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3500m跨径悬索桥方案设计及抗风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1 11:10

  本文关键词:3500m跨径悬索桥方案设计及抗风稳定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超大跨径悬索桥 弹性悬链线 ANSYS二次开发 静风稳定性 非线性


【摘要】:跨径增加遭遇的一个重要瓶颈就是风荷载作用下的气动稳定性问题,主要包括静风稳定性和颤振稳定性。提高超大跨径悬索桥结构的抗风性能是突破极限跨径的关键。因此,对超大跨径悬索桥的静、动力特性和气动稳定性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进行的主要工作有:(1)在悬索桥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参考世界上已有悬索桥的尺寸参数,提出了跨径为3500m的悬索桥设计方案。(2)以分段弹性悬链线理论为基础,提出简便高效的线形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现有商业软件进行比对,验证其精度符合要求。(3)考虑静风荷载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基于内-外双重增量迭代方法,利用ANSYS/APDL参数化语言编写静风稳定计算程序,对3500m跨径悬索桥的静风荷载响应进行了全程跟踪分析。(4)研究不同风攻角下,超大跨径悬索桥静风失稳的机理和特征;讨论主缆静风荷载、矢跨比、主缆中心距、加劲梁截面抗扭刚度以及加劲梁宽度对结构的风速-变形曲线、风速-应力曲线以及临界风速的影响,提出提高超大跨径悬索桥失稳临界风速的有效措施。(5)对结构的颤振稳定性进行简化评价。研究表明:强度和刚度问题并非制约悬索桥跨径发展的主因,随着跨径增加,结构抵抗活载的能力有所提高,但跨径增加导致结构柔性增强,动力问题和稳定性问题变得突出。根据三维静风稳定计算结果可知,初始风攻角和截面三分力系数曲线可决定结构的位移发展方向以及结构失效模式,结构发生静风失稳的主要原因是几何非线性导致几何刚度矩阵发生变化,引起位移发生突变。提高悬索桥静风失稳临界风速的关键是提高结构的整体抗扭刚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加劲梁截面的抗扭刚度、降低矢跨比和提高宽跨比。跨径增加导致结构的扭转频率减小,颤振稳定性问题比静风稳定性问题更加突出,传统钢箱梁无法满足计算要求,需采取分体式钢箱梁以及必要的气动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8.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永仁,王小同,范立础;快速形成悬索桥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钟超英,陈辉,杨晓明;崂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巨峰景区悬索桥的设计研究[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陈山冰,蒋国强,张兴亮;浅述悬索桥隧道式锚洞的开挖施工[J];重庆建筑;2005年10期

4 许世展,高传明,贺拴海,刘来君;悬索桥主塔纵向稳定的实用计算[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李黎;陈伟;龙晓鸿;胡亮;;四渡河特大悬索桥静力非线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孙玉平;沈锐利;唐茂林;吴i,

本文编号:11711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1711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7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