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基于二次界面聚合制备紧密型复合纳滤膜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8 08:46
   纳滤作为一种高效分离技术,已在饮用水软化、微污染水处理以及工业流体分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分离体系,纳滤膜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存在通量低、选择分离性差的问题。从膜材料和制备方法入手,研制具有高通量和高选择分离性能的纳滤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课题选用聚砜超滤膜(PSF)作多孔支撑层、哌嗪(PIP)作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有机相单体、鞣酸(TA)作第二水相反应材料,通过疏松初生态聚酰胺(PA)二次界面聚合制备高性能的紧密型PA/TA双层复合纳滤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Zeta电位测试仪、接触角测试仪等仪器对复合膜表面化学组成、形貌结构、荷电性以及亲水性等进行表征;采用错流分离试验,系统对比了PA/TA双层复合纳滤膜与PA单层复合纳滤膜的分离性能。得到以下结论:(1)利用初生态PA膜表面残留的酰氯基团,通过表面二次聚合反应,可以制得紧密型PA/TA双层复合纳滤膜。ATR-FTIR和XPS分析表明,TA通过分子上酚羟基与初生态PA分离层表面残余酰氯反应形成了一层TA分离层。TA分离层的形成使复合膜切割分子量由疏松PA复合膜的450Da降低至210Da,膜孔径由1.084 nm降至0.778 nm。Zeta电位、水接触角测试表明TA分离层的形成使复合纳滤膜表面荷负电性增强、亲水性有所降低。SEM和AFM表征结果发现,PA/TA复合膜表面更加致密。(2)与疏松PA复合膜相比,PA/TA双层复合膜的孔径减小和膜表面电负性得到增强,对不同无机盐的截留率均得到提高,且表现出紧密型荷负电纳滤膜的分离特性,即R_(Na2SO4)(98.7%)㧐R_(MgSO4)(95.6%)㧐R_(MgCl2)(78.8%)㧐R_(NaCl)(61.6%)。与具有相同NaCl截留率的PA单层复合膜相比,PA/TA双层复合膜具有更高的渗透通量;当NaCl截盐率为80%时,PA/TA双层膜的通量是相同截留率PA单层膜的2.3倍。复合膜经过长时间运行表明,PA/TA双层复合膜表现出良好的性能稳定性。(3)染料分离测试发现,在体积筛分效应以及道南排斥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同等NaCl截留率的PA/TA双层复合膜和PA单层复合膜对不同染料表现出相似的高截留性能。而PA/TA双层复合膜具有较高的初始通量和较小的通量损失率,表现出更好的染料分离性能。
【学位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051.89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纳滤膜与膜材料
    1.2 纳滤膜的制备
        1.2.1 相转化法
        1.2.2 复合法
    1.3 界面聚合复合纳滤膜性能提升
        1.3.1 优化多孔支撑膜
        1.3.2 改变水相组成
        1.3.3 改变有机相组成
        1.3.4 表面改性
    1.4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2.2 PA/TA双层复合纳滤膜的制备
        2.2.1 PA/TA双层复合膜的制备
        2.2.2 PA单层复合膜的制备
    2.3 PA/TA双层复合纳滤膜的表征
        2.3.1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2.3.3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
        2.3.4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2.3.5 膜表面Zeta电位测试
        2.3.6 膜表面静态接触角测试
    2.4 复合膜分离性能评价
        2.4.1 渗透通量的测定
        2.4.2 截留率的测定
        2.4.3 截留分子量的测定
        2.4.4 染料分离性能测试
第三章 PA/TA双层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表征
    3.1 复合纳滤膜的制备
        3.1.1 疏松PA复合膜的制备
        3.1.2 PA/TA双层复合膜的制备
        3.1.3 PA单层复合膜的制备
    3.2 复合纳滤膜的表征
        3.2.1 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
        3.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
        3.2.3 场发射扫面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
        3.2.4 原子力电子显微镜(AFM)分析
        3.2.5 膜表面Zeta电位测定
        3.2.6 膜表面静态接触角测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A/TA双层复合纳滤膜的分离性能研究
    4.1 截留分子量(MWCO)的测定
    4.2 复合膜对无机盐分离性能研究
        4.2.1 复合膜对不同无机盐分离性能
        4.2.2 操作压力对复合膜截留性能的影响
        4.2.3 进料液浓度对复合膜截留性能的影响
        4.2.4 进料液pH对复合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4.2.5 复合膜分离稳定性测试
    4.3 复合膜染料分离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玉军,孙本惠;纳滤膜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1996年03期

