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铜钛合金时效组织和性能影响研究
【图文】:
图 1-1 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原理图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EHPT)是指对金属进行加工,,使样品受到压缩图 1-2 所示。样品以盘的形式位于两个砧座之,然后旋转下砧座,通过摩擦力使盘剪切变形形工件,大大限制了加工效率。A.P. Zhilyaev高压扭转(HPT)过程中影响晶粒细化的显微型来解释 HPT 中均匀微观结构的发展。
图 1-2 高压扭转(HPT)原理图1-2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high pressure torsion (HPT研磨(SMAT)的概念首先是由卢柯院士提出[4地碰撞金属材料表面,使金属表面在短时间米级别。这种方法大大增强了表面特性而不改特定结构和性能要求的最为灵活的一种方法。经济,因此具有很高的潜力。由于 SMAT 简单应用中非常有价值。同时,SMAT 还提供了一化过程。由于从处理面到深层的应力和应变速为零,可以观察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微观结构本机制。面处理如喷丸强化之间存在差异。例如,(i)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G146.11;TG580.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伟刚;裘旭东;陈楚;崔学广;袁巨龙;;表面机械研磨对5083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8年08期
2 徐颖宣;孟祥晨;李根;金斌;盖炳君;谢庭祯;刘勇;吕坚;;表面机械研磨处理5182铝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J];中国材料进展;2017年02期
3 邹途祥;卫英慧;侯利锋;许并社;刘刚;;表面机械研磨诱导纯铝表层纳米化[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杨晓华;兑卫真;刘刚;;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316L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02期
5 莫成刚;黄凯;刘刚;黄璞;左良;;表面机械研磨/异步轧制无取向硅钢薄带的渗硅行为[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1年03期
6 张聪惠;于飞;王耀勉;何晓梅;;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工业纯锆的组织和拉伸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2013年01期
7 邢长海,王科,刘刚,吴世丁;表面机械研磨处理的纯铜拉伸形变机制[J];材料研究学报;2005年05期
8 石继红;武保林;刘刚;;退火对表面机械研磨处理纳米化316L不锈钢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年01期
9 文磊;袁勇;王亚明;金莹;;表面机械研磨处理2024铝合金表面纳米晶层和含铁层对摩擦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年06期
10 何晓梅;张聪惠;杨占林;刘晓燕;赵西成;于飞;;退火对表面机械研磨处理纳米化工业纯钛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科;刘刚;许并社;吕坚;卢柯;;表面机械研磨处理纯铜的表面纳米化[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3年
2 刘刚;;表面机械研磨处理316L不锈钢的结构和性能[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3 武晓雷;洪友士;陶乃;刘刚;吕坚;卢柯;;表面机械研磨处理Co的纳米晶体形成机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林万明;铜及铜合金表面纳米化及其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白涛;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对应力腐蚀敏感性影响的小冲杆试验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伟;纳米晶金属材料微结构参数、热稳定性和马氏体逆相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言超;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铜钛合金时效组织和性能影响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2 申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纯铜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3 李根;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5182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6年
4 孙乐乐;表面机械研磨处理铜合金力学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崔晓倩;表面机械研磨及渗氮作用下纯铁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6 吕潍威;变形方式对铜及铜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7 李玉荣;表面机械研磨处理Cu-10Ni合金腐蚀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毕海香;纯铜表面纳米化及其扩散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9 庞彦召;大塑性变形工业纯钛力学性能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10 刘贝;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5182铝合金PLC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56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2656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