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陶瓷色料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

发布时间:2017-06-07 05:16

  本文关键词:陶瓷色料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目前对陶瓷色料的研制主要是应用传统的经验方法,理论分析不够;另外釉下彩陶瓷色料的种类较少,目前仅钴蓝色料和釉里红色料使用较为广泛。因此,优化陶瓷色料的合成条件,研制和开发新型的釉下彩陶瓷色料并探讨其生色机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传统的陶瓷色料配方,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几种不同的含Co~(2+)和含Cr~(3+)及YAG:Ce陶瓷色料。用Mg~(2+)、Zn~(2+)和A1~(3+)对上述几种色料中Co~(2+)和Cr~(3+)进行取代,研究形成的固溶体的物相和颜色的变化,并通过XRD和漫反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数种不同颜色的陶瓷色料,通过XRD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确定了颜料的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钴蓝色料,孔雀绿色料,硅酸钴紫色色料和YAG:Ce黄色色料可能应用于釉下彩。2.用Mg~(2+)、Zn~(2+)和A1~(3+)对钴蓝色料,孔雀绿色料和紫色色料中的Co~(2+)和Cr~(3+)进行离子取代,制备出固溶体,通过晶胞体积的计算确定每种色料的固溶区范围,研究其颜色在固溶区范围内的连续变化。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取代量的多少来调节色料颜色的深浅。3.对Co~(2+)在四面体场和八面体场中的生色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2+)位于四面体长和八面体场中时,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当Co~(2+)在四配位场中时,吸收峰位于500~700 nm处能量较低的红光区和绿光区的三个吸收峰,分别为546 nm处~4A_2→~2A_1的跃迁吸收峰,592 nm处~4A_2→~4T_1的跃迁吸收峰和627 nm处~4A_2→~2A_1的跃迁吸收峰,因此样品显蓝色。而Co~(2+)在八面体场中的跃迁主要是500 nm处~4T_(1g)(F)→~4T_(1g)(P)的跃迁,在蓝光和绿光区的吸收相对较强,在紫色区的吸收相对较弱,因此样品显紫色。同时分析了Cr~(3+)在八面体场中的跃迁,得出位于392nm处的吸收峰为~4A_2→~4T_1的跃迁,552 nm处的吸收峰为~4A_2→4T2的跃迁。4.测试了几种色料的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每种颜色的色料都具有其特征的反射光谱,通过反射光谱可以分析离子的跃迁所吸收的能量,同时可以通过漫反射光谱计算出每种色料的色坐标,色坐标上可直观显示出各种色料的在色度图中位置。然而,人眼观察到的色料的颜色除了与色坐标有关外,还与色料的深浅(吸收率)有关。
【关键词】:陶瓷色料 颜色 光谱 釉下彩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74.4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前言9-15
  • 1.1 研究背景介绍9
  • 1.2 陶瓷发展概况9-11
  • 1.3 陶瓷色料简介11-12
  • 1.3.1 陶瓷色料的命名与分类11
  • 1.3.2 陶瓷色料的特点11-12
  • 1.3.3 陶瓷色料的制备方法12
  • 1.4 本文研究内容12-15
  • 第2章 实验部分15-19
  • 2.1 试剂及仪器15-16
  • 2.1.1 试剂15
  • 2.1.2 仪器15-16
  • 2.2 实验过程16-19
  • 2.2.1 陶瓷色料的选择16
  • 2.2.2 陶瓷色料的表征16-19
  • 第3章 铝酸钻蓝色陶瓷颜料的制备和表征19-33
  • 3.1 引言19
  • 3.2 Mg~(2+)取代铝酸钴钴蓝色色料的制备方法19
  • 3.3 Mg~(2+)取代铝酸钴钴蓝色料的表征19-27
  • 3.3.1 XRD物相分析19-21
  • 3.3.2 样品外观颜色21-22
  • 3.3.3 钴离子生色机理分析22-23
  • 3.3.4 光谱特征23-24
  • 3.3.5 焙烧温度的影响24-27
  • 3.4 Zn~(2+)取代硅酸钻钴蓝色色料的制备方法27-28
  • 3.5 Zn~(2+)取代铝酸钴钴蓝色料的表征28-31
  • 3.5.1 XRD物相分析28-29
  • 3.5.2 样品外观颜色29-30
  • 3.5.3 光谱特征30-31
  • 3.6 本章小结31-33
  • 第4章 孔雀绿色料的制备和表征33-43
  • 4.1 引言33
  • 4.2 Mg~(2+)掺杂孔雀绿色料的制备33-34
  • 4.3 Mg~(2+)掺杂孔雀绿色料的表征34-38
  • 4.3.1 物相分析34-35
  • 4.3.2 样品外观颜色35-36
  • 4.3.3 生色机理分析36-37
  • 4.3.4 光谱特征37-38
  • 4.4 Zn~(2+)掺杂孔雀绿色料的制备38
  • 4.5 Zn~(2+)掺杂孔雀绿色料的表征38-41
  • 4.5.1 物相分析38-39
  • 4.5.2 样品外观颜色39-40
  • 4.5.3 光谱特征40-41
  • 4.6 本章小结41-43
  • 第5章 硅酸钴色料的制备和表征43-53
  • 5.1 引言43-44
  • 5.2 Mg~(2+)取代硅酸钴色料的制备44
  • 5.3 Mg~(2+)取代硅酸钴色料的表征44-48
  • 5.3.1 物相分析44-45
  • 5.3.2 样品外观颜色45-47
  • 5.3.3 生色机理47-48
  • 5.3.4 光谱特征48
  • 5.4 Zn~(2+)取代硅酸钴样品的制备48-49
  • 5.5 Zn~(2+)取代硅酸钴样品的表征49-52
  • 5.5.1 物相分析49-50
  • 5.5.2 样品外观颜色50-51
  • 5.5.3 光谱特征51-52
  • 5.6 本章小结52-53
  • 第6章 铬绿色料的制备和表征53-59
  • 6.1 引言53
  • 6.2 绿色色料的制备53-55
  • 6.2.1 合成温度的影响53-54
  • 6.2.2 合成原料的影响54-55
  • 6.2.3 反应时间的影响55
  • 6.3 绿色色料的表征55-58
  • 6.3.1 物相分析55-57
  • 6.3.2 样品外观颜色57-58
  • 6.3.3 光谱特征58
  • 6.4 本章小结58-59
  • 第7章 黄色色料的制备和表征59-67
  • 7.1 引言59
  • 7.2 铅黄色料的制备59
  • 7.3 铅黄色料的表征59-62
  • 7.3.1 物相分析59-60
  • 7.3.2 样品外观颜色60-61
  • 7.3.3 光谱特征61-62
  • 7.4 YAG:Ce黄色色料的制备62
  • 7.5 YAG:Ce黄色色料的表征62-64
  • 7.5.1 物相分析62-63
  • 7.5.2 样品外观颜色63-64
  • 7.6 本章小结64-67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强;;快烧釉下彩系列产品[J];建材工业信息;1988年11期

