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物理场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3:12

  本文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物理场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备的能量转换效率高、对环境友好的特点,这一新型能源已经被认为是未来社会不可缺少的资源之一。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独有的结构特性和大量的热能释放可作为发电厂和热电厂能量,这使其成为人们研究的必然热点。为了解决燃料电池在伴随电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等问题,本文在电池热管理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首要的是分析出热能的产生和燃料电池内部温度的影响因素。温度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管理研究的重要参数,过低的温度会导致电池的性能下降,而高温则会影响燃料电池膜失水而破坏电池结构,电池也将无法正常运行。本文采用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燃料电池进行模拟,建立二维、三维管理系统及传热元件传热计算模块,分别对数学和物理模型进行描述,通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气-液-固耦合传热机理,涉及到的流动、传热与化学反应工程仿真,结合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组分守恒方程,揭示燃料电池内温度场分布形态的本质特性、空冷型电池的温度变化和冷却液冷却燃料电池内部冷却通道流动状态及与温度的影响因素。PEMFC研究的具体结果如下:(1)在二维质子交换膜模型进行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温度变化的有关参数,从而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使用效率。由于燃料电池的氢离子透过膜到达阴极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这时就会有大量的热量产生,这样就使得阴极处的温度要高于阳极处的温度。同时改变工作电压、电池孔隙率、交换电流密度参数的范围,均能有效的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性能,使得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效利用。(2)空冷型冷却的方式对维持电池的温度有显著的作用。在自然冷却时,建立三维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控制因素的变化使电池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而自然冷却的温度控制、电池外部传热的能力都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有效地解决了自然冷却PEMFC电池的温度控制问题。在利用强制对流冷却时,采取电、化、热能耦合,控制风速、风温的变化对燃料电池内部的温度有着不同的作用结果。合理的改变参数值,使得电池在最佳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达到高效运行的目的。(3)本文首次采用多物理场软件建立微小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物理、数学模型耦合,分析出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冷却液散热时冷却液温度、流速、流动方向对电池温度的特性影响。建立微小通道模冷却水的流动过程,对内部流场进行仿真,采取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模拟,得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热模拟和热管理对电池的性能优化和耐久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热管理 数值模拟 多物理场耦合 温度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11.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3
  • 1.1 引言12-14
  • 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意义14-15
  • 1.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管理的研究现状与待解决的问题15-20
  • 1.3.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热管理的研究现状15-18
  • 1.3.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管理待解决的问题18-20
  • 1.4 本文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点20-22
  • 1.4.1 本文研究与开发的课题内容20-21
  • 1.4.2 研究方法21
  • 1.4.3 创新点21-22
  • 1.5 本章小结22-23
  • 第2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基本原理23-35
  • 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结构和工作原理23-25
  • 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特点25-27
  • 2.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能量转换效率27-31
  • 2.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极化曲线分析31-34
  • 2.5 本章小结34-35
  • 第3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数学模型及计算35-41
  • 3.1 模型假设35
  • 3.2 模型假设电极的数学模型描述35-36
  • 3.3 流体通道的数学模型36-40
  • 3.4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物理模型41-53
  • 4.1 模型几何参数41-44
  • 4.1.1 PEMFC温度场模型42
  • 4.1.2 微型PEMFC空冷型模型42-43
  • 4.1.3 微型PEMFC冷却液模型43-44
  • 4.2 模型边界条件44-48
  • 4.3 燃料的物性参数48-52
  • 4.3.1 PEMFC温度场48-50
  • 4.3.2 空冷型PEMFC温度场50-51
  • 4.3.3 冷却液型PEMFC温度场51-52
  • 4.4 本章小结52-53
  • 第5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数值模拟分析53-74
  • 5.1 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53-56
  • 5.1.1 基于物理场和方程的模拟接口53-54
  • 5.1.2 模型耦合54
  • 5.1.3 网格剖分54-55
  • 5.1.4 几何建模55
  • 5.1.5 数值方法55-56
  • 5.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温度场模拟56-61
  • 5.2.1 工作温度对PEMFC温度的影响57-58
  • 5.2.2 气体扩散层空隙对PEMFC温度的影响58-60
  • 5.2.3 交换电流密度对PEMFC温度的影响60-61
  • 5.3 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拟分析61-68
  • 5.3.1 自然对流冷却61-64
  • 5.3.2 强制对流冷却64-68
  • 5.4 水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拟分析68-73
  • 5.4.1 冷却水流速的改变69-70
  • 5.4.2 冷却水温度的改变70-72
  • 5.4.3 冷却水方向的改变72-73
  • 5.5 本章小结73-74
  • 结论74-76
  • 参考文献76-8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2-83
  • 致谢83-8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直接使用甲烷的新燃料电池[J];现代化工;2000年01期

2 ;燃料电池[J];化学工程师;2000年02期

3 徐德新,诸亦新;燃料电池的开发现状与应用前景[J];江苏冶金;2000年02期

4 ;新型能源燃料电池[J];精细化工基地信息通讯;2000年06期

5 秦卫;;燃料电池的现状[J];轻型汽车技术;2000年06期

6 余亮;;燃料电池储氢新技术[J];轻型汽车技术;2000年Z1期

7 丰洋;天然气膜法脱氮用于燃料电池[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1年02期

8 ;我研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燃料电池[J];稀有金属;2001年04期

9 ;形形色色的锂电池和燃料电池[J];福建轻纺;2001年06期

10 刘四华;国外燃料电池的开发与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学家为燃料电池开发新催化剂[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2 郭晓汾;张毅;;燃料电池车辆及其新进展[A];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二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许谷;;燃料电池——改变未来世界的新科技——燃料电池系统中关键部分的研究[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宋二虎;;电动自行车用燃料电池的产业化之路[A];电动车及新型电池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于泽庭;韩吉田;;燃料电池在家庭中的应用[A];山东省第五届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陆天虹;张玲玲;唐亚文;高颖;;各种燃料电池在产业化概况[A];2006中国动力电池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宫振华;张存满;肖方f

本文编号:313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13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e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