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工程论文 >

甲酸在贵金属上电氧化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01:03

  本文关键词:甲酸在贵金属上电氧化机理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甲酸 电氧化 机理 贵金属


【摘要】: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由于其比能量密度高,使用安全性好,开路电位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在燃料电池催化剂材料、电极结构及电池系统研发的同时,作为燃料的甲酸分子的电催化氧化的机理也被广泛研究。目前,普遍认为甲酸氧化可通过双途径机理进行:一是间接途径,也称CO途径,即甲酸氧化时先生成中间产物CO,然后再氧化生成CO2;二是直接途径,即甲酸失去2个H+直接氧化成CO2。虽然,大量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及原位谱学方法被用来研究甲酸电催化氧化,但是两者在反应过程中的贡献与角色还需要更清楚的认识,而对于甲酸直接途径中的中间反应物,目前还存在争议。本论文主要应用新的非线性电化学谱学诊断方法——总谐波失真(THD)谱考察Pt和Au电极表面甲酸的电催化氧化的非线性频响行为。通过改变pH和甲酸浓度,考察体系PH值、燃料浓度对甲酸氧化的稳态极化,线性频率响应(即:交流阻抗谱)及非线性频率响应的影响。并对甲酸氧化的直接途径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电位下,甲酸更容易发生氧化,而高电位下甲酸根离子更容易氧化,不同pH下甲酸的电氧化是甲酸和甲酸根离子混合控制的结果,并且THD技术对于制备甲酸浓度传感器更具优势。
【关键词】:甲酸 电氧化 机理 贵金属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6;TM91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文献综述9-22
  • 1.1 选题背景9
  • 1.2 燃料电池简介9-12
  • 1.2.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9-10
  • 1.2.2 燃料电池的应用优势10-12
  • 1.3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研究12-14
  • 1.3.1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工作基本原理12-13
  • 1.3.2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优势13-14
  • 1.3.3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存在的问题14
  • 1.4 甲酸电氧化机理的研究14-19
  • 1.4.1 甲酸在铂上的氧化机理研究14-19
  • 1.4.2 甲酸在钯和金上的氧化机理研究19
  • 1.5 实验研究的工作19-22
  • 1.5.1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9-20
  • 1.5.2 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20-22
  • 2. 一氧化碳和甲酸在金电极上的电氧化22-32
  • 2.1. 实验部分22-24
  • 2.1.1 实验仪器及药品22-23
  • 2.1.2 实验装置23
  • 2.1.3 实验步骤23-24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24-31
  • 2.2.1 甲酸在金上的电催化氧化实验24-31
  • 2.2.2 一氧化碳在金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31
  • 2.3 本章小结31-32
  • 3. 一氧化碳和甲酸在铂电极上的电氧化32-49
  • 3.1. 实验部分32-34
  • 3.1.1 实验仪器及药品32-33
  • 3.1.2 实验步骤33-34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34-48
  • 3.2.1 甲酸在铂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34-39
  • 3.2.2 CO在铂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39-46
  • 3.2.3 CO存在时对甲酸电催化氧化的影响46-48
  • 3.3 本章小结48-49
  • 4 甲酸浓度的影响49-58
  • 4.1 实验部分49
  • 4.1.1 实验仪器及药品49
  • 4.1.2 实验步骤49
  • 4.2 不同甲酸浓度在铂上的电氧化行为49-54
  • 4.3 不同甲酸浓度在金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54-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5 甲酸电催化氧化过程的数值模拟58-67
  • 本章小结66-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72-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其他[J];燃料学报;1958年02期

2 赵守普;松香氧化机理的研究获得成功[J];林产化学与工业;1990年02期

3 邓鹏;王守经;王文亮;;食用油氧化机理及检测方法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年08期

4 周华龙,徐家宽,刘畅;对油脂氧化机理中缺陷的研究[J];西部皮革;2003年06期

5 Stephen M.Hsu,徐明炯,盛希罗;润滑油的氧化变质机理[J];润滑与密封;1989年06期

6 穆同娜,张惠,景全荣;油脂的氧化机理及天然抗氧化物的简介[J];食品科学;2004年S1期

7 刘然;王杏娟;高福;李超;孙艳芹;吕庆;;富硼渣制备BN-MgAlON复合材料及氧化机理分析[J];功能材料;2013年12期

8 周华龙,张新申,蒋小萍,陈家丽,陶循建;不饱和油脂氧化机理的研究与技术开发(Ⅰ)氧化机理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皮革;2003年11期

9 张明成;;油脂氧化机理及抗氧化措施的介绍[J];农业机械;2011年08期

10 杨家红,陈万雄,赵中伟;碳酸钠对毒砂氧化机理影响的电化学研究[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屈哲;李晓雁;冯雪;;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SiC材料的氧化机理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润润;典型芳香类化合物大气氧化机理的理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周华龙;不饱和油脂非均相系统氧化机理的研究与表征[D];四川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星星;甲酸在贵金属上电氧化机理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唐会毅;Ti_3SiC_2/SiC复合材料高温氧化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魏玺;3D C/SiC复合材料氧化机理分析及氧化动力学模型[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赵南;铜镁合金初期氧化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7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huagong/627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b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