中;焦运红;屈红强;蔡宁;尹丽丽;;锡酸锌包覆碳酸钙对聚氯乙烯的阻燃消烟作用[A];2005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国敏;吉玉碧;张敏敏;胡智;杨二钘;谭红;罗恒;;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瓶盖密封胶研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5 张文雷;;聚氯乙烯产业链结构探讨[A];2009年第三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论文集(2)[C];2009年
6 杨涛;;聚氯乙烯配方中非常用助剂介绍[A];2005塑料助剂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文劼;汪济奎;程树军;;动态硫化制备CPE/PVC热塑性弹性体[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涛;雷景新;;PVC/NBR/SZA 吸水膨胀弹性体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9 江家咏;;食品包装材料用聚氯乙烯的卫生问题[A];北京食品学会1982年年会论文(摘要)[C];1982年
10 赵云峰;何利军;游少雄;詹茂盛;;丁腈橡胶/聚氯乙烯/酚醛树脂/受阻酚共混阻尼材料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红;[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沈阳中化电子商务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供稿;[N];中国化工报;2001年
3 郑结斌;[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商讯;[N];中国石化报;2001年
5 记者 史菲;[N];西宁晚报;2010年
6 任会斌 刘兵;[N];经理日报;2005年
7 人言;[N];中国化工报;2005年
8 杨金瑞;[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9 一文;[N];中国化工报;2002年
10 晓天;[N];中国石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涛;具有近红外光学性质多肽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药物输运领域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赵晓雷;重要小分子气相反应机理及新多组态自洽场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颖;几类重要化学反应的微观机理及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罗琼;环境和生命科学中重要小分子反应的理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5年
5 刘迎凯;经RAFT聚合制备PEG聚合物、生物分子复合物及其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徐国祥;大容量聚合物电极材料在二次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戈明亮;固相法改性粘土及其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8 陈秀华;TiC/Si固相反应制备Ti3SiC2/SiC复合材料的反应路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9 戚栋明;聚丙烯酸酯/纳米SiO_2复合粒子的原位(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李茁实;聚氯乙烯(PVC)实体与泡沫导电复合材料电性能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来;聚丙烯酸酯增韧改性PVC[D];天津大学;2004年
2 王桂花;优化聚氯乙烯树脂中弱结构与热氧光氧稳定性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0年
3 隋世剑;聚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4 王硕;PVC于混料颗粒特性对搪塑工艺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5 宋功品;聚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杨林;缩短悬浮聚合聚氯乙烯生产周期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崔岩峰;陕北榆林聚氯乙烯项目计划诊断报告[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刘赞;改性PVC制备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辉;聚氯乙烯/水滑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D];浙江大学;2005年
10 肖锐敏;有机锡热稳定剂的研制与开发[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分子计算科学——化学工程新的生长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4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34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