2 罗敏,王占生,候立安;纳滤膜污染的分析与机理研究[J];水处理技术;1998年06期

3 俞三传,张建飞,蔡惠如;纳滤[J];膜科学与技术;1999年02期

4 万金保;纳滤膜处理酸洗废液新工艺[J];膜科学与技术;2000年03期

5 吴舜泽,王宝贞;荷电纳滤膜对有机物的分离(一)[J];水处理技术;2000年05期

6 叶蕾,蒲通;纳滤膜技术及其应用[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0年02期

7 俞三传,陈小良,潘巧明,金可勇,高从土皆;多糖纳滤浓缩初步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1年01期

8 宫慧慧,高群玉,陈惠音;纳滤膜技术在食品和发酵中的应用[J];食品工业科技;2002年10期

9 刘玉荣,陈一鸣,陈东升;纳滤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化工装备技术;2002年04期

10 姚国英;纳滤膜材料及其应用[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景雯;;纳滤膜技术及其应用[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孙凯;邢锴;;纳滤膜对双组分无机盐溶液离子脱除模型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3 张守海;蹇锡高;杨大令;;新型耐高温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谢景源;杜启云;王薇;;有机纳滤膜的制备技术[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7)[C];2007年

5 赵理;于坤;许振良;胡登;;新型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侯立安;左莉;张少军;刘晓敏;;纳滤膜的污染成因及防止技术研究[A];膜分离技术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彦彦;袁其朋;杨晓进;;Desal-DK膜在有机溶剂中的纳滤性能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8 杜海波;冉祥军;;纳滤膜污染原因分析及运行管理[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9 阮振刚;张国俊;纪树兰;刘忠洲;;多层自组装纳滤膜及其稳定性能[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10 许建东;杜启云;王薇;;辐照法制备纳滤膜的性能研究[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英;吉林高新区国家专利产品京城亮相获好评[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2 吴启东;纳滤膜装置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示范应用[N];科技日报;2006年

3 苏红玫 刘庆东 邹蕴 张继伟;企业自主创新:我研发 我收获[N];吉林日报;2009年

4 马敬勇;鲁抗医药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N];医药经济报;2006年

5 记者 许凌 通讯员 王准;金赛科技攻克高效纳滤膜技术[N];经济日报;2006年

6 记者 苏红玫 李静;神奇一滤 污水变清[N];吉林日报;2012年

7 张轩;“绿色”与“科技”的完美结合[N];中国矿业报;2008年

8 陈璞;“绿色创想”助力北京奥运[N];大众科技报;2008年

9 记者 尤志卉;“科学家老板”扎堆园区创业[N];苏州日报;2010年

10 张莫;“绿色”与“科技”的完美结合[N];经济参考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宽;基于二次界面聚合制备紧密型复合纳滤膜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年

2 古丽米拉·艾克拜尔;HTCC-Ag/PES纳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于山山;聚苯并咪唑耐溶剂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姜雯丽;国产纳滤膜淡化高砷苦咸水及膜污染清洗方法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徐子潇;磁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脱附液的处置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董蕾茜;基于原位植入法的纳米材料改性超滤膜和纳滤膜制备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7 吴桐;纳滤海水软化中试工艺优化及结垢趋势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陈智文;丝胶复合纳滤膜的制备与分离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9 马碧荣;低压大通量纳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10 巩明珠;氧化石墨烯改性纳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8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828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b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