2 徐翠云;高档釉下彩软质瓷面世[J];江苏陶瓷;1991年04期

3 张楚务;;湘瓷泛轻花——唐长沙窑釉下彩绘艺术探微[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8年01期

4 顾盘伟;;一次烧成的釉下彩或釉中彩新方法[J];中国陶瓷;1985年02期

5 罗湛英;;长沙窑陶瓷釉下彩装饰艺术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年Z1期

6 刘劲松;;刘劲松作品欣赏[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8年03期

7 ;釉下丝网印图案砖的试制研究[J];陶瓷;1976年01期

8 牛士荣;;试谈“龙岩”高岭土在高级细瓷中的应用[J];陶瓷研究;1991年03期

9 李正安;湘水依依釉下彩[J];陶瓷工程;1994年04期

10 陆涛,刘军;釉下彩绘“五彩”人物画技法浅谈[J];中国陶瓷;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世荣;;浅谈长沙窑釉下彩瓷科技鉴定[A];The Methodology, Prospect and Significance on Non-destroyed Scientific Determination for Chinese Ancient Ceramic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 王莉英;划破黑夜的一颗耀眼流星[N];人民日报;2012年

2 范围;宋元陶瓷转折交替期的影青釉下彩[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朱启新;长沙窑瓷铭劝学诗[N];中国文物报;2011年

4 王立新;规整精细醴陵瓷[N];中国商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殷鹏;揭开毛瓷的神秘面纱[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黄花菜;主席用瓷放异彩[N];中国档案报;2001年

7 毛健;湘瓷泛轻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长江路又现六朝御沟[N];南京日报;2006年

9 包明达;釉下彩六系罐[N];中国商报;2004年

10 ;瓷彩大观园[N];中国质量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家园;长沙窑的灵魂—釉下彩瓷纹样的深层审美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常海冰;陶瓷色料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3 何臻婵;不可淹没的瓷海明珠[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翦建文;论长沙窑[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陶瓷色料的合成及其光谱性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8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428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c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