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Mg-Y合金中{11(?)1}孪晶及其相关孪晶交互作用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19 19:39
室温下镁的变形一般由孪生主导,但由于孪生机制和孪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孪生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弄清变形孪晶的生长及孪晶的相互作用可以为镁合金的强化方式和合金设计提供一般性的指导。本文以室温轧制变形Mg-10Y(wt.%)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高角环形暗场扫面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等多种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对该合金中的{11(?)1}孪晶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该孪晶的自交互结构及其与{10(?)2}孪晶的交互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物理模型,采用衍射分析,结构适配因子分析以及施密特因子等理论对孪晶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电子显微技术观察发现在室温轧制变形Mg-Y合金中存在长直板条状{11(?)1}孪晶,该孪晶晶界是高度共格晶界,在原子分辨尺度观察中均未发现偏离标准孪晶界的台阶面,这说明在{11(?)1}孪晶晶界上不易生成偏离标准孪晶界的台阶面,与实验观察到的{11(?)1}孪晶均为平直长板条形貌,孪晶界平直的结果相一致。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利用crys...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孪晶生成机制
1.2.1 切变重组理论
1.2.2 孪晶位错运动理论
1.2.3 {11(?)1}孪晶的形成机制
1.3 孪晶交互作用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与原理
2.1 材料的制备与变形处理
2.1.1 Mg-10Y合金的制备与热处理
2.1.2 Mg-10Y合金变形处理
2.2 电子显微学观察样品的制备
2.3 TEM、HRTEM与HAADF原理介绍
第3章 {11(?)1}孪晶的电子显微观察及形成机制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10(?)2}-{11(?)1}孪晶交叉交互的观察与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实验结果
4.3.2 孪晶交互穿越的衍射分析
4.3.3 结构适配因子分析:
4.3.4 Schmid因子分析
4.3.5 {10(?)2}孪晶外肩膀状结构产生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11(?)1}共轴孪晶变体交互的观察及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碰撞交互后的孪晶再生长行为
5.3.2 共轴{11(?)1}孪晶交互界面的形成
5.3.3 共轴{11(?)1}孪晶十字交叉结构的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5276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孪晶生成机制
1.2.1 切变重组理论
1.2.2 孪晶位错运动理论
1.2.3 {11(?)1}孪晶的形成机制
1.3 孪晶交互作用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法与原理
2.1 材料的制备与变形处理
2.1.1 Mg-10Y合金的制备与热处理
2.1.2 Mg-10Y合金变形处理
2.2 电子显微学观察样品的制备
2.3 TEM、HRTEM与HAADF原理介绍
第3章 {11(?)1}孪晶的电子显微观察及形成机制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10(?)2}-{11(?)1}孪晶交叉交互的观察与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实验结果
4.3.2 孪晶交互穿越的衍射分析
4.3.3 结构适配因子分析:
4.3.4 Schmid因子分析
4.3.5 {10(?)2}孪晶外肩膀状结构产生原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11(?)1}共轴孪晶变体交互的观察及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碰撞交互后的孪晶再生长行为
5.3.2 共轴{11(?)1}孪晶交互界面的形成
5.3.3 共轴{11(?)1}孪晶十字交叉结构的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5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gonggongyi/385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