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强酸型PVA杂化阳膜应用于扩散渗析回收碱

发布时间:2020-10-24 06:18
   在造纸、皮革、印染、铝矿或钨矿提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碱性料液,在众多的碱性料液处理方法中,膜扩散渗析法回收碱是以阳膜分隔碱性料液和水,利用浓度差作为驱动力,使得料液中的碱(NaOH)组分透过阳膜进入至水室,达到分离和回收碱的目的。该方法具有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的优势,但面临的主要难题是缺乏稳定的具有高渗透通量的阳膜。因而,本文以开发化学稳定性好、选择性高、对碱具有高渗析通量的阳膜为目标,制备了含有-S03-基团和氧化硅交联网络结构的阳膜,称为强酸型杂化阳膜。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制备弱碱强酸型的多硅共聚物,多硅共聚物和聚乙烯醇(PVA)进行交联得到弱碱强酸型的杂化阳膜;随后我们再利用小分子量的单体制备了多硅共聚物,调节多硅共聚物上的结构单元比例,与PVA交联形成阳膜;最后开发绿色环保工艺,分两步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的杂化阳膜。这些阳膜均应用于扩散渗析回收碱,考察不同交联度和功能基团对扩散渗析回收碱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1)以两种单体即2-丙烯酰胺-2-甲基-1-丙磺酸(AMPS)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MPS),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弱碱强酸型的多硅共聚物,共聚物内兼含-S03H、-NH-和-Si(OCH_3)_3基团,其中的-Si(OCH_3)_3基团随后与PVA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弱碱强酸型杂化阳膜。膜具有合适的水含量和热稳定性,离子交换容量(IECs)范围为0.90-2.15 mmol/g。最高拉伸强度达到51.75MPa,说明多硅共聚物能提高膜的机械性能。膜在25 ℃ 2.0 M NaOH溶液中浸泡60h后,溶胀度范围为108%-154%。扩散渗析NaOH/Na2WO_4溶液的结果表明:NaOH的渗析系数(UOH)范围为7.9-15.1 mm/h,高于其它报道的PVA杂化阳膜。分析认为强酸性的-S03H基团有利于Na+离子的传递,-NH-和-OH基可以增强膜的均一性和亲水性,同时可以和OH-离子形成氢键,促进OH-离子的传递。(2)采用小分子量的单体即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与甲基丙烯磺酸钠(SMS)进行共聚反应,得到高功能基团密度的多硅共聚物,再与PVA进行溶胶-凝胶反应生成杂化阳膜。膜的IECs为0.28-1.47mmol/g,拉伸强度最大为13.7MPa,初始降解温度范围为223-228 ℃,水含量(WR)范围为42%-67%;65 ℃碱液中浸泡60 h后溶胀度范围为128%-249%;扩散渗析NaOH/Na2WO_4溶液的结果表明:分离因子(SOH/WO_4)为23.2-40.5,UOH范围为9.3-14.2mm/h,高于报道的其它PVA杂化阳膜(7.1-8.0mm/h)。(3)以PVA和壳聚糖(CS)作为膜基体,引入2-甲酰苯磺酸钠(Ph-S),并与3-巯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进行溶胶-凝胶反应,成膜后,再采用Fenton试剂氧化巯基(-SH),制得基于PVA/CS的杂化阳膜。膜的拉伸强度范围为13-56 MPa,断裂伸长率为81%-328%,初始降解温度范围为195-210 ℃,碱液中浸泡60 h后溶胀度范围为265%-375%,说明由于PVA和CS中含有大量未交联的-OH,膜耐碱性不足。扩散渗析NaOH/Na_2W04溶液的结果表明:UOH范围为7.3-13.1 mm/h,分离因子(SOH/WO_4)范围为9.2-15.3。CS中-NH2基与酸化的Ph-S中-S03H基之间形成了酸碱对,并通过与-OH基形成氢键促进了 OH-离子的传递。(4)针对以上制备的壳聚糖基杂化阳膜耐碱性不足的问题,对膜制备工艺进行改进,由PVA、MPTES和苯甲醛二磺酸二钠盐(BADSANa)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并分别用Fenton试剂或臭氧氧化-SH基,制得杂化阳膜。用Fenton试剂氧化的膜初始热降解温度范围为165-275 ℃,拉伸强度范围为5.8-30.9MPa。碱液中浸泡60 h后的溶胀度范围为97%-157%。说明在保证了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的同时,改进工艺增强了膜的耐碱性。对NaOH/NaA102溶液进行扩散渗析的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膜由于具有较高的IECs(1.05-1.33 mmo/go,,UOH范围为5.0-27.5 mm/h,分离因子(SOH/AlO_2)为10.0-18.2;Fenton试剂氧化膜的IECs范围为 1.01 1.36 mmo/g,UOH 范围为 2.8-23.4 mm/h,分离因子(SOH/AlO_2)范围为4.6-20.0。分析认为PVA中的-OH基既能与-CHO基通过缩醛反应交联,也可与Si-OH交联形成Si-O-Si网络结构,增加了膜的耐碱能力;而臭氧氧化的条件更温和、且可连续,可作为制备功能膜的强的绿色氧化剂。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051.893
【部分图文】:

扩散渗析,年表,来源


扩散渗析(DD)是以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为驱动力,通过膜的选择透过性,??使高浓度溶液中的离子向低浓度迁移的过程,该过程同时满足Donna效应中同??离子排斥作用和电中性原则[17_18]。图1.3以NaOH/Na2W04为模拟碱性料液,说??明扩散渗析回收碱的工作原理。??4??

