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铸造论文 >

高强耐蚀Cu-4.0Ag合金微细线加工工艺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19:21
  本文采用热型连铸法制备了Ф8.0 mm Cu-4.0Ag合金杆材,并通过连续冷拉拔工艺制备出高强高导Ф0.05 mm Cu-4.0Ag合金微细线,研究了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演变;通过对Ф0.1 mm Cu-4.0Ag合金细线表面涂覆石墨烯制备出耐蚀铜银合金导线,对其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Ф8 mm Cu-4.0Ag铸杆组织内部晶粒沿纵向排列且内部均匀析出银颗粒;导电率为86.44%IACS,抗拉强度为201.50 MPa,断后延伸率40.75%,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优异的塑性变形能力。制备出的高强高导Ф0.05 mm Cu-4.0Ag合金微细线,抗拉强度为1.02 GPa,导电率为77.20%IACS。利用Hollomon关系式研究了大拉过程中加工硬化现象,结果显示硬化指数由0.20增加至0.42,导致维氏硬度增加49.41%。采用Boltzmann函数研究了变形过程中电阻率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电阻率增加至0.02245?·mm2/m后趋于稳定。采用EBSD对不同变形量下的试样微观组织演变进行分析,铸杆的反极图显示银粒子的存在使整体取向略微偏离<100&... 

【文章来源】: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强耐蚀Cu-4.0Ag合金微细线加工工艺及性能研究


Cu-Ag合金相图

示意图,拉伸变形,示意图


高和改善材料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本文主要涉及到拉拔一传统工艺,材料在该塑性变形过程的组织及性能变化规律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拉拔是一种在拉力作用下将坯料从小于其断面的模孔中拉出的塑性变形过程,要用于线材、丝材、管材等小断面长制品的生产过程中。1.3.1 塑性变形机制金属塑性变形过程宏观表现为形状和尺寸的永久性转变,微观则表现为位运动。常温下塑性变形大多数为晶内变形,位错运动的形式分为滑移和孪生,文主要研究拉伸变形机制,变形示意图见 1-2。滑移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滑移面和滑移方进行的变形,通常滑移面为原子密排面,位错运动的阻力也最小。图 1-2 中,当样进行拉伸时,滑移方向在外界约束条件下逐渐趋于拉伸轴,夹头附近区域因能自由滑移而产生弯曲现象,中间部分晶体发生转动,即晶体在变形过程中不有滑移发生还存在晶体的转动。

两坐标,位置关系,反极图


不同方向原子排列的不同而表现能都会有所差异,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观察这拉拔变形过程中,晶粒在外力作用下平行于晶粒即为丝织构,也称为纤维织构。丝织构研究其塑性变形过程变化规律,可以指导材取向并不能像晶粒形貌那样能直接观察到,来进行研究。通常情况下,织构分析的基础律,即外界样品坐标系和晶体坐标系。样品向)-TD (transverse direction,横向)-ND (nor 3 个晶轴,如[100]-[010]-[001],两者之间位形表示法有极图、反极图、欧拉取向空间和极图表示法,其中反极图一般常用于描述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单层石墨烯制备及其耐腐蚀特性实验研究[J]. 邢玉雷,徐克,蔡光兰,齐春华,王鑫,刘志成.  现代化工. 2016(03)
[2]石墨烯及其在金属防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龚佑宁,于连江,潘春旭.  中国舰船研究. 2016(01)
[3]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研究新进展[J]. 蒲瑾.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22)
[4]热型连铸单晶Cu设备的开发与应用[J]. 封存利,范广新,邱胜利,刘光林.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15(07)
[5]铜银漆包线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特征研究[J]. 张建波,张震宇,张洪锋.  科技资讯. 2015(07)
[6]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冷拉拔的加工硬化及再结晶[J]. 于孟,牛中杰,毛江虹,薛飒,贾兵然.  稀有金属. 2015(08)
[7]绕包电磁线及漆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J]. 李福,凌春华,颜俊.  电线电缆. 2015(01)
[8]石墨烯薄膜对铜及镍防腐蚀性能的研究进展[J]. 刘情情,董玉华,周琼.  腐蚀与防护. 2014(10)
[9]发电机空芯铜导线腐蚀速率电化学试验研究[J]. 李俊菀,曹杰玉,宋敬霞,王红卫,汪思华.  中国电力. 2014(07)
[10]石墨烯制备和应用中的表面科学与技术[J]. 董世运,徐滨士,王玉江,魏世丞.  中国表面工程. 2013(06)

硕士论文
[1]铜表面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抗腐蚀性能的研究[D]. 余亮亮.天津大学 2013
[2]少层石墨烯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制备和性能研究[D]. 杨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3]不同增强相对弥散强化铜合金性能的影响[D]. 陈国新.武汉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27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627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a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