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开放住区与活力街道网络步行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7-10-10 22:23

  本文关键词:开放住区与活力街道网络步行体系建设


  更多相关文章: 街道网络 城市肌理 街区尺度 城市公共空间 步行系统


【摘要】:中国城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住区建设也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即封闭式门禁小区模式,然而在居住者安于小区环境的优美和安全保障之外,大型社区缺乏街道生活、缺乏公共空间活力、交通拥堵、公共环境品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也越发受到广泛诟病。究竟住宅小区应不应该开放?未来理想居住模式应该怎样?本文从城市活力街道网络步行体系建设的角度,分析当代机动车主导的城市格局下的步行环境现状、针对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属性和社会属性分化等现象,阐述合理街区尺度、连续的城市肌理、公共空间节点网络、道路的步行友好性等要素对当代城市住区公共空间环境品质的重要作用,指出开放住区的建设不在于住宅小区是否有围墙,关键问题在于规划具有合理步行尺度的街道网络、创造具有连续性和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以此为支撑形成小街区、密路网的开放住区,建立街道界面与步行路径的耦合关系,同时保留住宅街区内部的私密、半私密空间,展现未来以公交为导向的、低碳生态的、人性化的宜居住区规划结构模式。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街道网络 城市肌理 街区尺度 城市公共空间 步行系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OD模式下步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及交通的耦合模型研究”(编号:512783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市大街区步行模式空间拓扑模型研究”资助项目(编号:51578383)
【分类号】:U491;TU984.12
【正文快照】: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中国城市以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城市建设的奇迹,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快速和粗放式的城市开发进程中,城市居住区的建设也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即封闭式门禁小区模式,然而在居住者安于小区环境的优美和安全保障之外,大型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强;从城市演化过程看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意义[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郭江泳;以人为本 塑造高质量的现代化城市公共空间[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石永良,张智民;城市公共空间的维系[J];时代建筑;2001年03期

4 赵蔚;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层规划控制[J];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05期

5 程世丹;构造城市公共空间的建筑[J];华中建筑;2003年01期

6 周进,黄建中;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建筑师;2003年03期

7 严龙华;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创造——福州榕城广场[J];建筑学报;2004年03期

8 何志明,周铁军;从能量集合的角度初探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陈军;北京城市公共空间:解析与重构[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4期

10 马航;十九世纪的美国城市公共空间[J];规划师;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富花;陈天;;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肖艳阳;;交通机动化影响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杨震;徐苗;;创造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实践价值观[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宁;徐小东;;香港城市公共空间解读[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真真;崔超;;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研究——以座椅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宁;;基于效率与公平视角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综述[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7 马蔷;李瑾茜;;天津市滨海新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管理初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8 周有军;黄耀志;刘强;花茜;;论后新自由主义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转向[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保奇;;建构地区联系性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三里屯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汪洋;;城市化进程中苏中地区小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乐渝;城市公共空间与和谐社会[N];经济观察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军妮;现代城市走向何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郑宏;北京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建构与艺术化设计研究[N];中华建筑报;2012年

4 记者 韩焱;我市不断拓展城市公共空间[N];咸阳日报;2013年

5 记者 耿薇;城市公共空间将被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N];陕西日报;2013年

6 记者 梁新星;陕西立法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N];中国建设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谈燕;城市公共空间 需以人为尺度[N];解放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赵芳;《陕西省城市公共空间管理条例》出台[N];中国建设报;2013年

9 李春朋;规范城市公共空间管理 建设美丽航天新城[N];西安日报;2014年

10 章正;城市公共空间可以释放“潮汐”功能[N];郑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德;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李昊;物象与意义—社会转型期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建构(1978-2008)[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耿美云;城市公共空间特色景观衍续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4 周祥;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研究(1759-1949)[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李辉;城市公共空间的绿色建筑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文;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8 何建龙;城市向导[D];同济大学;2008年

9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郢娴;从空间到场所[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杨;城市公共空间互动环境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霍s,

本文编号:1008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008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9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