组件图,扩散渗析,板式,组件


_?」the?surface?of?nano?silica??Figure?1.4?Mimetic?transport?mechanism?of?OH"?and?Na+in?three-phase?membrane?model??图1.4根据“三相模型”模拟了?OH-和INa+的传递机理>18l??1.3.2扩散渗析组件??扩散渗析组件主要分为板式和卷式扩散渗析组件,如图1.5所示P]。板式扩??散渗析组件可分为静态板式扩散渗析器和动态板式扩散渗析器。静态板式扩散??渗析器将膜放在料液室和水室,组成“料液室-膜-水室”的结构单元,主要是方??便于实验模拟测试。动态板式扩散渗析器将多个结构单元并联起来,并使料液??和水采用逆流的方式通入,进行连续分离,主要用于工业上实际分离或实验室??中试。卷式扩散渗析组件将膜卷成螺旋状,水和料液以螺旋式在膜两侧逆流流??动

示意图,示意图,无机相,杂化


量会造成严重团聚,影响膜分离性能。扩散渗析的结果分析表明,引入-S03H??基团可以有效阻碍钨酸根离子的通过,同时加快OH-离子的传递速率,传递机??理如图1.6所示[33]。??OH?OH?〇H?OH??OH—??OH_—????Na+ ̄ ̄??Na+?—??Na+—?????.??〇H?QH?OH??Figurel.6?Mimetic?transport?mechanism?of?OH"?and?Na+??图1.6?Na+和OH离子的传递示意图I#??②以强的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的杂化阳膜??在制备这类杂化阳膜中,将有机相和无机相以强的化学键结合如共价键或??离子键,将提高了无机相和有机相之间的相容性和均一性,显著改善了杂化阳??膜的物理化学性能。比较常用的制备方法是有机相为高分子聚合物,如支链上??带有负电荷的活性基团的PVA,与作为无机相的烷氧基硅烷,通过溶胶-凝胶反??应,烷氧基硅烷发生了水解,形成Si-OH与PVA上的-OH缩合,形成Si-0-C??共价键等。像这样以无机相作为前驱体,通过水解和缩合,以共价键或离子键??结合的杂化阳膜,在膜内形成有机-无机互穿网络,能增强两相之间的作用力和??相容性。??WuYH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飞;李传润;徐铜文;;扩散渗析总传质系数计算式的推导与探讨[J];膜科学与技术;2013年02期

2 瑾;利用扩散渗析技术回收废酸[J];硫酸工业;2002年05期

3 钱锦棠;;酸扩散渗析过程中的盐效应[J];水处理技术;1986年02期

4 李福勤;卜云云;;有色金属冶炼污酸扩散渗析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8年01期

5 陆金森;扩散渗析——中和沉淀回收处理废硫酸[J];交通环保;1983年03期

6 钱锦棠,王淑英,张世枚,罗腊生;扩散渗析用阴离子交换膜的研制[J];塑料工业;1984年01期

7 王刚;张炜铭;杨柽瀚;王劲松;虢清伟;邴永鑫;孙平;吕路;潘丙才;;扩散渗析-电沉积联合工艺资源回收酸性含铜树脂脱附液[J];膜科学与技术;2017年05期

8 李雪;赵立新;张哲舟;;扩散渗析法回收高砷污酸中的硫酸[J];有色金属工程;2019年04期

9 杜明桂;丁伟;李秀敏;张伟明;;扩散渗析法回收铝箔腐蚀废酸中HCl[J];辽宁化工;2018年07期

10 付丹;徐静;;酸回收的扩散渗析技术及其发展现状[J];污染防治技术;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戴春华;强酸型PVA杂化阳膜应用于扩散渗析回收碱[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崔梦冰;新型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罗婧艺;扩散渗析法过程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罗发宝;基于离子交换膜的浓差渗析技术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朱茂森;扩散渗析—电渗析法处理钢铁厂酸洗废水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6 童彬;聚合物基离子交换膜的制备、表征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郝建文;PVA基杂化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碱回收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张旭;扩散渗析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侯晓川;镍钼矿冶炼烟尘中硒的提取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扩散渗析—电解法联用处理高砷污酸的技术研究及工艺安全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2 崔燚;硝化棉生产废水扩散渗析—电渗析处理及酸回收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9年

3 汪品;聚酰亚胺多孔膜的制备、扩散渗析应用以及扩散渗析过程水渗透现象抑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4 卜云云;有色金属冶炼污酸回收工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5 秦文梦;面向工业应用的特种膜分离过程研究[D];温州大学;2018年

6 刘娇;电场辅助非对称多孔膜的制备及扩散渗析酸回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7 王魁;扩散渗析—双极膜电渗析耦合分离回收页岩提钒废酸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

8 张帆;基于点击化学改性聚苯阴离子交换膜用于扩散渗析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

9 王恩明;扩散渗析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10 乐希;用于扩散渗析回收酸的聚芳醚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4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2854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c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