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氮化硅陶瓷以其优异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子、冶金、机械、化工、军工等重要领域。氮化硅粉体是制备氮化硅陶瓷的原料,也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工业生产氮化硅粉体主要采用硅粉直接氮化法,但是这种方法的氮化温度高,生产周期长,容易出现氮化不完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制备氮化硅粉体的新方法——高能球磨辅助熔盐氮化法。通过添加无机盐作为反应介质和稀释剂,并利用高能球磨对原料进行机械力活化处理,有效降低了粉体的合成温度,实现了硅粉在较低温度下和较短时间内的完全氮化,获得了α-Si_3N_4含量96wt%以上的粉体。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一、确定了最佳的高能球磨工艺参数(球磨时间和转速)及合适的氮气流量。结果表明:球磨转速为600r/min,球磨时间为1.5h时,球磨后的样品中硅粉粒度降低到5μm以下,粒径分布较为均匀;氮气流量为450ml/min时,在1200℃保温4h,硅粉完全氮化,产物中的α-Si_3N_4含量为97wt%。二、以硅粉为原料,Na Cl-Na F复合熔盐为反应介质和稀释剂,采用高能球磨辅助熔盐氮化法制备出α-Si_3N_4粉体。研究了氮化温度、保温时间、盐硅比及熔盐中Na F含量对合成α-Si_3N_4的影响。结果表明:氮化温度为1200℃,保温时间为4h,盐硅比为2:1,熔盐中Na F含量为10wt%时,硅粉完全氮化。合成产物中α-Si_3N_4含量为96wt%,粉体的平均粒度D50为3μm,比表面积为9.7m2/g。产物中存在大量的α-Si_3N_4晶须,晶须的直径为40-280nm;晶须的生长机制为VC机制。三、研究了催化剂对硅粉氮化反应的影响。首先研究了Co的加入对Na Cl-Na F体系中硅粉完全氮化温度的影响;然后探讨了Co对不同熔盐体系(Na Cl、KCl、Na ClKCl)中硅粉氮化反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Na Cl-KCl体系中不同催化剂(Fe、Co、Ni、Cr)的催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加入5wt%的Co作催化剂,Na ClNa F体系中硅粉的完全氮化温度由1200℃降低至1150℃。不加Co时,Na Cl、KCl、Na Cl-KCl三个体系中的硅粉在1200℃均不能完全氮化,加入2.5wt%的Co可使三个体系均实现完全氮化;三个体系的产物形貌相似,都是不规则颗粒状,并未发现有Si_3N_4晶须大规模生成。Na Cl-KCl体系中Ni、Fe、Co、Cr四种催化剂的加入均促进了硅粉的氮化,其中Co和Cr的催化效果优于Ni和Fe,而Fe的催化效果略优于Ni。
【学位授予单位】: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17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GUO Weiming;WU Lixiang;LIN Huatay;ZHANG Guojun;;Review on Enhancement of Nitridation of Si Powder[J];China's Refractories;2015年03期
2 古亚军;曹迎楠;李发亮;张海军;鲁礼林;张少伟;;铁纳米颗粒催化氮化硅粉[J];硅酸盐学报;2014年12期
3 祝渊;袁轩一;陈国平;陈克新;;发泡法燃烧合成β-氮化硅粉体及其形貌[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S2期
4 张欣;徐志超;肖秋国;杨明平;;熔盐法制备氮化钛粉末的试验研究[J];粉末冶金工业;2009年04期
5 袁向东;刘利华;李俊国;张联盟;;多晶硅铸锭涂层用高纯Si_3N_4微粉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硅酸盐通报;2009年03期
6 杨筠;陈义祥;林志明;李江涛;;低氮气压力下燃烧合成α-Si_3N_4粉体[J];硅酸盐学报;2008年01期
7 毕玉惠;陈斐;李君;张东明;张联盟;;Si(NH)_2热分解法制备Si_3N_4晶须的影响因素[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李亚伟,张忻,田海兵,刘俊虎,李楠;硅粉直接氮化反应合成氮化硅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3年01期
9 刘新宽,马明亮,席生岐,周敬恩,王渠东,丁文江;机械力活化合成纳米晶氮化铝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0年05期
10 曹永革,葛昌纯,周张健;初始硅粉粒度对自蔓延高温合成氮化硅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9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克刚;多形态AlN、Si_3N_4粉体制备及其导热硅脂复合材料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坤;氮化硅粉体和Sialon粉体的合成工艺及其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
本文编号:
2682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68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