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城市常规公交运力结构配置优化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0 21:24

  本文关键词:城市常规公交运力结构配置优化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交通 常规公交 公交运力结构 单线路运力结构配置 多线路运力结构配置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城市交通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科学研究表明,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公共交通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城市交通对于环境的污染。常规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主要的优化目标,而合理配置公交运力则成为突出问题。本文以常规公共交通为背景,研究公交运力结构及运力规模配置问题。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运力结构配置是一个综合研究问题,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具备公益性的服务特征,主要任务是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公交企业为准公益性企业,因此研究公交运力配置时,需考虑公交企业的利益。公交运力结构配置问题分析中,考虑多方面因素对其影响,并立足公交线路运营的实际情况,构建运力结构配置优化模型,保证建立的模型科学合理并具备实用性。本文以常规公交线路运力结构配置为研究对象,在介绍公交车辆分类标准及相关技术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车辆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根据公交线路车辆选型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公交线路车型选择的方法。阅读并研习相关文献,总结公交运力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从宏观政策、城市特性、线路特性、公交客流特性、公交车辆运营特性及公交车辆碳排放量五个方面进行运力配置影响分析,并量化部分指标。根据公交线路车辆实际运营情况,将所有线路按车辆停放方式分为两类:单独停靠运营场的公交线路、共用同一运营场的多条公交线路。线路单独运营时,线路全天客流表现出不同特性,各时段适用不同车型组合方式。多线路共用同一车场时,线路之间车辆可以进行统一管理调配,由于不同线路全天客流表现不同特征,车型结构及车辆规模可以相互补充配置。分析公交系统中公交企业及公交乘客两大主体的利益,以公交线路备选车型为基础,以综合最小成本费用为规划目标,并以保障公交线路的服务水平及车辆运营低排放等因素为约束条件,根据不同时段客流特性以公交车场为单位进行运力结构配置,分别建立单线路运力结构配置优化模型及多线路运力结构配置优化模型,应用遗传算法,通过Matlab进行编程求解。本文选取吉林市公交系统进行实例分析,通过调研、整理得到吉林市基本情况及公交线路基础数据,应用单线路运力结构配置优化模型及多线路运力结构配置优化模型,求解得到基于车场的运力结构配置方案。通过对比分析,运力结构配置方案均有所优化,验证本文提出的运力结构配置优化模型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关键词】:公共交通 常规公交 公交运力结构 单线路运力结构配置 多线路运力结构配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1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运力结构方面13
  • 1.2.2 运力规模方面13-15
  • 1.2.3 研究综述15-16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9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6-17
  • 1.3.2 技术路线17-19
  • 第2章 常规公交线路车型选择及运力配置影响因素分析19-31
  • 2.1 公交线路车型选择19-25
  • 2.1.1 公交车型种类19-20
  • 2.1.2 公交车辆技术特征20-22
  • 2.1.3 公交车辆选型22-25
  • 2.2 公交运力配置影响因素分析25-30
  • 2.2.1 社会经济及城市环境因素25-26
  • 2.2.2 公交线路特征26-27
  • 2.2.3 公交客流特性27-28
  • 2.2.4 公交车辆运营特性28-29
  • 2.2.5 公交车辆碳排放量29-30
  • 2.3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单线路常规公交运力结构配置优化模型31-43
  • 3.1 模型构建原理描述31-32
  • 3.2 成本分析32-37
  • 3.2.1 公交企业成本因素33-35
  • 3.2.2 乘客出行成本因素35-37
  • 3.3 建模约束条件分析37-39
  • 3.4 优化模型构建与求解39-41
  • 3.4.1 模型假设39
  • 3.4.2 模型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39-40
  • 3.4.3 模型求解40-41
  • 3.5 本章小结41-43
  • 第4章 多线路常规公交运力结构配置优化模型43-55
  • 4.1 基本原则43-44
  • 4.2 建模构建相关原理44-47
  • 4.3 优化模型构建与求解47-52
  • 4.3.1 模型假设47
  • 4.3.2 模型优化目标47-50
  • 4.3.3 模型约束条件50-52
  • 4.3.4 模型求解52
  • 4.4 本章小结52-55
  • 第5章 实证分析55-75
  • 5.1 案例概述55-61
  • 5.1.1 城市概况55-56
  • 5.1.2 公交线路概况56-61
  • 5.2 线路车型方案选定61-63
  • 5.3 单线路运力结构配置方案63-66
  • 5.4 多线路运力结构配置方案66-69
  • 5.5 线路运力结构配置结果分析69-72
  • 5.5.1 单线路运力结构配置方案69-70
  • 5.5.2 多线路运力结构配置方案70-72
  • 5.6 本章小结72-75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75-79
  • 6.1 总结75-76
  • 6.1.1 论文研究成果75-76
  • 6.1.2 论文的新意76
  • 6.2 展望76-79
  • 参考文献79-83
  • 附录83-85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85-86
  • 致谢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琨;顾晓东;生金文;;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竞争与协调[J];科技风;2009年04期

2 孔繁钰;高志刚;徐上;刘海洲;;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配套规划[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3期

3 郭琴;丑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换乘影响因素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李丹;徐琳;刘国强;;武汉市轨道交通配套常规公交优化调整方法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3年01期

5 郑爱龙,王秋平;城市常规公交路线优化探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上海“公交优先”战略向郊区基层行政村延伸[J];城市车辆;2007年06期

7 袁坤;马培建;崔曙光;;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共线运营时公交线路长度的确定及站点的选择[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8年01期

8 张石石;高志刚;刘海洲;;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一体化换乘协调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年01期

9 李淑庆;吕娜娜;;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耦合换乘模式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年02期

10 李橘云;;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路优化对策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戴维思;陈懿;;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换乘衔接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孟永平;;与轨道交通衔接的常规公交一体化方法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3 徐勤;李苗;;基于排队论的常规公交站台线路容量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4 陈忠暖;郭敏玲;许敏琳;;基于城市常规公交的广州居民可达空间的演变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陆锡明;;关于发展北京BRT系统的思考[A];北京快速公交系统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C];2003年

6 吴建;;Logit模型在常规公交系统中的应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办公室 杨录声;重视常规公交发展 完善公交优先措施[N];中国交通报;2014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肖晗;交通拥堵将缓解 空气质量将改善[N];深圳商报;2011年

3 记者 陈洁娜 实习生 林胤 通讯员 交通宣;公交地铁票价年底有望降低[N];南方日报;2007年

4 侯大伟;成都公交:五一起,部分实行两小时内免费换乘[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室主任 程世东;地铁与常规公交应急联动当加强[N];中国交通报;2013年

6 记者 刘杨堂;我市将建五条大运量公交干线[N];镇江日报;2009年

7 ;选择“BRT”优化我们的出行方式[N];新疆日报(汉);2011年

8 刘杨堂;“便捷”:今年公用事业关键词[N];镇江日报;2009年

9 董超文 郑广翔;出地铁就可以换公交[N];深圳商报;2004年

10 王建新;七十五分钟疏散十六万人[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优化关键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刘华胜;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优化关键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孙杨;城市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营下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罡;基于SP调查的常规公交时间可靠性价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梁鸣璋;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协同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姜博瀚;基于车载GPS数据的地面公交运营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4 宋川;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衔接协调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谷金晶;多层级常规公交区域协调时刻表编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肖婵;西安市常规公交服务质量与可靠性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朱震军;城市微型公交需求特性分析及线路站点规划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陈怀杰;地面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王俪静;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韩冰;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互补性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08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008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f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