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面层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析
本文关键词:道路面层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析 出处:《硅酸盐通报》2016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建筑垃圾 再生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附加用水量 抗折强度
【摘要】:通过废混凝土骨料和废砖骨料按比例混合模拟建筑垃圾的组成,制成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在分析废砖骨料掺量、附加水用量和颗粒级配等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基础上,研究道路面层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随附加水用量的增大而降低;当再生粗骨料中掺25%砖骨料时,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满足新建水泥路面面层材料的要求,而当掺量达50%时,对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影响较大;颗粒级配的影响较小;用本文的计算公式得到的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计算值与实测值很接近。
[Abstract]:The composition of waste concrete aggregate and waste brick aggregate mixed simul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in proportion, made of recycled concrete from construction waste, in the analysis of waste brick aggregate, additional water amount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recycled concrete effect on the mix design method of surface layer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ed concrete on roa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ycled concrete flexural strength with water cement ratio decrease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when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with 25% brick aggregate. The bas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cement pavement materials recycled, and when the content is up to 50%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recycled concrete, a greater impact; less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he calculated values are very close to the measured values of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recycled concrete is obtained by using the formula of the.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62024)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51BAB206057)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1BBG70056) 江西省研究生创新资金资助(YC2015-S063)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1引言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建筑废弃物经过破碎、清洗与分级后,按一定的比例与级配混合形成再生骨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骨料配制而成新的混凝土。欧美地区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废混凝土粗骨料制成的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较早[1-2],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再生混凝土相关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钟毅,李阳;再生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应用[J];粉煤灰;2004年04期
2 肖建庄,兰阳,李佳彬,王军龙;再生混凝土长期使用性能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05年03期
3 李彦军;刘志奇;;新型再生混凝土特性及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07年13期
4 马勤;李腾忠;王云飞;;再生混凝土发展及应用现状[J];广东建材;2008年10期
5 吴清芳;杜辉;欧阳宏辉;;再生混凝土在承秦出海路中的应用[J];市政技术;2009年02期
6 戴婷婷;;再生混凝土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7 石宵爽;王清远;;从灾后重建探讨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张波;;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对比研究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9 王兵;朱平华;;钢骨再生混凝土的耐火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9年12期
10 苏发慧;袁旭梅;;再生混凝土的投资前景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建庄;黄啸;;再生混凝土在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2 曹万林;张建伟;尹海鹏;陈家珑;;再生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研究与应用[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0年
3 施养杭;彭冲;;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发展析议[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4 傅晓剑;吕爱增;雒斌;李福海;;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福海;叶跃忠;赵人达;;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分析[A];“发展绿色技术,建设节约结构”——第十四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肖建庄;;前言[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传增;肖建庄;雷斌;;德国再生混凝土应用概述[A];首届全国再生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U,
本文编号:1341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41883.html