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检测低温液氨压力管道微泄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红外热像检测低温液氨压力管道微泄漏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液氨压力管道 红外热像技术 微泄漏 结霜 热传导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果、蔬菜、肉类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据统计,我国居民每日人均摄入果蔬量为1.027千克,经过科学的计算,中国每年对水果、蔬菜的总消费量约为4.873亿吨,同时人们对产的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冷库可以保证水果、蔬菜、肉类的供应量与其新鲜程度,由于需要,我国冷库数量与日俱增。大多数压缩式制冷企业使用的制冷剂是液氨,氨是一种有毒物质,它还具有可燃性、易爆性,属第2.3类有毒物质。液氨泄漏后形成氨气聚集在空气中可使人畜中毒,达到爆炸极限浓度时遇明火可能引发爆炸,可能对社会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涉氨制冷企业使用的液氨压力管道泄漏现象严重,由于经济性与安全性,低温液氨压力管道通常包裹一层保温材料,称之为保冷层。由于保冷层的存在,人们不能直观观察到液氨管道,增加了检查难度。各种检测方法如超声检测、X射线检测、声发射式检测均由于各种局限因素不便于对包裹保冷层的液氨压力管道进行检测,对于保冷层内部的液氨压力管道,目前尚没有一种安全、可靠、便捷的检测方法。本文研究使用红外热像技术对低温液氨压力管道进行微泄漏检测具有安全性、便捷性、快速性、宏观性的特点;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影响检测结果因素较多,检测结果偏于定性,非定量。文中提出了利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低温液氨压力管道的检测方案及方法,通过对实体氨制冷企业低温液氨压力管道进行检测,归纳出三类保冷层外温度异常的隐患现象。每个类型中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隐患实例进行现象以及数据分析。通过对隐患实例处保冷层厚度计算、热传导验证、霜层形态分析、霜层内部密度分析判断保冷层内部存在微泄漏引起的点冷源。最后通过使用工具破坏保冷层,取出保冷材料,使用氨气浓度检测仪对隐患实例处进行氨气浓度检测,得出氨气浓度数值,对分析的泄漏结论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通过分析与验证,可以得出结论,具体为通过观察低温液氨压力管道保冷层表面热像图特征以及表面霜层形态、内部密度分布规律判断保冷层内部是否存在液氨的微泄漏。
【关键词】:液氨压力管道 红外热像技术 微泄漏 结霜 热传导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113.5;TQ055.8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0-11
- 1.2 低温液氨压力管道的使用现状11
- 1.3 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发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4 常用管道检测方法的适用性与特点14-16
- 1.5 文章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8
- 第二章 红外热像仪检测原理及测量公式18-28
- 2.1 红外热像仪检测原理18-25
- 2.1.1 电磁波谱18-19
- 2.1.2 黑体辐射19-22
- 2.1.3 非黑体辐射源22-24
- 2.1.4 红外线半透明材料24-25
- 2.2 测量公式25-28
- 第三章 低温液氨压力管道微泄漏机制28-34
- 3.1 低温液氨压力管道微泄漏原理28-29
- 3.1.1 腐蚀28
- 3.1.2 磨损28
- 3.1.3 振动28-29
- 3.1.4 应力集中29
- 3.1.5 冲蚀29
- 3.2 低温液氨压力管道微泄漏位置29-34
- 3.2.1 焊接处29-31
- 3.2.2 弯头处31
- 3.2.3 阀门处31-32
- 3.2.4 法兰连接处32-34
- 第四章 液氨低温压力管道的热成像检测方法及方案的设计34-40
- 4.1 检测思路34-35
- 4.2 检测仪器35-36
- 4.3 检测方法36-37
- 4.4 重点检测区域分析37-38
- 4.5 检测结果记录的设计38-40
- 4.5.1 现场检查记录38-39
- 4.5.2 信息整理记录39-40
- 第五章 液氨低温压力管道泄漏隐患点的识别40-69
- 5.1 分析思路40-41
- 5.2 红外成像仪检测现象归纳41-45
- 5.2.1 未存在温度异常区域现象41-42
- 5.2.2 存在温度异常区域现象42-45
- 5.3 低温液氨压力管道微泄漏现象识别45-69
- 5.3.1 液氨压力管道保冷层厚度计算及分析45-50
- 5.3.2 泄漏隐患点的热传导验证50-58
- 5.3.3 泄漏隐患点成霜机理分析58-66
- 5.3.4 未泄漏点温度异常及结霜分析66-69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9-70
- 6.1 结论69
- 6.2 展望69-70
- 致谢70-71
- 参考文献71-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志宏;闫江伟;韩正林;;裂纹扩展过程红外热像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葛楠;彭光正;姜牧舟;;基于红外热像图局部熵差的泄漏定位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3 李午;;炼铁厂炉窑设备的红外热像检测与诊断[J];中国设备工程;2005年12期
4 李国华,赵会友,朱红秀,曲敬信,吴立新;红外热像检测的数值优化[J];煤矿机械;2004年09期
5 杜红秀,张雄,韩继红;混凝土火灾损伤的红外热像检测与评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9期
6 刘颖韬;郭兴旺;郭广平;;红外热像检测的3D建模与1D建模的对比[J];无损检测;2011年02期
7 刘晖;陈国华;;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石化工业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设备;2010年01期
8 刘颖韬;郭广平;温磊;杨党纲;;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应用于蜂窝结构复合材料的检测能力评价[J];无损检测;2011年12期
9 周晓冬,邓志华,陈晓军,廖光煊,张和平;数字红外热像测温技术的应用和局限[J];火灾科学;1999年04期
10 杨晓峰;李晓红;卢义玉;康勇;;灰岩钻掘过程的红外热像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宁;曾智;冯立春;孔德娟;张存林;;基于脉冲红外热像法的表面下识别的有限元模拟和实验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2 李莉;唐伟伟;吴士明;;医用远红外热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3 安里千;范世民;李建辉;张拥军;;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的红外热像处理技术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张雄;韩继红;;建筑物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研究[A];吴中伟院士从事科教工作六十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韩继红;张雄;;建筑物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研究[A];第六届全国建筑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周双锋;刘战捷;;红外热像检测在线路板元器件虚焊焊点上的应用及研究[A];第三届空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高兰香;沈国土;蔡继光;高景;董占海;;红外热像理论建模中的体效应研究[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吕少文;李红;赵丽君;何文彤;;人体红外热像图的分析与理解[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厚磊;李洪娟;王健;;红外热像监测HIV感染者脏腑功能[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王述红;谭志宏;唐春安;徐涛;;岩石破裂过程红外热像试验[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小方;上海 拓展红外热像检测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N];建筑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飞笛资讯研究员 陈红霞;红外热像系统平民化“破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3 本报记者 樊哲高;构筑抗击“非典”新防线[N];中国电子报;2003年
4 ;一秒体温监测仪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旭龙;基于红外热像图的Bell面瘫客观评估与选穴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2 闫志峰;基于红外热像法镁合金及其焊接接头疲劳行为及评定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旭萌;航天器用网格面板蜂窝夹层结构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研究[D];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5年
2 杜鹏;承压设备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3 卢弘扬;红外热像检测低温液氨压力管道微泄漏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刘栋栋;阵列式智能红外模拟靶标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5 胡斌;医用红外热图处理及辅助诊断系统的设计[D];天津大学;2006年
6 金学元;持续热激励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7 袁仁续;恒定热流持续加热红外热像检测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陆志沣;红外环境建模与仿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钱进;红外热像整机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文炳;建筑物破损状况的红外热像法定量检测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76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57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