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沉管隧道接头减震耗能装置设计与试验验证

发布时间:2017-10-11 09:26

  本文关键词:沉管隧道接头减震耗能装置设计与试验验证


  更多相关文章: 隧道工程 沉管接头 减震耗能试验 金属屈服耗能阻尼器 滞回性能


【摘要】:为了探讨管节接头在地震作用下的减震措施和手段,首创性地提出了基于金属屈服耗能阻尼器的沉管隧道管节减震耗能方法,设计了一套可用于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的减震耗能装置,并通过关键参数优化的方法,以接头弯矩-转角曲线所围成的面积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对该减震耗能装置的线刚度进行优选;最后,通过对接头施加水平弯矩荷载,完成了无减震耗能装置接头和安装减震耗能装置接头2组大比尺对比结构试验,分别得到2组试验工况下管节接头的弯矩-转角曲线,计算得到管节接头力学性能参数(如抗弯刚度和滞回圈面积等),并对各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检验了该减震耗能装置用于提高沉管隧道抗震性能的技术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无减震装置和安装减震装置后,接头的弯矩-转角曲线均出现明显的滞回圈,两者滞回圈形状大致相同;与无减震耗能装置的接头试验相比,安装该减震耗能装置后,在接头承受相同的转角条件下,接头所承受的最大弯矩从730kN·m提高到了1 000kN·m,提高了约37%;接头弯曲刚度由6.19×105kN·m·rad-1提高到8.97×105 kN·m·rad-1,增大了约45%;而反映接头耗能性能的接头弯矩-转角曲线所围成的滞回圈的面积提高了约69%,接头的滞回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隧道工程 沉管接头 减震耗能试验 金属屈服耗能阻尼器 滞回性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438,51478343)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G07B01)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支撑项目(16DZ1200302,16DZ1201904)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13CG17)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
【分类号】:U459.5
【正文快照】: 4.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0引言沉管接头是沉管管段之间的重要连接构件[1-2]。试验研究表明,沉管隧道管节本体的刚度高于接头1至2个量级[3-4]。由于接头刚度相对较低,在地震、不均匀沉降等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影响接头的水密性,进而威胁沉管隧道的运营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琦;张南;;撞击荷载下耗能装置缓冲吸能特性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刘广义;王伟;夏广亭;;安装磁摩擦耗能装置的结构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07年S1期

3 王伟,李庆祥,刘广义;永磁摩擦耗能装置结构体系被动控制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2期

4 王伟,李庆祥;电磁摩擦耗能装置结构体系被动控制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12期

5 李洪泉,吕西林;钢筋混凝土框架地震损伤识别与采用耗能装置修复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1年03期

6 吴波,郭安薪,李惠;安装被动耗能装置的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1998年04期

7 尚春方;范圣刚;刘承亮;朱哲达;丁智霞;;基于国产钢材的新型分阶段软钢耗能装置性能研究[J];钢结构;2014年03期

8 田千里,关国雄,张佑启;具有滞迟耗能装置的高层建筑结构的随机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年02期

9 李慧峰,叶燎原,杨晓东;框架耗能支撑体系的新型式[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秦柏源;丘利玲;;一种新型摩擦耗能装置的设想[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健;孙晖;;被动耗能装置在结构设计和加固当中的运用[A];第五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丁玲;关停耗能装置 迎来碧水蓝天[N];中国石化报;2014年

2 记者 何平邋特约记者 赵钰;兰州石化关停高耗能装置54米烟囱应声倒地[N];中国石油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楠;地震作用下相邻建筑物抗撞耗能装置参数取值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2 许文俊;基于多级限位耗能装置的新型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1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011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7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