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性肌理在生活陶艺设计中的表现
发布时间:2022-01-05 03:42
本文为“墨染”系列生活陶艺作品设计报告。设计通过对泥性肌理在生活陶艺中的运用去丰富生活陶艺的装饰形态,深入分析和挖掘泥性肌理的多种表现形式,并对中国古代陶瓷装饰工艺技法与现代陶艺作品中对于泥性肌理的运用进行了广泛研究。首先,对生活陶艺及泥性肌理的相关概念进行简单概述;其次,通过对图片及相关资料的对比分析,了解与归纳泥性肌理在生活陶艺中不同的表现形式。再者,文章通过研究泥性肌理的审美表达进一步论述生活陶艺中泥性肌理语言的重要性与艺术价值体现。最后,结合自己的生活陶艺作品将泥性肌理的各种表现形式与器物相结合,用于生活陶艺设计,赋予生活陶艺新的表现形式,使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又富有时代气息。在形式美的法则的基础上,使泥性肌理融入到陶瓷造型中,丰富和开阔了生活陶艺设计的表现方式。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宋定窑刻划花石
变化多样,连带着线与面的结合,有着丰富的艺术效果(如图14-15)。其中运用刻花与划花装饰较为典型的如宋代耀州窑,耀州窑刻花纹饰的线条轮廓明显,圆润流畅,灵活自如。划花刀锋一侧深一侧浅,凹刻的线条所形成的截面倾斜的阴影部分,线面结合,富有变化。两者的结合使得图案有了起伏与主次关系,产生次序感,加强了视觉效果。纹饰结合器型的转折与重叠所形成的综合的视觉效果,多样而统一,使得隐含于表面的立体效果的以表现,产生了一定效果的视觉错觉。“表面具有非常奇妙的性质——人们可以用手去触摸它却拿不到它。我们的眼睛可以时常去接触物体的表面,却不能介入到里面去确认它,因此,只有在平面(这里的平面主要指的是表面)上才能够产生错觉的现象。”11宋代耀州窑的这种表面刻划的装饰手法使得表面显露出较为含蓄的立体效果。这种含蓄的立体表面效果,在器物表面表现为刻花所形成的平滑圆润的曲线,与富有力度利落的划花所形成线面的对比使得在二维平面中表现出三维的空间感与体积感,产生面的对11白石和也著、王传杰译:《平面造型与错觉艺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年一月第一版,第 63 页。图 13(北宋定窑刻划花石榴瓶)图 14(北宋耀州窑刻莲花?
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论文 3 泥性肌理在生活陶艺中的表现3.1 .2 泥性肌理中刻划的技法表现刻、划的表现方式法是利用竹刀、木片、刮刀、刻刀、锯片等尖状或片状等的工具,在泥坯上刻划出深浅不一线状的纹理,使坯体的表面呈现出凹凸起伏的肌理效果。坯体的干湿程度不一所刻划出来的线条效果与深浅也不一样。刻时的深浅、粗细、长短变化造成清晰的层次与立体效果。在坯体不同的含水度的状态下刻、划有着差异明显的视觉效果,如果在坯体相对于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刻画出的线条如水纹般平滑、自然与流畅,当坯体在相对于含水量较为适中的情况下刻划出的线条则清晰深刻、轮廓明显与硬朗。需把握好坯体的干湿度,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否则坯体过干使得刻刀艰涩,线条不流畅干脆。中国古代陶瓷中对于刻划的运用十分普遍,细分为“刻花”与“划花”两种装饰技法。刻花线条灵活自然,生动精细,手法自由(如图 13)。而划花的线条宽窄相兼,转折起伏,变化多样,连带着线与面的结合,有着丰富的艺术效果(如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陶艺创作的情感因素[J]. 林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05(03)
[2]生活陶艺创作之我见[J]. 吕金泉. 中国陶瓷工业. 2002(06)
本文编号:3569656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2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北宋定窑刻划花石
变化多样,连带着线与面的结合,有着丰富的艺术效果(如图14-15)。其中运用刻花与划花装饰较为典型的如宋代耀州窑,耀州窑刻花纹饰的线条轮廓明显,圆润流畅,灵活自如。划花刀锋一侧深一侧浅,凹刻的线条所形成的截面倾斜的阴影部分,线面结合,富有变化。两者的结合使得图案有了起伏与主次关系,产生次序感,加强了视觉效果。纹饰结合器型的转折与重叠所形成的综合的视觉效果,多样而统一,使得隐含于表面的立体效果的以表现,产生了一定效果的视觉错觉。“表面具有非常奇妙的性质——人们可以用手去触摸它却拿不到它。我们的眼睛可以时常去接触物体的表面,却不能介入到里面去确认它,因此,只有在平面(这里的平面主要指的是表面)上才能够产生错觉的现象。”11宋代耀州窑的这种表面刻划的装饰手法使得表面显露出较为含蓄的立体效果。这种含蓄的立体表面效果,在器物表面表现为刻花所形成的平滑圆润的曲线,与富有力度利落的划花所形成线面的对比使得在二维平面中表现出三维的空间感与体积感,产生面的对11白石和也著、王传杰译:《平面造型与错觉艺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年一月第一版,第 63 页。图 13(北宋定窑刻划花石榴瓶)图 14(北宋耀州窑刻莲花?
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论文 3 泥性肌理在生活陶艺中的表现3.1 .2 泥性肌理中刻划的技法表现刻、划的表现方式法是利用竹刀、木片、刮刀、刻刀、锯片等尖状或片状等的工具,在泥坯上刻划出深浅不一线状的纹理,使坯体的表面呈现出凹凸起伏的肌理效果。坯体的干湿程度不一所刻划出来的线条效果与深浅也不一样。刻时的深浅、粗细、长短变化造成清晰的层次与立体效果。在坯体不同的含水度的状态下刻、划有着差异明显的视觉效果,如果在坯体相对于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刻画出的线条如水纹般平滑、自然与流畅,当坯体在相对于含水量较为适中的情况下刻划出的线条则清晰深刻、轮廓明显与硬朗。需把握好坯体的干湿度,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否则坯体过干使得刻刀艰涩,线条不流畅干脆。中国古代陶瓷中对于刻划的运用十分普遍,细分为“刻花”与“划花”两种装饰技法。刻花线条灵活自然,生动精细,手法自由(如图 13)。而划花的线条宽窄相兼,转折起伏,变化多样,连带着线与面的结合,有着丰富的艺术效果(如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陶艺创作的情感因素[J]. 林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05(03)
[2]生活陶艺创作之我见[J]. 吕金泉. 中国陶瓷工业. 2002(06)
本文编号:3569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356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